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坤 《当代贵州》2014,(14):22-23
当前,贵州具备了打造黔茶品牌的基础,未来三年,贵州要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打造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四大全国知名品牌,努力打造全国优质生态安全茶叶原料中心、加工中心和品牌中心。  相似文献   

2.
湄潭翠芽     
正湄潭翠芽产于贵州茶产业第一县——湄潭,是贵州扁形名优绿茶的典型代表。产品选用湄潭苔茶、福鼎大白茶等国家级良种的单芽至一芽二叶初展优质鲜嫩茶青,通过20多道复杂工序加工而成。外形扁平直、匀整、黄绿润,栗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叶底黄绿明亮。富含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水浸出物高达40%以上。"湄潭翠芽"于2005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  相似文献   

3.
<正>7月2日,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金骆驼奖获奖品牌揭晓,我省湄潭翠芽、雷山银球茶、凤冈锌硒茶、遵义红4个公共品牌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野春姑牌凤冈锌硒茶、贵天下牌都匀毛尖等8个企业品牌茶叶斩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一举摘得十一块金牌,标志着贵州茶叶正跨步走向世界。"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是第一次由国际茶叶协会、欧盟茶叶协会等国际茶业组织和国际国内茶叶专家、茶文化专家参与的国际性名茶评鉴公开活动。经过报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贵州具备了打造黔茶品牌的基础,未来三年,贵州要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打造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四大全国知名品牌,努力打造全国优质生态安全茶叶原料中心、加工中心和品牌中心。从茶叶大省迈向茶叶强省:日前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计划》),制定了下一阶段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计划》提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2月12日,深圳贵天下茶业有限公司2015年"整合创新强势腾飞"战略会议在深圳东部华侨城英特拉根酒店胜利开幕。深圳贵天下茶业有限公司由贵州省大型国企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致力于打造国内外著名品牌茶叶网上网下O2O运营平台。据了解,深圳贵天下茶业有限公司已收购百年都匀毛尖、遵义红茶、湄潭翠芽等多个国家级龙头企业茶园,由台湾女星林志玲代言,是2014年CCTV央视年度品牌,连续两年获中国500强品牌称号。目前已在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乐购、欧尚等国际卖场和天猫、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有售。"贵天下,原生态、零添加,领袖级好茶,献给生命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3,(30):32-33
在贵州北部。有一座风情万端的小城,她就是素有“高原明珠”和“云贵小江南”美誉的湄潭县。 湄潭是贵州茶叶第一县,西部地区唯一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的行政区域。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三位。同时也是全国茶产品最为丰富的地方,“湄潭翠芽”茶40余次获得国家级金奖。湄潭拥有的“中国茶海”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连片茶园,面积达4万多亩。  相似文献   

7.
苔茶飘香     
<正>爽爽贵阳,茶叶飘香。在5月27日至29日举办的"黔茶飘香·品茗健康"系列活动石阡苔茶推介会上,夷州翠芽、坪山翠芽等石阡苔茶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高原,既出产茶,又出产马,茶马文化,分外发达。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土壤、气候都特别适宜茶叶生长,全省87个县市区有84个出产茶叶。以"都匀毛尖"为代表,贵定云雾雪芽、湄潭翠芽、青山翠芽、雀  相似文献   

9.
<正>湄潭将茶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上下游发力,产业链联动,农文旅融合,以茶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的发展逻辑,推动湄潭县茶产业成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典范。近来,一则“三连冠!湄潭再次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的消息在湄潭人的微信朋友圈不胫而走,茶农、茶企、民宿老板等频频刷屏点赞。茶,是湄潭的“饭碗”。全县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吃茶饭”覆盖了8.8万户35.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0.
正"湄潭的乡村真美,到处都是风景,特别干净,空气特别清新,来了就不想走。"来自重庆北碚区的张明一家慕名来到遵义市湄潭县,围绕环翠芽27°景区自驾游,半天的旅程让一家人兴奋不已。近年来,湄潭县立足生态为先、特色为要,依托60万亩生态茶园和62.8%的森林覆盖率,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农旅一体化等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加快推进中国优质茶原料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加工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出口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向茶业强省迈进。3月20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宣传推介活动向外界公布了今年贵州国际茶文化节将于4月18至20日在遵义市湄潭县举行的信息,预计国内外5000余名嘉宾将齐聚遵义湄潭,共话贵州茶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茶在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集中亮相,进一步打响了贵州茶品牌,推动黔茶出山、风行天下。醉美人间四月天,红城茶香醉春烟。4月19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市湄潭县开幕。来自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行业组织负责人、知名茶企、茶商和国内各大茶企代表1000余人齐聚湄潭,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15年10月,全省茶园面积689万亩,居全国第一。茶叶加工企业3040家,预计全年产量22万吨,产值220亿元。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三绿一红"品牌日益成为贵州呈给世界、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4.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6-46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著: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作为"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原产地,遵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茶产业,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2006年,遵义作出推进百万亩茶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约623万,占全国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的8.9%,意味着每9个农村贫困人口中,就有一个来自贵州。怎么帮助农村群众致富?5月30日,由遵义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扶贫办主办,湄潭县人民政府、遵义市扶贫办承办的"茶与扶贫"论坛在湄潭中国茶城主会场举行。论坛现场就如何使一个贫穷且生态脆弱的地区摆脱贫困,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展开讨论,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不同领域的专家一致认为:大力发展茶产业,把茶叶销路打开是扶贫的绝佳之路。"事实上,‘茶与扶贫’的关系很简单,如何打开茶叶的销路、卖  相似文献   

16.
《企业党建》2012,(3):45-45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南面.坐落着一座京城老字号茶馆一一老舍茶馆。老舍茶馆白1979年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经过30多年发展。形成了集茶事、演出、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以文兴商,以商促文”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营业面积扩大为5000多平方米,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色“窗口”、  相似文献   

17.
翟红 《红岩春秋》2014,(3):38-40
正也许你不知道,浙江大学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贵州省湄潭籍考生免收学费。2008年,浙大在湄潭成立了支教点,每年都会派学生到湄潭支教;2012年,湄潭"浙大小学"落成……这些,都源于浙江大学与乌江流域这座名为湄潭的小县城在70多年前建立的深厚情谊。抗战期间,乌江流域最出彩的是乌江航道的繁荣,它是可与驼峰航线、滇缅公路、川湘公路等齐名的战略通道。乌江发源于贵州西北,全长1050公里,流经贵州省遵义市的赤水市、汇川区、桐梓县、湄潭县,铜仁市的碧江区、石阡县、思南县等40多个县(市、区),以及重庆市黔江区、涪陵区、武隆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6个区县,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1940年6月宜昌沦陷后,长江航运被日军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湄潭县抢抓中央、省、市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东茶转移"的发展趋势,坚持"特色在茶,优势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成败在茶"的理念,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湄潭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跨越。一、围绕转型升级,做足实践文章湄潭把茶产业作为关乎未来全局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进行谋划,提出了"6456"和"两地三区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15年,全县实现  相似文献   

19.
秦涛  李唯睿 《当代贵州》2014,(35):52-53
正湄潭农商行把思想统一到"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理念上来,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加大对茶叶产业的信贷投入。发挥信贷资金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和扶持地方特色农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直至其成长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是一个地方金融机构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湄潭农村商业银行所扶持的客  相似文献   

20.
<正>5月28日至31日,2015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湄潭开幕,本届茶博会包括大小活动13项,其中,最具规模的贵州省第六届茶艺大赛、"醉美遵义·生态茶香"旅游宣传活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茶叶市场专业年会、"标准与中国茶叶的未来"、茶旅一体化参观考察论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他们齐聚湄潭,共同论道千古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