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他们是五位平凡的护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森林。“我们的护林工作,主要就是瞭望、巡山。”采访时,他们一再称自己“平凡得就像这漫山遍野的树”。眼前这五位“平凡人”,是贵阳市顺海林场二坡山工区的护林员。顺海林场二坡山工区,林场面积3600亩,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是顺海林场四个工区中最偏远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绿化荒山,为了守护林场,许多人从青丝到白发,把青春全部奉献给了林场。"我们的工作,就是造林、护林。"采访时,他们一再称自己"平凡得就像这漫山遍野的树"。眼前这群"平凡人",是锦屏县春蕾林场的护林员。春蕾林场自1977年建场以来,通过不断植树,林区面积由建场前的1.8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乡村林场。这群护林人,40多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莽莽森林。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这样形容看山护林: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白天看山,晚上巡山,鸟兽为伍,日月作伴。如此寂寞枯燥的工作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平的事情,而国有宁乡县黄材林场女职工岳月娥却在林场一干就是14年。14年中,她看护的1000多亩山林,仅失树两株,未发生过一次森林火灾,13年被评为“三无两好”护林点。当地群众誉她为”山林的女守护神”。刚到护林点时,岳月娥还有两个不满七岁的小孩要照料,亲朋戚友对她宁点护林也表示反对,可她想:林场舒适轻松的工种少,如果都去干舒适轻松的工作,谁去护林?如果大家都不去护林,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4.
髦寿老人显神功,崇山峻岭郁葱葱。    坚持护林廿六载,莽莽麦坡不老松。   共产党员张光全是麻江县龙山乡龙山村人,他扎根麦坡深山,护林 26年,曾荣获全国护林防火先进个人奖、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文前这首歌谣,便是张光全老人的真实写照。   26年前的麦坡,只有稀稀疏疏的马尾松幼苗。当年,在全国上下都掀起封山育林、社队林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的大气候下,村里作出了在麦坡办林场的决定。年近六旬的张光全积极报名,与六位 60来岁的老头一起上山安营扎寨,办起了龙山村麦坡林场。没过多久,由于抗不…  相似文献   

5.
正年轻时带头造林,年迈后承担护林重任。鲍守国与林为伴50载,4000亩林场处处流淌着他对林业的深情。1月25日,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场上村鲍守国老人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眉头紧锁,他感到有些放心不下,想上山走走、看看。如果不是冰雪封山,88岁的鲍守国老人便会叫儿子带自己上山巡视被自己视为生命的莽莽林场。鲍守国参加过抗美援朝,曾多次立功受到表彰。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后,当了33年的村支书。1973年,  相似文献   

6.
<正>贵定在发展中不仅做到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绿水常流、土壤常净,还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初夏时节,漫步在国家级森林公园甘溪林场,绿荫如盖,满山青翠,鸟语花香,游客络绎不绝。55岁的护林员彭芳前在林场工作了近40年,每天他都会和同事出门巡山。看着树林越来越密,枝叶越来越繁茂,彭芳前说坚持这么多年的造林护林很值,"以前生态差,林子里连  相似文献   

7.
守护     
杨文斌 《当代贵州》2013,(26):32-33
在平均海拔2350米的滇黔交界处,有一片绵延11公里的林场,镶嵌在莽莽乌蒙群山之中,如一块绿色翡翠。有两代人28年守护着这片茫茫林海——父亲退休了,孩子们便接过了护林的责任。这片位于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东南面的林场名叫沙子坡林场,占地27740亩,是目前威宁自治县面积最大,保护得最完好的一片林区。过去,这里曾是一片黄沙遍地的荒坡。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沙子坡周围的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年春来早。通辽市开鲁县大榆树林场场部院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60多名装扮一新的林场职工,敲着锣鼓、吹着唢呐、扭着欢快的秧歌,大年初一早上就来到场部拜年,感谢林场党支部为他们打井上电,让他们在去年那个大旱之年喜获丰收。"大榆树林场真叫怪:小伙子‘两袖清  相似文献   

9.
1938年夏,我从八路军四纵队调政治部宣传科。当时政治部只有组织科夏科长、宣传科许之干事,其他各科干部都到地方临时开辟工作,或到友军帮助工作。不久,我们33大队(后改晋察冀七团)送来一对日本夫妇,他们是打马兰峪金矿俘虏的工人,夏科长让我暗中注意看管。男的叫小林,40岁。由于语言不通,开始他们很拘谨,后来逐渐熟悉了。他们很能吃苦,夜晚行军从没掉过队。小林抢着跟我去打饭,行军时帮宣传科勤务人员赵平拿东西,到平西后就调走了,走时真有点难割难舍。  相似文献   

10.
功铸海天     
奚启新  廖文根 《党建》2005,(2):42-43
这是离祖国很远的航天测量船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海域里,他们追星揽箭,向天际发号施令。这是离祖国很近的航天测量船队。在停靠每个国外港口时,如潮的人海手捧鲜花,挥舞着五星红旗,在这里寻找着中国。这是祖国最牵挂的航天测量船队。每一次远航,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时刻关怀着他们,全国人民时刻关注着他们。他们的历史只有27年,他们的航程却已经绕地球近44圈。他们的名字叫:“远望号”。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解决了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其放下斧头专心种树护林,获取更大的生态效益。59岁的威宁自治县国有新华林场职工顾怀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他享受到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待遇,工资按月发放,还住上了崭新的职工宿舍。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延续了8年的感人故事,这是一只特殊的“队伍”。这些平均年龄60岁的老人退休后不是看家、哄小孩,而是自愿担负起家乡的治安义务维护工作。8年来,他们挥舞着“老年义务联防队”的旗帜,协助林场派出所破获各种案件10余起,调解民事纠纷和职工家庭矛盾上百次,为...  相似文献   

13.
7月12日,雨后的张家口万全区黄花洼林场清幽静谧,满目滴翠。林海深处,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这是我爷爷当年种的,它年龄跟我一般大。”抱着其中一棵杨树,今年55岁的阎会向笔者介绍。阎会,现任张家口市万全区洗马林镇黄土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继爷爷阎忠、父亲阎万玉和母亲张贵桃之后,他接棒植树护林,续写着一家三代绿化荒山的传奇故事。50多年来,祖孙三代栽种各类林木30余万株,使3000多亩荒山变成林海。  相似文献   

14.
清水县陇东乡赵峡村60多岁的原党支部书记赵贵喜,三十多年来不计名利,坚持植树造林,护林管林.他把植树造林当作改变本村落后面貌,为子孙造福的百年大计,不但自己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植树,还发动群众自采、自育、自栽,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造一片,成一片,封一片.在植树造林中,不管是绿化一条沟,一道梁,还是一面坡,赵贵喜都亲临实地,吃苦在前,亲自栽种.有群众问他:"你不顾自家的庄稼,成天栽树图个啥?"他笑笑说:"因为自己是个党员,这样做心里才踏实."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党员和群众把500亩荒山坡地变成了队有林场.去年以来,他带领党员为迎接西部大开发,结合退耕还林,又在村上完成造林356亩.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10,(22)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五项队成立于1980年2月,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组建的。30年来,他们坚持用科学理论建队育人,继承和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以捍卫八一军旗的战斗队、展示国威军威的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9,(7)
<正>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开始了今年的第5次地方考察调研之行,目的地是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二次考察内蒙古。习近平对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心。15日下午,他来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听取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马鞍山林场造林护林工作情况汇报。顶着烈日,沿着崎岖的护林小道,习近平走进林区,察看林木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护林员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  相似文献   

17.
吕天龙 《新长征》2015,(4):46-47
孙影今年57岁,在梅河口市环卫处工作,任清扫队副队长,虽然退休已将近6年,却从未离开过工作岗位,继续发挥着余热。她所工作的集体现有职工386名,其中70%是女工,平均年龄58岁。在城市美化工作中,他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在梅河口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书写着他们的自豪与喜悦。热爱,铸就执着信念环卫工人每天与垃圾清扫、清运打交道,工作既脏又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工资还低,一年四季都劳动在街头巷尾,没有一个休息日,每天都重复着相同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44岁的李建军,现任二师三十三团治沙站站长,地道的军垦二代。1989年参军入伍,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退役后回乡在该团十五连工作,担任接水员和工会主席多年。2002年调林业站任护林员,负责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看护。他在护林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每年出勤达到330天以上,全团辖区293.6平方公里,人工防护林2.8万亩,天然林近29万亩,每年还要新植人工防护林200亩,他都了如  相似文献   

19.
<正>“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习近平初秋的漠河,天高云淡,绿的樟子松,红的桦树,黄的杨树……把巍巍兴安装扮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2023年9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漠河林场自然林区,察看自然林生长态势和林下作物展示,听取当地深化森林资源和资产管理改革、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及加强森林防火灭火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20.
李尔重,1913年生,现年91岁,河北丰润县王亳庄人。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肄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日本仙台帝国大学社会经济专科。历任八路军晋南干部党校政治队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武装部长,冀南第五军分区政委兼地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