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在“强起来”进程中民族自为自强意识的反映和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求对民族工作主线的正确把握。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结合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系统梳理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涉及多元民族、蕴含多层内容、需要多方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视角审视其内生与外延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论域。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正确处理"一体与多元""古与今""破与立""刚与柔"四对关系,即认同中华民族的"一体"与"多元",构建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决国内外交织的民族问题,破立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刚力"与"柔力"培育的结合,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释放的强大动能可以有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和实现路径。以党的边疆治理思想为指引,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实践为参照进行研究,发现边疆治理中存在:特殊地域环境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有待厚植;绿色发展推进不足,生态文化认同意识亟待增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路,建议加强党对治理工作的领导,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推进经济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涵;提升治理能力,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实践,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宁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宁夏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稳定、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和几点思考,以期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大力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逻辑的框架进行梳理和阐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过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经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更好地协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等院校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要与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新的创新路径:契合少数民族大学生需求,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精准性;发挥少数民族学生骨干作用,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影响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昭彰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共存性和核心凝聚力,是凝聚中华民族思想共识、积聚国家核心力量的思维根基与价值基础。面对新时代发展语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国内外现实困境及发展要求,通过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族文化交融交流等路径,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底、政治基础与文化依托。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原创性论断,阐释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成为“铸牢”的首要问题。从时间维度的历史演进来考察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疆域的开拓和共同历史的书写,从民族特征维度的文化流变现象来考察中俄边境地区民族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地理空间维度来考察当下铸牢边境地区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巩固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可以发现这三个维度客观呈现了中俄边境地区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进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四重逻辑关系,即同源的理论逻辑关系,二者的生成与发展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大影响;互融的历史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共进的实践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进程中共同推进、共同发展;协同的现实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理路和现实困境,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维度强化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华夏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汇聚强大民族力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在困难与挑战面前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并将它牢牢地铸造起来,统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全局,贯穿于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全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行动共同体,这四个维度的共同体意识同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完全相契合。发挥好统一战线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中的作用,要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为创建美好生活建言献策,要承担起"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更要结合"四个自信"的要求,发挥好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法宝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形象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地区,拥有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资源,积累了多样化的视觉形象生产方式,拓展了多元化的视觉形象接受渠道。在视觉文化语境下,迪庆藏族自治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系统性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资源整理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典型示范工程和统筹融入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且也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基调和主旋律。边疆地区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宝贵的遗产,承载了各民族的集体记忆,有助于维系不同民族之间的心灵契合和心理认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老州长召存信被誉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压舱石""定海神针",联系召存信民族团结事迹,深入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边疆实践,有助于以学习宣传召存信为切入点,探索铸牢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方面分析民主党派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逻辑依据;阐述民主党派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目标体现在通过维护共同核心、助力共同繁荣、遵循共同价值、担负共同责任,铸牢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提出民主党派可以围绕履行基本职能、创新社会服务方式、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题写"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贺匾,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心、厚爱和期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打得牢是广西民族工作的重要成果和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发展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要求。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把握历史轨迹,深刻认识国务事理,统筹落实决策部署,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根基。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其全面融入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赋予高校应教育青年大学生坚定祖国统一的共同信念、增进维护民族团结的共同认识、引领厚植爱国爱民的共同情感、激励坚守强国有我的共同目标等新要求。但目前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方法缺乏精准性,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作用还有激发空间,没有紧跟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形势,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尚不到位。为此,必须契合高校学生需求,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精准性;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科学性;激发少数民族学生骨干作用,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端重要性和时代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统战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政治使命。统一战线要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培育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依据.民族院校要认清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尊重各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内容要实、动力要足、路径要多、机制要全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新局面,提高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