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法治。“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法律的统治”作为根本的治国方略的战略性,阐释了“法律的统治”这一观念在邓小平法治思想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历史视野下探讨了廉政文化建设的进路,认为廉政文化建设要贯彻底线思维,改造传统廉政文化观念,创新思路与方法.为此,要改变传统文化中的“国家”观念,树立现代“国家”观念;改造“民本”思想,发展人民民主思想;运用法治思维,树立法治理念,创建落实廉政文化的实践机制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环境是一个社会实行“法治”或“人治”的根本基础,社会文化环境的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社会对“法治”或“人治”的选择。中国传统“法治”之所以打上了深深的“人治”烙印是由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现代法治是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各因素全面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进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要实现现代法治必须完善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党建方面,也作用于法治建设之中。传统的规则中心主义法律理论只注重法治的形式正义,这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元的利益需求,不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思想使法治建设在构造“最终目的的伦理”的同时,更充满了“责任伦理”。要在实际中做到凡事都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标准,就必须扩展法治思维,使法治目标更具开放性和普遍化,对社会各种利益冲突及其形成因素要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更具现实意义的解决手段。法律文化以人为本。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和科学精神是法治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法律文化建设应当围绕“三个代表”的总体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阐述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内容入手,分析了“民本”思想的实质及其与现代行政文化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理念的区别,反对单纯继承、发扬传统行政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冲突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晋藩  焦利 《新视野》2003,(5):51-54
中国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发达国家的法律典章制度纷至沓来,法律移植工作可谓阔步前行;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融合却步履维艰。传统的家国本位、集权观念无疑阻却了中国行政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步伐,但其“为政以德”、“援法而治”等思想仍足以资鉴今人。正是传统与现代之间冲突与互动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真正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纵贯古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直面当下,应对复杂局面;三是去伪存真,批判借鉴西方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这三个方面均有其独特贡献。不仅如此,作为一种成熟的法治理论,因为其内在有着统一的核心思想、概念和方法,所以在法治国家建构过程中面面俱到、重点突出、各部分圆融无碍。之所以如此,与习近平借鉴并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思想中“势”的意涵有关。通过对“势”概念思想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迥异于西方形式主义法治观的实质法治观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基础与核心。通过“势”概念思想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全新阐释,为我们学习领会、灵活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因素 ,企业家不断涌现 ,也就意味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个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向现代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 ,无疑要大力培养企业家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塑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一、文化环境中国传统文化曾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 ,曾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增添过光彩 ,但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官本位”思想、“中庸”思想及“重政治轻经济”、“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重人治轻法治”等观念却给现代企业家的成长设置了种种障碍。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呼唤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呼唤着人的思想观念的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文化融合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转型的新指向.在“民本法治”、“德法合治”、“权利义务关系”、“和谐诉讼”以及“生态保护”等法的内容构成、运行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文化理念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补性,二者的有机融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波 《新视野》2007,1(2):58-60
从法治概念的起源到法治理想的确定,法治的一般原则逐步孕育并产生出来,后转化为近代法治国家的标志,最后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灵魂与核心。在这个社会历史进程中,蕴含着一种文化心理方面内在而独特的逻辑关系。能够清晰地明了这种内在历史文化逻辑,对于我们巩固从“法制”到“法治”的理论成果,深刻理解由依法治国迈向法治国家以及建设以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乃至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治作为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不同国家基于政治背景、思想渊源、现实国情和文化根基的不同,法治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理论与实践是中国法治发展的一体两面,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维度出发,中国法治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独特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不同的层面。在构建法治国家的诸多要素中,文化要素是重要的一环,起根本性作用。法治文化的弘扬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创新公共行政文化,是包括行政审批改革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呼唤。现实中,公共行政文化发展存在许多弊端,包括“重人治、轻法治”和“官本位”思想盛行,相对封闭排他的行政文化,重管理、轻服务、轻责任的行政文化等。因此,重塑公共行政文化,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必须要树立民主法治的行政文化思想,践行“以人为本”的行政服务文化,强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相对开放的行政理念,树立权责统一的行政文化思想,唯此,才能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现代领导是处于法治社会中的领导。领导者(集团 )的领导行为与“法治”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 ,针对领导层目前的一些思想观念 ,探讨在领导活动中贯彻法治精神 ,完善领导方式 ,实现领导行为与法治要求的统一 ,这对领导科学的研究和领导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批判法律“虚无论” ,明确法治在领导活动中的意义“法律虚无论”、“法律工具论”是妨碍建设法治国家的传统观念和理论 ,这种观念视法制为可有可无 ,随领导者主观意志而兴废。或者 ,把法律仅仅看作是统治的手段 ,是阶级斗争工具 ,从而实质否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  相似文献   

15.
周继东 《前线》2013,(9):58-59,62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述及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从一定意义上讲,法治政府既是一种制度体系,也是一种思想理念,更是一种文化环境。因此,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既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更须重视与制度建设相适应的法治文化,实施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共同推进的“双轮驱动”战略,以政府法治文化引领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区分了“法制”与“法治”词义的基础上,对邓小平法制思想与法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中并未对“法制”与“法治”进行严格的区分,而是经常从表述习惯上使用。他在使用“法制”时,有时是指静态的法律制度,有时又是指动态的法治。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表达形式,而是从其精神实质、从宏观着眼,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或核心就是法治。对此,文章进行了论证。本文还对实行法治的意义,根据邓小平法制思想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邓祁 《奋斗》2023,(2):44-4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章部署法治建设,明确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此为指引,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的立法实践,坚持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原则,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以良法促善治。通过立法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利用,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台清 《求实》2004,(Z3)
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历经 2 0多年 ,在此期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在经济方面 ,市场经济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一些法学工作者提出加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立法司法问题 ,主张必须由法律来规定市场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 ,设定行为规则。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不少法律工作者提出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口号和命题。然而过分注重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的法治成了“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浮于表面的法治。而忽视了传统的对现代化的认识也使得依此制定的法制束之高阁。本文试图从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法治政府的重要命题之一,就是法治政府应当是服务型政府。这一富于时代气息与理想色彩的重要命题的提出,既融会和回应了我国“执政为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等现实关切与法治精神,也颠覆甚至终结了传统政府职能定位问题上专制、压制、管制、规制、管理等思维情结和利益冲动。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必须遵循两个维度:行事理念和行动思想,其现实关切点应为公仆服务于主人、秩序服务于诉求。  相似文献   

20.
朱振辉 《理论建设》2012,(5):48-50,7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没具有深刻的影响;构建现代法治必须克服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些制约因素;积极培养民众的现代法律意识,建构中产阶级的市民社会,推进法治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到法治现代化的合理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