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创新能力随着创新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升,随着实践条件的完善而不断扩大。只要实践在发展着、创造着,创新就没有终结。社会进步是客体与主体相协调的整体性变革,客体方面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而社会进步的核心内容则是主体的发展。创新实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三个方面。可以说,人类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实践的社会氛围,与创新实践会在什么程度上为社会进步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治理中技术与制度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在某种意义上是以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人类自进入近代以来,持续的技术发展已经征服了整个社会,技术进步不仅是撬动社会发展的杠杆,也是社会发展的成果。就技术与制度间的关系而言,虽然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技术进步会直接地作用于制度,诱发制度变革,但是,技术的进步必然会积聚起最终引发制度变革的力量。技术的发展与制度的变革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中来看这一问题,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处于一种互动的过程之中。总的说来,在历史的宏观视野中,技术进步必然引发制度变革,而在微观观察中,却不必然如此。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对于制度变革的态度应当是积极的和主动的,而不应是等待技术的进步自动引发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进化过程中,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政治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制度和新的政策,同时,社会进步为政治发展提供了深厚土壤。因此,经济、政治、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三个重要的组织细胞,有机结合将不断推进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如何科学有效地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扩大我国综合影响力的有效保证,更是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全面提高社会综合水平的有效推动力。一、经济全球化中的市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现实。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4.
宋宏伟 《理论前沿》2001,(22):14-16
(一)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步的动力。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始终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也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新是一个历史范畴 ,绝对不是时髦的说辞。从总体看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 ,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或是科技的进步 ,还是人的素质的提高 ,都离不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创新。文化承载着人类一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息 ,先进文化总是伴随着时代潮流对各类文化信息进行扬弃、整合和发展。先进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的先进性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而创新则是其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进步中不断走向和谐的。和谐与发展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和谐是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是发展中的平衡、差异中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进步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形式总是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进步观为指导,从中国社会进步的实际出发,对社会进步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文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之后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最后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状况的标志。作为一个描述性概念,它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总体进程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目标模式则表征着社会在未来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社会进步的一定阶段上各政治主体围绕国家权力的取得、分配和运用所形成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的《论科学技术》一书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构想、策略、战略和具体措施。这是江泽民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江泽民的《论科学技术》是一部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对策的集大成著作。  相似文献   

9.
社会进步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青年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浙江青年将以自身日益饱满的精神创造新的天地。文章力图从观念、行为、现实三个层次探求新时期浙江青年的总体形象、鲜明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为浙江共青团以及青年工作提供思想支持。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精神生产的现实前提、科学内涵、基本特点、价值功能等重要理论进行了论述,认为精神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相适应,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