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的礼物     
正"穷也要穷得像一杯清茶,苦涩中带着一缕芳香",这是已故25年的父亲在世时常跟家人说的话。其实,父亲是个文盲,在偶然的机会得到这句话后,仿佛印证着他的心声。从此,就常常拿这句话对我们耳提面命。那时,觉得大老粗的父亲说这样文绉绉的话,忒可笑。然而,以后的生活经历却告诉我,这是父亲送给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而刚强的母亲从未对父亲这句  相似文献   

2.
正2000年春节,父亲郑重地跟我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干什么的,而在于他干了什么。再说了,城里不缺你一个公务员,可咱们村需要大学生啊,你带个头,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回咱们村创业的。"2007年,我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村民们的掌声中,我看见父亲微笑着向我点头。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父亲这些年身上的责任和良苦用心。送别那天,看到无数的群众自发地站在道路两侧为父亲送行,那一刻,我觉得真正理解了父亲。在父亲的心中,深深地眷恋着这片热土,更深深地爱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头,执着坚守,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3.
冯真 《求是》2001,(21)
解放前,父母亲在国统区工作,我随祖母在家乡。解放后我在北京,父亲南下工作,因此同父亲相处的日子并不多。父亲又是一个寡言的人,很少讲自己的事。但就在有限的接触和交谈中,父亲的一言一行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我对他的怀念也越来越刻骨铭心。!"#$年大革命失败后,反动势力的血腥气氛弥漫中国。父亲却毅然从日本回国投身革命,先是从事文学方面的工作,筹建左翼作家联盟,后来又根据党的指示从事地下工作。他告诉我,自己那时虽然不赞成中央在上海搞的飞行集会等行动,但还是去…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6,(8)
正从小我最怕的人是父亲,但最爱的人也是父亲。怕他,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很严苛;爱他,因为他给予周围人润物细无声般的温暖。父亲致力于金融服务工作已经33年了,"忙"是我对父亲工作状态的唯一感受。记得上小学时,每天早上父亲骑着"大二八"送我上学,充满欢声笑语的十分钟路程成了我们父子二人每天最长的独处时间。再  相似文献   

5.
我叫刘庆,今年36岁,是通化钢铁公司动力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我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4年。那阵子,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想通过苦干实干早日加入党组织。可直到退伍也没实现愿望。入伍前,我曾向同学和朋友们夸下海口,要在部队解决组织问题。如今有什么脸面见同学和朋友?又怎对得起父母?我带着遗憾离开了部队。 进厂后,尽管工作不落后,可我的思想却消沉下来,总是闷闷不语。父亲看透了我的心思,他是有着40年党龄的老军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入党目的不端正,希望我成为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品味父亲的话,我觉得既在情又在理。于是,我振作了精神,再次向党组织提出了申请。  相似文献   

6.
正父亲接着说:"他们欠我们的账我记不清楚了,还不还由他们。反正我们欠别人的账一定要还。人死账不能死啊……"父亲因积劳成疾,在母亲去世一年半后离我们而去了。弹指一挥间,父亲离开我们已32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待人忠厚、心胸博大、令我非常敬重的普通农民。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既要忙农活,又要筹划盖新房,还日夜为尚未成年的5个孩子的吃穿住行考虑。父亲非常爱我们,同时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在12岁我小学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初中统  相似文献   

7.
王亚兰 《共产党人》2004,(20):54-55
我的父亲,一个在宁夏生活工作了整整50年的支宁医生,于2003年10月22日与世长辞。作为他的女儿,悲思万千的同时,不禁真切地缅怀他寻常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正在党的99岁华诞来临之际,我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的女儿,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要热爱党,要一辈子跟党走。"这是父亲生前常对我说的话。我的父亲谭炳文(曾用名刘少怀)是1935年入伍的老红军、老党员。当时红二、六军团长征路过父亲的家乡——贵州省大方县,16岁的父亲认定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于是参加了红军。当时他的个头还没有步枪高,军装上衣盖过膝盖,裤子得挽好几折才不绊脚。长征路上,不仅要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忍受饥饿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名字     
照片上这个一身戎装的军人,是我的父亲。他的真名一辈子无人知晓,直到死后,魂归故里,他的真名才出现在墓碑上。“ 张振亚” 是我父亲众多化名中的一个。他的真名叫刘长印。父亲终生从事情报工作,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对革命工作兢兢业业,在秘密战线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被中央军委和国防部授予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10.
正观看影片《芳华》时,多年未曾谋面的刘峰和何小萍在烈士陵园看望战友后的一段对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何小萍问刘峰:"这些年你还好吗?"刘峰看了一眼她说:"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要看跟谁比了,要跟躺在陵园里的那些弟兄比,我能说不好吗?"其实,刘峰过得并不好,在战场失去了右臂,成了残疾人。解甲归田后老婆又跟人跑了。他一个人四处谋生,处境很惨淡。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想起我的老班长陈合东,想起了和  相似文献   

11.
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名税务统计师,每天晚上总要在油灯下算账到深夜。一天晚上,父亲又在低头算账。他在账台旁的长椅上睡着了。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只见10个数字像10个淘气包,每个淘气包又有很多兄弟姐妹。父亲要把它们唤回来,它们却把父亲的话当作耳边风,还一个劲地扮鬼脸。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信条     
我曾经问过父亲,你离休这么多年,回首往事有啥体会。老父亲给我说,无论干啥工作,特别是要当好一名领导者,他总结了四个信条。年轻时,我对这四个信条体会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老人的话确有道理。我父亲的四个信条.既是老人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也体现了一名老干部对后人的一种叮咛。  相似文献   

13.
张朝和,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1996年被评为市商贸系统销售先进个人,之后连续两年被评为"张秉贵式售货员",1998、1999连续两年获市"爱国立功标兵"称号,2000年被评为百货大楼三星(最高)级营业员。国庆50周年时,在观礼台上,江总书记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接好你父亲的班啊。"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之子,父亲那句"想入党就得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格儿"的话时时在提醒着他,入了党的他也时时提醒自己-- 我曾向妈妈问起爸爸入党的情况,妈妈说:"你爸爸争取入党时,那可真是个实心眼儿。我听他说过:'想入党…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0,(7):64-65
我父亲是一个处级党员干部,他的一个朋友最近找他要合伙办企业。父亲没答应,那位朋友说如果怕影响不好可以借他人的名义,父亲还是犹豫不决。请问,像我父亲这样的干部是否可以从事营利性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2月28日,新年将至,德江县长丰乡提前收到一份"大礼"——62户贫困户集体要求退出精准扶贫户行列。"需要帮扶的人很多,我不想成为国家的负担,要自力更生走上致富路。"王家坨组村民李黔波说出了自己"掏心窝子"的话。因87岁的父亲李兴知长期卧病在床,治疗费成了李黔波沉重的负担,为此,长丰乡将李黔波列入精准扶贫户。这让李黔波既感激又羞愧,在他看来,自己年轻力壮,通过自己辛勤  相似文献   

16.
我的电力梦     
正梦想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从孩童时代就怀揣在心中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孜孜不倦勇往直前开创事业的力量;是我们晚年追忆起当年的信仰。梦想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最终目标,而是为了那个目标而不停奋斗的精神!我的梦来自于我的父亲,来自于我父亲所从事的光荣事业。1989年我出生在农一师西大桥水电厂,父亲给予了我最纯朴的愿望,取名"盛楠",意为健康成长。父亲是一名从事电力30余年的普通电力工作者,年轻时他奋战在西大桥水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期间,我的心情总是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作为一个特殊观众,我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剧中那个"白天讲《醉翁亭记》,晚上飞檐走壁"的地下党员王一民,是根据我的父亲李维民在哈尔滨从事地下斗争的经历创作的,而"王一民"是父亲诸多化名中的一个。前些年,我经常去哈尔滨、吉林等地,根据父亲当年的口述,到他生  相似文献   

18.
黄祖香 《江淮》2012,(10):19
米达人,今年27岁,安徽大学在读硕士,他读本科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两年前正式入党。他坦言:由于父亲在机关里从事党建工作,爷爷曾是革命军人,自己从小就对党充满了向往。"但长大后,让我迫切要求入党的不是书本上学来的一些抽象的理论,而是一种爱国爱党的热情,是一次又一次听到的‘我是共产党员,跟我上’的宏亮声音。"和米达人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具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徽大学  相似文献   

19.
我从关外来     
1947年,我父亲从东北葫芦岛邮局调往天津。又过两年,为了能回到我祖父祖母膝前,他贸然辞去天津的工作,来到北京。对父亲说来,放弃已打下多年根基的邮局工作,从头开始学习银行业务,显然不是一件幸事。他是一个很自强的人,后30年却过得辛辛苦苦。可是,父亲的这一变迁,却给我带来莫大的运气。  相似文献   

20.
<正>父亲去世一年了,我常常回忆起他。他一生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工作。他勤政廉洁,一身正气;他为人正直,待人宽厚;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在回想往事时,我总会有一些冲动,想写一篇文章纪念他,却又不知从何处下笔。因为父亲生前从不在家中谈论工作上的事,我们做子女的对他的了解也只限于家庭生活。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了他的遗物,走访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