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师与研究生的双向互动是建立、维系、发展导学关系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非学术性导学互动在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导学互动、改善师生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重点讨论了非学术性导学互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师生如何在非学术性导学互动中实现凝聚共识与价值认同,发挥非学术性导学互动与学术性导学互动的有效互补与协同作用,从而实现学生成长、导师发展、学术突破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人际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互动合作”理念的重要内容。在瑞吉欧社会政治文化的熏染及进步主义等教育思想影响下,瑞吉欧教育者构建了以儿童、教师、家长为中心,以师幼、幼幼、教师间、家长与教师,学校与社区为主的人际互动合作关系。我们学习瑞吉欧教育人际互动关系,既要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又要抓住关系建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公民持主动参与态度与政府持积极回应态度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互动的两种主要范式。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强调公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合法性;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确保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知情权;拓宽公民参与途径,深化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完善后继配套措施,巩固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成果。  相似文献   

4.
索亮  吴虹  白金玲 《世纪桥》2015,(3):93-94
近年来,辽阳高校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政府、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等方式来服务辽阳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但在服务文化强市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面对新形势,辽阳高校应该立足自身特点,乘势而为,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深校企合作的水平;加大城市与高校的互动;引领开发城市文化资源;助推辽阳经济文化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赵兰香 《世纪桥》2011,(13):77-78
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有必要性、现实可能性及可操作性。必要性;校园网的发展、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教学改革的要求为互动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情感互动—布置任务—开展探究—知识互动—达成共识的互动教学模式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与善治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一脉相承,互动性是电子政务与善治政府突出的共同特征.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与公众互动模式有三个阶段,从初级,中级到高级分别是:管理型互动模式、协商型互动模式和参与型互动模式.参与型互动将是电子政务条件下善治政府的必然趋势,而当前我国政府与公众之问的互动还处于管理型互动的初级阶段,要实现善治政府的要求,达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参与型互动,必须做到三点: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积极推行数字民主,提高公众对政治的参与度;拓展网络舆论空间,加速提高政府对公众的回应力.  相似文献   

7.
双导师制有助于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有助于优化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推进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导高职学生走向出彩人生。要使双导师制取得真正成效,需要建立科学的双导师资格审查和聘任退出机制;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双导师考核机制;建立学业导师和班级导师的工作互动机制;结合学校发展做好双导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等。  相似文献   

8.
疏离感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借助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分层抽样数据和计量分析发现,担任学生干部、周末继续学习、良好的室友关系、广泛的网友互动和学校归属感都对大学生疏离感有积极作用,能显著降低大学生的疏离感。家庭亲密度、家庭子女数对大学生疏离感有显著影响,中年级(大二、大三)和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对而言具有更高疏离感。大学首选应提供更多有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其次可借鉴企业提升组织归属感的策略改进校园活动和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兴起与普及运用推动了政府公共决策与公众参与之间的互动,这对于提升政府公共决策的民意代表性、科学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在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上仍然存在着诸如法律规范滞后、互动的有效性不足、政府回应机制低效等问题。构建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机制,应建立适合网络公众参与特性的辅助决策机制;加快对网络公众参与行为的法律规范;构建地方性的网络公众参与长效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前,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校舍陈旧,教师匮乏,学生流失,教育质量无法保证,教育改革举步维艰。只有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加强城市与农村学校互动交流,精简机构,才能改变贫困地区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创办于1936年的沈阳市回民中学,是辽宁省级示范性高中。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足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实现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主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人学内涵,来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献对中国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研究内容包括:民营企业群体在政治领域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制度的变迁以及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主要的不足在于:正式的政治参与与非正式的互动缺乏逻辑上的统一;未能将政府与民营企业的互动与制度变迁联系起来;一部分研究仅仅满足于描述制度层面上的变化,并将后来的经济绩效归结于制度选择,而忽略各方行动者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外资研发在我国东、中、西部呈现出极不均衡的分布状态,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外资研发与区域创新系统的活动方式也很不一样.东部受益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总部,可概括为“全球研发示范模式”,互动方式主要包括人力资本互动和创新集聚示范;西部外资研发的主要介入动因是开发本土市场,可概括为“本地应用互动模式”,互动方式主要包括与本地机构合作和产业集聚示范竞争;中部地区外资研发相对落后、主要面向本地优势产业,可概括为“产业关联互动模式”,互动方式主要包括合资合作技术转移和产业关联互动.目前,东、西、中部的区域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外资研发从技术支持到本地应用再到全球研发的在华升级路径,外资研发能否与区域创新系统形成良性互动,关键在于其能否与本土创新主体形成长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交往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交往主要存在着交往形式的表面化、交往方式的模式化和交往过程的疏离化三个方面的问题;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这就需要辅导员和家长应互相理解、辅导员应建立灵活的工作方法、辅导员应重视语言对话的技巧,这样辅导员才能和家长良性互动,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党建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良性互动,推动了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自第十次  相似文献   

18.
德育教育是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共同担负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博物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依托其丰富馆藏实物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通过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以及推行参与式学习模式参与到高校素质教育中来,实现馆校良性互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发展。博物馆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是参与式学习模式的有效实现途径,也是实现馆校良性互动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9.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命.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学校改革、稳定和发展,决定着校风、教风和学风.当前,高校要下大力气正党风、抓教风、促学风,实现党风与教风、学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如何有效的引导校园舆论,保持它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目标原则、类型特征、途径方法及重难点展开对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