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缺陷日渐明显,"户籍壁垒"已经衍化成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障碍.迁徙自由是公民基本的宪法权利,因而,在宪法上恢复确认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差别性规定,打破"户籍壁垒",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之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我国已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们有义务切实履行对《公约》的承诺,以《公约》为参照去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公民的迁徙自由权的实现不仅意味着我国顺应世界保护人权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实现,需要明确《公约》和国内法律的关系,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在国际人权公约中有规定。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有历史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宪法中恢复公民的这一权利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农民而言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迁徙自由及其在中国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是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必不可少的权利之一.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宪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尽管没有明文确立迁徙自由,但从修改的内容和立法的趋势分析,迁徙自由重归宪法为期不远.迁徙自由并不是天赋之权,其产生与市场经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渊源,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重新确立迁徙自由的社会政治条件已经成熟.本文从迁徙自由的经济、法律渊源入手,结合迁徙自由在中国存在、发展的历史,探讨了在中国确立迁徙自由的思路,以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主体活动的制度环境和完整的社会主义人权体系.  相似文献   

5.
将学术自由作为一项权利规定于宪法文本中,对明确学术自由权的内涵、规范和保障学术自由权的行使有重要意义.以世界各国宪法文本为分析样本,从宪法颁布的时间与地域条件、国家性质与政体、学术自由权的内涵等横向比较的角度研究学术权利的相关内容,梳理各国学术自由权的内容、结构特征,为学术自由权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彭治安  陈珂珂 《唯实》2008,(2):70-73
迁徙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很多国家得到了保护,在我国,伴随着人权入宪,作为一项公民基本人权,迁徙自由成为近几年学界讨论比较多的问题之一。考察其他一些国家关于迁徙权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再回看我国宪法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到现在未有而有,其间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的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宪法要不要保护公民的迁徙自由 ?我国 195 4年宪法中曾规定有“迁徙自由” ,后来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逐渐确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 ,致使“迁徙自由”没有被以后的几部宪法所确认。目前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折。这样的转折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与法律滞后性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 ,我们的劳动力流动越来越获得了政策的肯定 ,另一方面我们的法律体系却没有给予相应的保护 ,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你可以来 ,但是来了以后随时可能赶你走。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 ,如果城市中充斥着大量的流动人口会引…  相似文献   

8.
网络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受宪法保护的重要权利。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网络言论自由也是如此。公民在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时,不得侵害其他私主体的隐私权、名誉权、知识产权等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也不得损害公正审判、公序良俗以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等受法律保护的权益价值。实践中,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这些不同的权益价值进行协调,从而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以营造清朗、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黄景钧 《新视野》2005,(6):58-59
2004年3月1 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意义十分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建立在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的基础之上.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作了广泛的规定,这是人权法定性在我国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已经启动司法程序,加强对人权的司法保障,而且日臻完善.国外某些人士对我国人权状况的误解和曲解,大多出于不了解我国人权的发展和变化,不了解我国人权今天的现状.从我国的司法实践与社会实际的总体来看,宪法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宪法的核心和根本是对公民在国家生活和 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予以确认和保障,准确理解宪法这一精神实质,分析探讨维护公民宪法权利的难题和应对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和贯彻落实宪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民主法治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迁徙是动物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迁徙自由是人类维持生存与发展一项基本人权。迁徙与“流动”、“迁移”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应混同使用。迁徙自由可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方面,迁徙自由是一种主观意志自由。迁徙自由的主体不受其他外力左右或主导;另一方面,迁徙自由本质上要求权利的同等对待。迁徙自由的以上特性,既说明了迁徙自由不同于人身自由,需要得到宪法的独立确认,又充分彰显了迁徙自由的价值与宗旨。  相似文献   

12.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识和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宪法纷纷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本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宗教行为自由是一项受限制的权利,它以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为限。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应该成为国家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全国人大对1982年《宪法》的修改,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和尊重人权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治国理念。一、"私产"入宪,奠定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基石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私有财产权不仅指拥有牙刷、锅碗等生活资料,也包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是当代的党务新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蕴含着积极的宪法意义。网络反腐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应当通过宪法引领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网民及网站的管理引导,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方式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5.
王琴 《党史博采》2005,(2):47-49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行使制宪权,并且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它奠定了新中国宪法的基本框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行的1982年宪法,就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反腐是当代的党务新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蕴含着积极的宪法意义。网络反腐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应当通过宪法引领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网民及网站的管理引导,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方式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7.
《军队党的生活》2012,(3):35-35
空军某部干部李想问: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为什么军人和党员不允许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相似文献   

18.
金一驰 《世纪桥》2014,(6):63-64
近年来,随着对宗教认识的日益多样,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开禁"还是继续延续传统政策,党员不能信教与宪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是否相违背等,议论纷纷。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本文即是试图从信仰的边界角度多方面地梳理党员与宗教信仰的联系,从而认识到我党该如何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指出,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地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深刻阐述,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  相似文献   

20.
与前几部宪法相比,"八二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规定最详细、更具体,最丰富的宪法。在过去的30年间,经过四次修正案的调整,特别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使得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得到极大的充实与提升。"八二宪法"实施30年历程,在为中国改革开放护航的同时,准备了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的实现基础性条件,丰富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宪法宣示,多方面推进了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的实现。"八二宪法"实施30年的历史启示我们: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依宪执政是当今中国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