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金发 《学理论》2012,(17):283-284
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不同的对话方法对发展、完善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上的首要问题。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并注重实效,善于利于网络资源,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毕德 《学理论》2009,(18):224-22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要针对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实现“硬性灌输”与“软性灌输”的有机结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过程中,正确对待灌输理论是实现“两个结合”的重要前提,不断寻找和发现新的结合方式是方法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孙庆贤  赵仁强 《学理论》2009,(19):202-203
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中央和教育部关注的重点,而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面临各种思潮的冲击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佳。影视载体具有其他载体所没有的特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本文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着力从影视教学方面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俊杰 《学理论》2010,(19):303-30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加强和改进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面发展的理念,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增强实效性,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卢强 《理论探索》2006,(2):106-108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其出色的企业教育。在其“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的指引下,秉承“和谐高于一切”的企业作风,日本企业造就了一批对企业忠诚的“企业人”,为日后经济的腾飞作了人才储备。通过对日本企业教育实践的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是直接的、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和间接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是“空对空”的观念,更好地重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文俊 《学理论》2009,(29):212-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三个方面入手来浅谈如何用以人为本的视角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以人为本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志高 《理论探索》2005,1(6):48-50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是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概念的内涵,把握人的社会历史存在本质;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程立涛  武娜娜 《理论导刊》2023,(11):119-123
劳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原点和发展动因,具有“先在的”育人功能。劳动教育是对劳动育人价值的充分肯定、高度自觉并为此而采取的制度化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聚焦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培养的“点”不同,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全“面”育人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劳动实践中,并通过“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为谁培养劳动者”“如何培养劳动者”等进行检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内容、过程和目的等方面是高度契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点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流行,经常在报刊上看到有关企业和企业家强调“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介绍“以人为本”的管理经验。但是深入研究一下,到底“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算“以人为本”,恐怕大家的回答会是各种各样。因为在现有的辞书或辞典中,很难见到有关“以人为本”的词条,更缺乏完整的权威性解释。为了理解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之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联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实际,想就此谈点肤浅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王换 《学理论》2013,(18):374-375
部分高校在新形势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仍然还存在许多不利于人才健康发展的问题。尤其在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建设理念的号召下,我们更应以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来审视和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以人为本视角下优化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实践性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雪平  宋海洋  李娜 《学理论》2009,(15):248-2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以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神相契合的人文态度,是和谐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式,是以人文关怀提升思想工作的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贺兰英 《学理论》2013,(14):336-338
"以人为本"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和培养"以病人为本"职业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敬畏生命"、关切人类命运和宣扬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许华 《学理论》2009,(6):148-14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本文在介绍了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凌敦  赵渊 《理论导刊》2023,(1):120-125
自媒体的个性化表达、感性化叙事、碎片化传播,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既要在追寻“大我”中绽放“小我”,也要在回应“技术变革”中提升“思想境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视域”回归“现实世界”,在生活体验中充分彰显政治引领和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应通过创新自媒体场域下的话语表达,并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气息和真理力量;加强微观叙事基础上的宏观引导,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举旗定向;聚合碎片化的虚拟网络时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渗透与补位升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传播过程与接受机制,聚焦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以实现真理精神、时代特色与生活浸润的和谐统一与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17.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分支领域,是充分调动社区各种资源力量,实现居民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培育"四有"新人,调动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人为本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和根本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的。培育社区精神、构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制、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国良 《学理论》2010,(11):170-17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必须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人为核心,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结合历史与现实,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至少要做到:尊重、平等、互动、共融,承认学生个体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彰显个性,明晰学生需求、拓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卓碧蓉  王彩连 《学理论》2013,(21):367-368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涵的阐释,提出"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诉求,指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误区,通过实践探讨实现"以人为本"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基本的前提是尊重大学生,最根本的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最佳的切入点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只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以人为本"精神,就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