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两年前,我"嫁"到遵义县。2013年初,组织上同意了我的驻村请求。于是,我换上运动裤,穿上平底鞋,背上双肩包,告别了爱人和孩子,到遵义县驻村。初到骊龙走访时,一位老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媳妇啊?我怎么没有见过?"我告诉他,"我是村里的媳妇,是省里派来驻村的。"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到,要开展好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必须从熟悉群众、了解村  相似文献   

2.
<正>转眼一年的同步小康帮扶工作即将结束,回想同贵阳市云岩区黔灵镇三桥村干群一起相处的日日夜夜,乡亲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历历在目。参加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是我主动向单位提出来的,根据组织安排,我担任黔灵镇党委副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三桥村党支部副书记。自驻村以来,我积极带领队员进百家门、办百家事、解百家忧,得到当地干群的普遍认可。三桥村地处城郊结合部,问题和矛盾多、杂、急,为便于开展工作,从驻村的第一天起,我就带着民情日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我被单位派驻到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组组长。刚到翁朵村工作时,退休老支书陈远伦给我说:"陈书记,我们南龙乡穷,至今全乡的中小学生还没统一过校服,你能帮我们想点法子不?"带着村民们的期待,我找到兴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英文,给他讲述了南龙乡的困难状况,在李英文董事长的推动下,该公司董事会成员为南龙乡中心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6,(5)
正如同当年投笔从戎一样,带着梦想和嘱托,我回到了阔别很久的家乡,与以往不同的是,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让我有了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故乡山水依旧,尽管事先对驻村工作有心理准备,但是驻村现实状况还是让我惊诧不已。村里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村"两委"办公在百姓家,村集体债务有近500万元,全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下,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村里的路更是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去村里,因通乡公路正在养护,到村里几公里的路不得不绕出去几十公  相似文献   

5.
正"一桥飞跨通天外,山村旧貌换新颜。精准扶贫为人民,铸梦就在山岭间。"这是村民韩永权谱写的歌曲《天大的事》,表达了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给村里带来巨变后的喜悦之情,看着穆家岭村今天的新面貌和百姓的笑脸,我心潮澎湃,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扶贫先铸梦,同行先同心2016年3月,我被选派到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穆家岭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当我们满怀着干事创  相似文献   

6.
正我叫金朝俊,今年28岁,贵州凯里人,是麻江县图书馆工作员。2016年3月,组织安排我到麻江县金竹街道隆昌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一年半前,作为单位年轻人,带着组织和领导的嘱咐,带着对农村工作的向往与好奇,我来到隆昌村。临行前,室友余金青送我一句话:"农村工作每天至少两个一万,每天至少读一万字,每天至少走一万步路"。隆昌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共5人,大家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嫁"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仁怀市从各单位选派400名干部,进驻重点村开展帮扶工作。一年多来,干部们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需,协调项目帮扶资金4859万元,驻村工作组交出—份令人欣慰的成绩单,得到群众普遍赞誉。"通村路还没有硬化,村民出行不便,亟待解决;村里产业结构单一,收入极不稳定,亟需研究解决……"翻开仁怀市后山乡陇岗村"率先全面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王立宏的民情日志,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通过实地调研后,发现当地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进一步加大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力度,从省、市、县、乡四级选派驻村队员55864人,以县、乡镇、村为单位分别组建了11590个驻村工作组,首次实现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两个全覆盖。"看到干部跟我们同吃住,带动乡村发展,大家也愿意跟他们说说心里话。"说起村里来的驻村干部,各地村民纷纷点"赞"。  相似文献   

9.
2010年响应市委号召,我到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仁活洞村驻村工作,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两年多驻村工作中,我围绕仁活洞村发展做了一些份内工作。  相似文献   

10.
支部园地     
正支书自述我的驻村心路我是织金县财政局驻少普镇龙井村第一书记但黎。说实话,刚接到驻村通知时我非常抵触,尤其是走进龙井村的第一天,我更是心灰意冷:这里没有连户路,整个村被泥泞烂路包围;村里没有其他资源,村民只能靠"一亩三分地"养活。我没有村务工作经验,所以一连几天都在村委会待着。一个寂静的  相似文献   

11.
172户、721名村民,人均耕地不足1.5亩,村里无集体收入,因病、因残、缺劳力等原因造成的贫困户10户24人……这是2018年6月,刘月伦带着行李来到武强县豆村,任国网衡水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时了解到的豆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宋东文 《当代贵州》2012,(35):59-59
接到驻村通知那天,我卷着铺盖到久仰乡东库村安营扎寨,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驻村生活。当时正值农忙季节,面对着语言不通、人员不熟的陌生环境,我硬是“缠”着村支书当“翻译”、做“导游”,看着哪家忙不过来,就见缝插针、帮上一把,整天与群众忙碌在田间地头。住在东库村,我就是东库村人,村里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这段时间以来,我深深感到,要“接地气”,  相似文献   

13.
正我在合朋驻村已270余天了,关于驻村,我的观点是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合朋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东面,距贵阳市区12公里,花溪区1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贵阳货运西站,中广线(001省道)、贵阳环城高速、南环高速穿村而过。但由于长期思想软弱涣散,合朋村集体经济一直停滞不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项目企业,村民收入主要靠务工经商支撑。  相似文献   

14.
父亲从老家江西来到了我工作的广东,我们聊得最多的是村里的事情,因为从父亲的嘴里可以了解到更多我不知道的农村事。当父亲说邻居吃低保时,愕然的我简直不敢相信。邻居在村里不但不是贫困户,而是一户生活富裕的人家,儿子是一位乡干部,早己成家立业,几个  相似文献   

15.
真心赢信任     
<正>今年初,组织上批准了我的驻村申请。3月份,我来到福泉市牛场镇翁巴村驻村。我进村后的第一件事是走访村民。为了尽快与村民打成一片,我先把自己当村里人,见村民在锄地我接过锄头挖一段,遇到村民在建房我就挽起袖子搬砖。没过多久,村里人都知道了我这个不怕脏、打得粗的驻村干部,他们对我的称呼也由省里来的驻村领导变成了村里面的叔伯哥弟,有什么事都愿意给我说一  相似文献   

16.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大家夸耀的事。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父亲的"窝囊"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爱流泪。小时候,我是个非常顽劣的孩子,天天逃学,从没有一天静下心来学习。每到年终,父亲总是抄着手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邻家的孩子捧回一张张"三好学生"的奖状,而我总是低着头,两手空空地回家。为此,父亲很是失望。  相似文献   

17.
父亲从老家江西来到了我工作的广东,我们聊得最多的是村里的事情,因为从父亲的嘴里可以了解到更多我不知道的农村事。当父亲说邻居吃低保时,愕然的我简直不敢相信。邻居在村里不但不是贫困户,而是一户生活富裕的人家,儿子是一位乡干部,早己成家立业,几个女儿也出嫁了,日子都过得舒坦。  相似文献   

18.
微企进村记     
<正>2014年,我被省交通运输厅派往开阳县米坪乡大坝村驻村。今年,我再次被派往大坝村,成为村里的老面孔。驻村以来,我上山下田,了解村里的情况,寻找致富之路。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大坝村大部分村民种植了苹果桃,但由于树龄较短,产量不高,村民收入较少。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并征求农业专家的意见,我提出了在苹果桃基地里套种红薯,就地新办一个红薯粉加工厂。红薯经过加工制成红薯粉,价格翻了十几倍,而产生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盘山县精心选派了294名优秀县乡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工作,分别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当起了编外村官。一年多来,这些编外村官带着驻村助户的重任,奔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     
正支书自述通组路打通群众心路我叫文兴渊,是雷山县财政局的一名干部。2018年初,我被安排到排翁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来到村里的第二天,村党支部书记李青亭拿出一份有100多人签字按红手印的修路申请书给我,65岁的村民李启光说:"因为村里没有路,上坡下坎收割庄稼每天要跑6趟,每次大约要走8里路,我们做梦都想有一条通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