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小晟 《乡音》2014,(7):50-51
1927年,画坛新秀张大千和旧王孙溥儒在北平结识,从此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在上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画坛,丹青妙笔,珠联璧合,享有"南张北溥"之美誉。张大千(1899—1983年),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张大千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精通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早年师从古人,尤其推崇石涛。  相似文献   

2.
《乡音》2012,(1):52
张大千(1899~1983)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生于四川省内江县。1924年,在上海首次举行个人画展。抗战胜利后,其作品先后在巴黎、伦敦、日内瓦和国内各地展出,声名大震。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毕加索会见。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地办画展。1973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9,(15)
<正>7月22日至24日,由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天津张大千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台联、天津台盟协办,北京市台胞交流服务中心、大千文化艺术传播(天津)有限公司承办的"大风天下"——纪念张大千宗师诞辰120周年书画文献展在台湾会馆举行。天津张大千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孙建中、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王慧、四川张大千纪念馆副馆长李辉、上海张大千研究会执行会长曹公度,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理事、上海张大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殷仲灏等100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出席活动的南北书画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2)
<正>国画大师张大千,生于内江、卒于台湾,安葬于"摩耶精舍"的"梅丘"石下。内江——西部内陆之甜城,台湾——海峡彼岸之宝岛,因为张大千,两地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深厚情缘。2016年12月20日至22日,"2016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在大千故里内江举行。来自两岸的著名书画家相聚一堂,围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大千艺术""促进两岸文化繁荣"等话题共同展开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二日在台北逝世。不久前,我们访问了现居北京的他的前妻杨婉君。杨婉君是张大千的第三个妻子,两人曾形影不离,朝夕相外了十三载。她对笔者说:「三十五年前大千出国一去,竟成永别,长期的离愁别恨,使我心情很不平静。」交谈中,她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这位国画大师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张大千是四川人,他的第一个妻子叫曾正龙,婚后感情不好,生有一女,本人早已病逝。第二个妻子黄凝素,大千离川出国时就跟她离婚了,生有九个子女。第四个妻子是大千去印度时带走的养女,原名徐鸿宾,  相似文献   

6.
<正>5月17日,2019海峡两岸张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暨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张大千故里四川内江启动。两岸艺术家和企业代表再次聚首,共同见证张大千博物馆的落成。"张大千先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枢纽,他一个人牵动了两岸的情怀。"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林政则5月17日在四川内江表示,张大千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两岸共同办展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极具意义。国画大师张大千堪称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  相似文献   

7.
"行遍西欧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他乡异国,一位老者长髯飘拂,玄色长袍,高士帽悬挂双飘带,手执拐杖,脚蹬朝靴,古朴洒脱,这便是川剧舞台上的"张大千".张大千是著名的中国画画家,字爰,四川内江人.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三年.他八十四岁的人生经历,曲折跌宕,丰富多彩.仅在"而立之年",他便和齐白石共享"南张北齐"的美誉.从一九四九年起,他定居海外,一改昔日画风,创造了中国画"泼墨泼彩"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上又与毕加索有"东张西毕"之称.他还被纽约国立艺术学会公选为世界第一大画家.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画师,他的家乡内江市川剧团演出了现代川剧《张大千》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
<正>2016年12月21日,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在张大千故乡——四川内江开幕。活动为期3天,共举行了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笔会、两岸青年交流及文创座谈、两岸书画家文化交流考察等活动。本次活动以"弘扬大千艺术,增进文化交流"为主题,由四川省台办、内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内江市台办、内江市文广新局、共青团内江市委承办。来自台湾地区和大陆的知名书画家、  相似文献   

9.
“五百年来第一人”——这是已故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当代画坛宗师徐悲鸿先生对张大千先生最朴实,崇高的评价。 张大千纪念馆座落在大千先生故乡内江市西北郊、沱江北岸的圆顶山峰上,与著名的佛教胜境“川南第一禅林”——古西林寺毗邻。纪念馆占地30多亩,主体建筑为一进两天井双四合院。两侧是骑马墙与歇山  相似文献   

10.
内江素以书画之乡、文化之乡著称。自周朝以来,孔子之师苌弘、汉赋大家王褒、盛唐状元范崇凯、嘉靖学士赵贞吉等,无不为一代文坛俊彦、艺林翘楚;至民国而降,新闻巨子范长江、国画大师张大千、“虎痴”画家张善子、“双钩”书家余培初,更是艺惊宇内、名播海外。在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力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的今天,要实现“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目标,内江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承接、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兼融、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促进,全力打造大千品牌,以建设文化内江,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一、打选大千品牌,建设文化内江是坚持科学发展、提升竞争实力的需要内江是张大干先生的故乡。打造大千品牌,就是借助独特的“大风堂”艺术和张大千先生的国际声誉,向世界宣传、推介大千故里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先生的长子张心智,中等个头儿,谈吐温文儒雅。他现在是宁夏自治区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张心智经常要接待慕名而来的各界客人。他谦虚地说:“找我来应该说是冲着大千父亲之名而宋的,我个人没有什么成就。”其实,张心智先生的国画造诣也很高。他的作品曾在美国、日本及香港参加过展出。幼时家教甚严,读的是私塾,在张大千先生的指点下,习墨作画。他印象最深的事便是随父亲在敦煌度过的那段日子。抗日战争时期,张大千先生为了探索国画艺术源流,带着张心智和弟子两赴敦煌,面壁临摹,从古代壁画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12.
张春阳 《求索》2012,(11):206-208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并称为21世纪的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文化资源符号化生成文化资本,文化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将实现文化资源潜在经济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的转化。文化产业的开发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资源的符号化过程。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下,张大千文化资源符号化将推动大千文化产业进一步拓展其文化产业链,实现大千文化产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0,(3):25-25
家住武汉市武昌区西城壕49号的黄冬萍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丈大离异,母子俩仅靠240元低保费相依为命。1996年,深圳市龙岗区政协委员、龙岗区民营企业商会会长、深圳市超普表面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利强从《知音》杂志上看到了关于黄冬萍的报道,萌生了怜悯心和同情心。远在千里之外的他开始主动资助黄冬萍母子。他每月给母子俩寄来千元生活费,  相似文献   

14.
沈舜安是上海市中西美术融合协会副秘书长,受聘为张大千纪念馆顾问、张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大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四川西蜀张大千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5.
汪毅 《台声》2001,(5):31-32
我真幸运于 2000年 12月至 2001年 1月在台湾作世纪之旅。   因缘,我再度踏上思念路,叩响了思念之门——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我第一次拜谒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是 1996年 5月 31日,迄今逾 4年半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情感垒筑的峰峦在我心中日高,那猿啼声、鱼戏声、溪流声、花木拔节声无不时常撞击我心扉,让我情牵梦绕这一天—— 2000年 12月 28日这个因缘而至的日子。   这一天清晨,天不时飘着菲菲细雨,像清明雨似的飘舞着万千思绪,伴我再度摁响了台北市上林区至善路二段 342巷 2号——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的门铃。…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8)
<正>处暑时节,秋风送爽;大千故里、喜迎宾朋。8月23日至25日,由四川省台办、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内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以"交流·创新·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17海峡两岸青少年张大千艺术交流活动"在内江市隆重举行。台湾知名书画家李毂摩等出席了活动。这是一场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成果丰的盛会,是内江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两岸青少年多交流多  相似文献   

17.
心灵释荷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是个大胡子,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据说有一人见此,顿生好奇,问:张先生,睡觉时,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的?”大千先生一愣:“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么没在意这个呢?这样吧,明天再告诉你。”晚上就寝,大千先生将胡子撂在被子外头,好像不太对头;收进被子里面,又觉不自然。折腾了半宿,都不妥当。这一下他自己也犯愁了,以前这可不是什么问题呀,现在怎么成了件头痛的事呢?大千先生的烦恼源于平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引起了他的关注。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压造成的。我们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邻…  相似文献   

18.
紧临都江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自古以来,青城山就是骚人墨客的流连往返之地。他们或题壁,或书额,或吟诗,或绘画,留下了众多的墨宝,而在这诸多的名人中,在青城的时间住得最久,给青城的遗老留得最多,对青城山的感最为丰富深厚的,当首推国画大师张大千了,张大千与青城山。可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青城山1938年夏,张大千冒险逃出了北平(今北京)沦陷区日寇的魔掌后,辗转经天津,上海、香港、梧州、桂林、回到了大后方四川,同年秋,他即率家人上了青城山,青城山幽雅恬静的人文环境和…  相似文献   

19.
张大千画赠毛泽东《荷花图》李永翘张大千先生像(1899—1983)。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在45年前曾画赠毛泽东《荷花图》。张大千一生个性倜傥,慷慨豪爽,交游甚广。他虽然常常主动赠画给其友人,尤其是那些经济拮据的穷朋友,但却甚少送画给达官贵人。可是这一次...  相似文献   

20.
丁宇 《两岸关系》2014,(3):62-63
正1月22日,《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2014年春节系列展览的重要项目之一,共展出张大千不同时期的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作品一百余件,展览本着新春集雅、轻松品鉴的主旨,以时序为依据安排展览结构和展示方式,为公众打开一扇走进张大千世界的窗牖。走进中国美术馆展厅,雅逸的展厅设计凸显了此次展览的特色,让人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张大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