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人格.现代大学生由于历史、现实及自身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人格缺陷,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应以大学生自我教育为根本,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创造一个健康的大学生人格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理想人格是一种无法具体描述和实现的假设,在学校教育中不可具体化、不具可操作性。因此,学校教育应该把理想人格视为终极目标,而不是直接目标,否则将会给学校教育带来灾难性破坏。学校教育真正目的被挤兑;学校组织界限被模糊化;学校教育效率降低等。所以,学校教育应该与理想人格保持距离。学校人格教育过程中影响因素复杂,致使学校人格教育与学生人格发展结果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所有以理想人格为标准的对学生和学校教育的评价都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通过分析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建立、防止同一性混乱和克服同一性危机等问题,揭示了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及内在根源。自我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矛盾、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自我教育的合力模式有待完善等。借鉴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可通过重视自我意识教育,解决自我教育矛盾;利用合法延缓期,促进自我与社会良性互动;创新教育工作方法,提升自我教育实效;发挥教育合力作用,优化自我教育环境等措施,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在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都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需要的情势下,加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对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后目的也是要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保健。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措施和对策进行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的文化教育功能在对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的伦理、道德及社会规范方面的教育,具有其它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文章从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内涵;大学生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价值认同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进一步明确我国大学生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特殊内涵,为奥林匹克人格教育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有效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指对自己和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因此,探讨自我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很有必要。 模式——“主体——主导结合”式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包含了两个研究对象:一是指个体,一是指群体,即相互之间的自我教育。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即“主体——主导结合”式。当然,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而言,自我教育的主体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运用系统论的自组织理论和心理学的元认知的研究成果,给出了自我教育的概念;通过一个人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期间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对所受知识的自我理解及自我选择性的接受,论证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十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职业道德的状况和职业道德素养将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因此,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而自我教育是开展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目前在辅导员职业道德自我教育中主要存在职业认同度低、职业角色自我定位不准、对自我教育理论认识欠缺三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作成因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自我教育并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9.
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力量,寻求这些力量的有序整合是改善"90后"大学生"知行不一"现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自我教育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模式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民族意识较强、宗教意识较浓、族群交往较少、知识基础较差等特点;新时代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工作面临着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敌对势力的渗透争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心理的差异性带来的挑战;做好新时代下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需要坚持共性要求和个性指导相结合、解决问题和促进发展、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其关键点在于,打牢民族团结根基,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具有促进大学生道德认知、涵养大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大学生和谐个性、规范大学生道德行为等功效,在培养大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身体教育与精神教育相统一,它是完善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追求快乐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载体和思想源泉。对当代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表现出的焦虑、抑郁、冷淡和自控能力差等不良的人格缺陷,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使他们从外在的身体到内在的人格,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更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大学生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是人文教育的主体,是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人文素养如何,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和效果,特别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一要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二要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三要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四要建立科学的教育机制。另外还要注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价值的诱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是现代社会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标识。当前我国大学生漠视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屡屡见诸各类媒体,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主体价值认知的偏差,终极价值信仰的迷失,社会环境形成的心理困境以及现行教育制度的错位,是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价值的主要诱因。引导大学生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积极寻求生命的内在价值,珍惜和尊重生命,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内容及目标要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德育中长期积累的观念却使德育的效果收效甚微,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缺乏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的贯彻。  相似文献   

17.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在教学管理上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本文首先对"个性"进行了界定,提出了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管理观;接着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改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编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指出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永恒的,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对现代大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要清除负面作用,德育工作必须有一个新思路和方法,德育工作首先要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前提,构建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德育体系,营造思想开放的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人文教育在我国大学教育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教育在我国大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确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意志力量,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整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休闲教育为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提供了全新选择。正确的休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全面性与完整性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平衡性与进取性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构建。开展休闲教育,要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发展严肃休闲教育,高度关注特殊群体与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