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月23日晚,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第104届国会发表了他上任以来的第四次国情咨文讲话,阐述了美国的内外政策。由于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克林顿的国情咨文被认为是竞选连任的宣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野的共和党和执政的民主党,相继在8月中、下旬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分别推举多尔和克林顿为各自的总统候选人。两党宣布的竞选纲领表明,斗争的焦点仍是经济政策。 从美国总统竞选史上看,经济问题一直是个重要因素。从1904到1976年的19次总统选举中,有14次是执政党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形势下得以继续执政、在经济形势恶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往往发生在新总统上任一年之后,因为这时他可以较少受竞选时承诺的约束,同时离下届选举尚远,可以较多地考虑长远战略,听取外交专家的意见。1994年恰是克林顿执政的第二年,又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发展相对平稳的一年。从这一年的美国外交战略看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轮廓是比较清楚的。 从克林顿1994年年初访问欧洲,到10月访问中东,11月赴雅加达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2月参加美洲首脑会议,美国外交出现全方位的活跃。克林顿上台之初,强调把工作重心放在国内振兴经济和解决社会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1月5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获得379张选举人票,以在总共538张选举人票中得票率超过7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他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和改革党总统候选人佩罗,成为美国第53届白宫主人。 作为一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竞选连任成功,这在美国近6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决定美国总坑竞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天时”是诸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1991年,美国与伊拉克打了一仗。大获全胜。当时,作为美国总统的布什其声望在美国如日中天,选民支持率一度高达60%以上,人们普遍认为,共和党总统布什在1992年大选时,保住总统位置将犹如“探囊取物”。然而,由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不佳,使得布什连任失败。  相似文献   

5.
沈颖 《瞭望》1994,(20)
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他当年竞选总统时曾提出要在美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耗资将达上千亿美元。1993年1月,他上台后不久即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美国计划在今后10至15年内建成全国性信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时隔刚刚一年,“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总统克林顿登台执政已届半载。半年来,克林顿及其新政府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路,在推行其内外政策方面虽取得了某些进展,同时也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强大阻力和严峻挑战。克林顿的境况似可用“雄心勃勃,难关重重”8个字来概括。也就是说,克林顿本人的确想要大干一场,以“振兴美国”。然而种种内外制约因素又使他步履蹒跚,作为不大。从主观上讲,年轻气盛的克林顿确实看到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选总统比尔·克林顿,经过精心挑选,力求平衡,7次提名,于1992年12月24日配齐了共有14名阁员组成的下届美国新内阁。 14名内阁成员平均年龄52岁,年龄最大的71岁(财政部长),最小的39岁(农业部长)。内阁成员中,有4名黑人,3名妇女,两名西班牙后裔。 克林顿在竞选中曾一再承诺,如果他当选,就要使他的内阁“看上去跟美国一样”,即内阁中既有妇女,也有黑人和少数民族,改变过去历届内阁基本上  相似文献   

8.
美欧关系的新调整──评克林顿的欧洲之行吴志强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18日结束了他就任以来的第一次欧洲之行,美欧关系进行了新的调整。克林顿此行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安全问题,重新确立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总的来说,克林顿达到了他的初衷,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通过了美...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专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年的国情咨文阐述了内政和外交政策。这是克林顿连任后的第一个国情咨文,因此,对于观测美国政府今后4年的政策动向具有重要意义。与以往一样,国情咨文的重点放在国内问题上。尽管近几年来美国的经济情况不错,但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存在的困难也着实不少,在众多国内问题上,国情咨文着重阐述了对平衡预算、福利改革和教育这三大问题的政策。平衡预算问题是政府和国会之间争斗的焦点之一。近30多年来美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能否选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或黑人总统新年伊始,随着新一届美国国会开始运作,有意问鼎白宫的美国政要纷纷登场,宣布自己准备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决定。在这些人物当中,最令人瞩目的要数民主党的两位风云人物——希拉里·克林顿和贝拉克·奥巴马。  相似文献   

11.
黄泳 《瞭望》1992,(43)
华盛顿专电 “马拉松”式的美国大选距离11月3日的正式选举日期已不到3个星期。目前,参加总统角逐的三名对手,即共和党竞选连任的布什总统、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以及独立候选人佩罗,均全力以赴,进行最后冲刺。  相似文献   

12.
国际要闻     
《瞭望》1996,(47)
巴基斯坦总理被解职 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5日凌晨宜布解散议会,解除总理贝·布托的职务,并于明年2月举行大选。军队随即开进首都占领了要冲。同时,当日总统任命哈利德为看守政府总理并就职。贝·布托在被解职后表示,她将上诉最高法院。 克林顿连任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5日的大选 中获得胜利,连任美国总统,这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近60年来第一次竞选连任成功。连任后的克林顿政府将要大换班,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等政府官员已于7日开始纷纷提出辞职。  相似文献   

13.
全球要闻     
《瞭望》1998,(35)
美白宫发言人说克林顿不会辞职随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马萨诸塞州休假的白宫发言人麦柯里19日说,克林顿总统没有考虑过辞职。总统相信人民依然信任他,他将继续做他作为总统应做的工作。克林顿总统17日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公开承认他曾同白宫前实习人员莱温斯基有“...  相似文献   

14.
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人特朗普当选第45任总统。大部分白人劳工将选票投给了特朗普。文章认为,这一现象与科技发展、全球化、移民等问题造成的美国白人劳工就业、生存状况恶化有关。特朗普的竞选主张迎合了白人劳工的诉求,成为他竞选获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巴以之间发生严重流血事件之后,中东和平进程面临夭折的危险。在国际社会为打破僵局、恢复巴以和谈的努力中,欧洲联盟在法国积极倡导下采取的行动格外引人注目。一切迹象表明,欧盟正设法在中东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法国则准备通过这种外交努力达到“重返中东”、同美国分庭抗礼的目的。 9月底,以色列军队同巴勒斯坦人连续发生3天流血冲突,使中东和平进程受到致命的打击,恢复对话、挽救来之不易的和平进程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美国总统克林顿出于国内竞选形势的需要,匆忙撮合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专电 美国大选初选阶段已于6月2日结束,布什总统和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分别击败本党内的对手,成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但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们却处在美国亿万富翁、无党派人士罗斯·佩罗的“长长的阴影之下”。 佩罗现在虽未正式参加总统竞选,其姓名尚未列入总统候选人名单,可据6月2日对参加加利福尼亚等六州初选的选民所作的调查表明,有28%到46%的选民表示支持他。另据《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5月27日到31日对美国东北部、西部、中部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9,(5)
美国东部时间1月19日晚9时,克林顿总统在美国国会发表了1999年国情咨文。克林顿称这是本世纪美国的最后一篇国情咨文,是下个世纪的美国人不会遗忘的咨文。不过,在世人看来,这篇咨文之所以令人瞩目主要是它发表的背景特别:在克林顿演讲之际,他正遭到国会的弹...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克林顿9月18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讲演 时宣布,他“暂不授权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从而把有关这一问题的决定权留给了下任总统。克林顿的声明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世界各主要大国和舆论界都立即作出反应,予以审慎的、有保留的肯定。种种迹象表明,克林顿作出这一决定,并非出于本意,实属无可奈何之举。 NMD计划的出笼标志着冷战的阴魂在美国始终未散。因此,它刚一出笼就立即遭到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激烈反对。为数众多的美国人和各类组织以各种方式反对NMD计划。数十名世界著名的诺贝尔物…  相似文献   

19.
华盛顿专电美国新总统克林顿1月20日在就职演说中表示,他决心效法60年前推行“新政”的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进行“大胆的试验”,为重振美国经济,采取前人未采取过的行动。2月17日他向国会提出他上台后的第一个经济计划看来就是他所说的一项“大胆试验”。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克林顿3月10日至 25日访问了南亚三国。他是 孟加拉国1971年独立以来、印度1978年以来、巴基斯坦1970年以来接待的第一位美国总统。 克林顿此行是美国在调整南亚政策的进程中采取的重大步骤,表明南亚已成为美国的外交重点之一,在美、印、巴关系中,美国已改变冷战期间助巴反印的立场,转而采取了平衡的方针。舆论认为,克林顿此行是对印度日益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承认,也显示了印度潜在的巨大市场对美国工商界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去年发生的克什米尔冲突为美实施南亚政策战略调整提供了契机 冷战结束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