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保成 《协商论坛》2013,(10):53-55
1938年2月,日军侵占修武县城,国民党修武县县长携印南逃,进步爱国势力上山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很快于3月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国共合作性质的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是河南省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共合作县级政权,它在修武抗战初期为抗日武装募集军粮,扩征兵员,组建地方抗日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修武县城的沦陷与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和天津,接着向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抗日进行种种限制,为敦促国民党彻底改变片面抗战路线,实现全面、全民族抗战,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文章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产生...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战线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除国共合作为主体外,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以及抗战中期建立的中国民主同盟等中间党派和政治派别,在日寇入侵、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同样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主张抗战、团结、民主,不同程度地为促进国共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驱逐日寇、挽救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对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之一,就是使得中国当时的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西安事变后,中国开始了由局部抗战向全国抗战的格局转变;南京政府同中国国内其它各种军事力量之间的关系由矛盾对立开始向合作抗日转变;西北地区三位一体的军事联合关系解体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长征不仅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长征的胜利直接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没有长征的胜利,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长征的胜利对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有着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党和红军摆脱危机局面,是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长征途中,“北上抗日”方针的明确提出,使党和红军由长征初期的战略退却转变为奔赴抗日前线的伟大进军;广泛的抗日宣传,为全民族团结抗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长征的胜利,开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曾少文 《桂海论丛》2015,31(3):37-41
"焦土抗战论"是李宗仁在抗战时期提出的系统抗日救国主张,反映了他在军事理论上所具有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李宗仁的抗日主张是在全面客观地考察了抗战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运用发展观端倪出战争的发展规律并推断出中日双方力量必然在战争进程中要发生变化,并提出了抗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的消耗战。他把中日战争过程区分为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总攻阶段,并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制定了"焦土抗战"的抗日战略和战术。李宗仁"焦土抗战论"的哲学思想对于当时中华民族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对于推动广西抗战和中国人民积极投入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坚决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分裂行径"武汉会战"粉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日寇在财力、物力、兵力方面左支右绌,难以立即发动大规模的战役。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预见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寇对侵华方针作了调整,采取"政治上诱降国民党政府、军事上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策略,逐渐将主力用来对付中国共产党及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公开向  相似文献   

8.
庾新顺 《当代广西》2014,(18):49-50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到了危亡关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战。八桂奋起"焦土抗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广西当局顺应历史潮流,由反蒋剿共到抗日反蒋,再到联共拥蒋抗日,广西成为抗日模范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宗仁、白崇禧在南宁通电全国,抨击蒋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与国共"党内合作"的历史发展有密切关系.他经历了从反对到同意国共"党内合作"的思想演进,经历了从维护到提议中止国共"党内合作"的立场转变,也经历了国共"党内合作"破裂的悲惨结局,但他无力掌控国共"党内合作"的历史进程,也不能承担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责任、主要责任,甚至是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袁婧 《长江论坛》2023,(4):38-45
法治思想是陈独秀思想中一个重要但相对被忽视的方面。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完成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思想转变,这在其法治思想上集中体现为由五四之前崇尚以民主、平等、自由观念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法治思想,转向五四运动之后强调“法的阶级性”“劳工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尽管受客观历史条件以及其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陈独秀的这一思想转变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但其法治思想中所蕴含的许多观点仍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11.
抗日时期共产党员在广东参加国民党军队抗日,是中共广东省委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在国共合作的大气候下广东部分抗日将领的一项开明举措。当时参与的中共党员人数不少,涉及的部队或军事组织较多,坚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对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广东国民党军队抗日,坚持持久抗战,起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这是华南抗战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借报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中央社会部成立60周年。60年前的1939年2月,随着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日本仅略者对国民党政府的态度发生转变:由原来的以军事打击为主,转向政治诱降为主;停止了对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而集中全力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而国民党政府也把政策直点从对外转向对内,阴谋“溶共”,加强反共。面对这样严位的形势,今共中央书记处做出了“关于成立中央社会部的决定”,以加强对各抗日根据地的锄奸保卫工作和边区情报工作的领导。一支对党绝对忠诚的战并在…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抗战时期,谢觉哉临危受命来兰州组织开展统战工作,坚持抗战大局,积极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并立足实际,直面困难,多层面、多举措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进步局面在甘肃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7月6日,由海峡两岸民间团体共同主办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两岸退役将领和专家学者首次共同研讨抗战历史。这是两岸史学界致力于"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的大型研讨活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在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两岸民间团体共同举办抗战研讨会,具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5,(12)
<正>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光辉的历程。全国各族人民迎着日军枪林弹雨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篇章,她是一份值得继承与发扬的优秀爱国主义教育教材。齐力合作、英勇参战、共赴国难。抗战期间军队踊跃参战、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援前线、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力促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团结国内外一切抗日力量,为国奋战。这充分展示了华夏儿女国难当头之时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越来越趋向客观。对陈独秀早期思想的转变看法比较一致。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从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看,学术界基本上抛弃了以下三种观点:其一,陈独秀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钻在革命队伍里的“蛀虫”,当然不能与马克思主义者相提并论;其二,陈独秀从来就没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依然是一个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或改良主义者;其三,当时的陈独秀开始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但没有完成这种转变,他只是具有初步共产主…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1919年,中国人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他们给未来中国带来的影响极其深远,最先为国人介绍这两位先生的是陈独秀。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是Democracy和Science,即民主与科学,这也正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基本口号。围绕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召…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05,(3):4-8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相继发生,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桂系实力派和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推动广西形成国共合作的局面。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统筹南方抗日大局,谱写了华南抗日战争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国民党桂系执行片面抗战的政策,制造了桂林“七·九”事件等一系列反共事件,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反对顽固派的反共内战逆流,转移隐蔽精干,高举抗日旗帜,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放手发动群众,支援正规军作…  相似文献   

19.
各地飞鸿     
《黄埔》2011,(3):13+33+35+43+47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上高会战胜利70周年,4月2日,由民革江西省委、中共宜春市委主办,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协办的"纪念上高会战胜利70周年暨公祭抗战忠烈典礼"在上高县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隆重举行。图为抗日黄埔老兵秦然轩发言(赣埔)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陈独秀的北伐观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认为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在"三二○事件"之后由积极转变为消极,但并不影响他继续支持北伐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