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言论     
发展太空武器让俄罗斯重振雄风8月22日,俄罗斯航天兵司令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上将在莫斯科航展上明确宣布,今后俄罗斯的载人航天计划可能用于军事目的。此言一出,不亚于重磅炸弹落地。"在未来战争中,谁夺取了制天权,控制了太空,谁就可以进一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早在24年前,里根就抛出了当初轰动一时的"星球大战"计划,其核心意图就是"要美国赢得未来"。如今的美俄太空优势之争,蕴含着强烈的战略企图。不可否认,前苏联的崩溃一定程度上就是被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相似文献   

2.
每个时代的文明和科技发展都有其焦点性的前沿领域。处此世纪之交,由航天和太空科技为标志的领域,正是我们这个向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迅猛进展时代的最前沿领域之一,而探索太空,发展航天科技,也是我国实现科技现代化,遂行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诚然,和平利用和开发太空是我国的基本政策,然而,我们也不应讳言,无论在当代航天与太空科技发展的早期阶段,还是在近20年来的规模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将使中国加入美国和俄罗斯的专属俱乐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中国的太空计划雄心勃勃,引起了美国及全世界的关注和担心。鉴于中国发射载人飞船事关重大,有四个基本问题似乎值得探讨。 首先,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载人航天计划?中国在2000年的政府白皮书中称,航天活动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载人航天活动风险大、花费高,为什么一定要走这条路呢?美国的一  相似文献   

4.
2020年6月,美国国防部公布《太空国防战略》,确定美国太空军的四大战略目标,即提升美军的全面领先优势;把太空系统整合进作战体系;塑造战略环境;与盟友、合作伙伴、工业界和政府机构合作,从而赢得大国竞争的战略、战役与战术各层次的胜利.为落实美国政府与美国军方的战略意图,美国太空军成立后就把目光瞄向了地月空间,力图通过控制地月空间进而控制整个地球.2021年6月,美国太空军正式发布了《地月空间入门》,提出了未来在地月空间进行作战行动的概念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航天器,拉开了美国企图控制地月空间的大幕,标志着美国谋求太空霸权已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译自美国空军《空中和太空力量季刊》2003年冬季号。文章通过分析1944-1945年期间,德国空军如何在失去昼间制空权的情况下采取相应作战行动的战例.描述了某个军事组织在面临其绝大部分武器装备都已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且其作战原则越来越难以被有效贯彻的作战态势下,将采取哪些对策延长作战时间。对于美国未来的作战对手而言,如果能够具备使美国空军及其盟国空军力量或民众遭受意想不到的重大损失的能力,将可能获得“一本万利”式的重大战果。  相似文献   

6.
国际航天热的动因及其国际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航天领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苍穹深处,“月神”、“嫦娥”探月先行一步,印度“月船一号”随即而至,美国则誓言要重登月球;太平洋中,美军使用导弹防御系统击毁失控卫星,展示天战威力;市井之上,太空旅游的兜售声已经响起。驱动这轮发展热潮的有科技、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考虑。各国竞相发展航天事业既带来了扩大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的机遇,也带来了太空竞争和冲突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7月30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2003年度中国军事力量报告》,该报告指出了目前和今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技术发展的可能路线以及今后20年中国的主要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军事机构、作战理论的原则和可能的发展情况。这份向国会提交的报告指出了以下五部分的具体问题:关于中国的战略、军事领导转变、中国军事力量、中国从俄罗斯购进武器以及台湾海蛱的安全形势。本刊特编译该报告第四部分有关中国常规军事现代化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译自美国空军大学《航空和航天力量季刊》2003年冬季号、作者为托马斯·亚历山大·休斯博士。本文揭示二战期间,盟军在法国西部实施的空中战役对现代作战指挥和控制,以及当前高度重视空中和太空作战中心(AOC)的做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于现代空中力量而言,把与诺曼底空中战役相关的一些问题,置于当前的空战原则、构想和争论之下进行思考,可以获得大量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解放军太空开战?美国恶炒中国航天威胁内幕借中国话题掀起另一轮军备烧钱狂潮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明确提出利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的国家。就在今年8月,白宫发布了一个最新的国家太空发展战略方针,着重强调“使美国在太空的行动或者通过太空执行的行动不受到任何阻碍,以此保护美国在太空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部分媒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却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太空军事威胁论”。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宇航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明确提出利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的国家。就在今年8月,白宫发布了一个置新的国家太空发展策略方针,着重强调“使美国在太空的行动或者通过太空执行的行动不受到任何阻碍,以此保护美国在太空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部分媒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却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太空军事威胁论”。他们声称中国正在发展进攻性太空武器系统,给美国敲响了警钟。这种蛮横无理,霸道嚣张的姿态充分显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真实面目以及其独霸太空的企图。本文介绍了美国部分媒体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和观点,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11.
国防部长驸尔盖·伊万诺夫在莫斯科会见了自己的中国同行曹刚川。他们讨论了两国以军事、军事政治和军事技术合作为支柱的战略伙伴关系方面的问题。伊万诺夫在会谈开始时指出:“俄罗斯近期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逐步顺利发展。”中国是俄罗斯军品最大的购买国,对中国的出口占俄罗斯武器出口总额的40%。每年俄罗斯对华军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约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5。此次在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框架下举行的莫斯科会谈的结果应该是签署关于在2004年开展具体军事技术合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发展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及国际秩序的变迁。国际太空事业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太空技术在将人类的活动空间拓展到太空领域的同时,它本身也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手段,对国际秩序的发展演变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受到太空技术和国际局势的双重影响,太空秩序呈现出明显的冷战期间和冷战后两个阶段,具有强烈的军事和战略属性。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太空技术的扩散,太空秩序由美苏两家垄断转向美国太空霸权下的"多极化"趋向,太空秩序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与此同时,太空技术的扩散和发展,也加重了太空治理的难度,严重影响着太空秩序,给未来太空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增添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俄罗斯经济的持续低迷,用于发展军备的资金日益减少,导致 俄罗斯空军的作战能力大大下降。很多飞机因为缺少燃料和维修保养,不得不孤零零地停放在空无一人的机场上,A-50也不例外。俄罗斯也无力再研制一种新型的预警机,来代替A-50的历史地位,这注定A-50还不会立即退出军事舞台。现在,苏联已经成为历史的一种记忆,A-50依然孤独而高傲地飞翔在俄罗斯的大地上。A-50毕竟是一种实用的预警机,人们期待它能掀开全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禁止太空常规武器国际运动的先锋至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年多前,这个亚洲超级大国——还有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自俄罗斯、津巴布韦和叙利亚——在联合国提出了一项禁止部署太空基武器的条约草案。 但是,就在北京努力争取多国联盟和公众舆论反对“太空武器化”之际,它还在继续悄悄地发展自己的旨在摧毁美国军事设施的太空基武器和战术。在这方面,中国的战略是通过限制并最终使美国现有的太空基防御设施失效而削弱美国的军事优势,以及预先发展许多专家认为将为防止弹道导弹袭击提供最有效保护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系加拿大汉和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员、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亚洲特派员,长期从事研究中国大陆及台湾海峡两岸军事发展问题。他曾多次实地采访俄罗斯军工部门的权威人士。本文详细分析了人民海军所采购的俄式战舰的用途和未来可能的作战方式。本刊无意证实或同意其资料和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译自美国《空中和太空力量评论》季刊2005年秋季号,作者小劳伦期·马丁是美国空军上校。作者认为,美国应采用《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战略,即运用综合国力的所有组成要素,确保其作战力量能持续进入台湾地区的基地。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只是为了使读者了解美国部分军事理论家对于美国介入台湾问题在军事上的战略思考。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和印度两国在军事上有着传统的合作关系,近来这两个传统盟国的军事合作关系骤然升级。今年年初,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和总统普京先后访问印度,与印度在军事领域达成了多项协议,两国的军事合作关系由此从买卖关系转变为联合进行军事设备研发与生产的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前言 IFX计划,是美国天基激光武器发展计划。是美国防部科研局与美国空军共同勾画的二十一世纪用激光武器进行太空作战的美好蓝图,此计划预计到2013年完成,计划的前期和中期工作目前已完成,美空军正集中精力攻克难关。美国在激光武器研制方面,不仅仅把目标局限在太空,同时把触角伸向空基机载激光武器和  相似文献   

19.
方亮 《南风窗》2012,(2):81-82
俄每年航天发射次数占全球总数的40%以上,却只能占到太空经济份额的3%。10多年的"饥饿状态"让俄无力搞技术上的探索与开发,不进则退,落后是必然的。自戈尔巴乔夫改革始,俄罗斯民族走过了一代人还多的时间。政治经历反复,经济难上正轨,红色帝国留下的家底日益摊薄。过去一年来,曾经辉煌无限的航天业连续经历失败,意味着老本已经吃光,俄航天业像这个迷茫的国家一样被迫重新上路。"政权回来了!"从2010年12月到2011岁末,俄经历了8次重大航天项目失败,其中不乏"进步"号货运飞船30年来首次发射失败使国际空间站险些陷入"无人驾驶"状态和中俄两枚火星探测器未按计划变轨至今处于下坠状态这样的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编译自英国《简氏情报评论》2003年12月号.作者戴斯蒙·波尔现供职于澳大利亚国家大学战略及国防研究中心.长期密切关注远东地区发展航空航天能力的进展。2003年中国继苏联、美国之后成为第三个用自身力量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西方立刻开始充斥有关“中国致力于提高太空军事能力”的言论。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宇宙飞船轨道舱的推测研究.进而对中国情报搜集卫星家族展开分析,代表了许多西方情报专家对华航天情报搜集能力的看法。本刊特编译此文,并非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