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三条规定:“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毒品。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依照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这一规定为惩治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由于《决  相似文献   

2.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同毒品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也是人民法院审理毒品案件的一个专门法律,它为人民法院正确审判毒品犯罪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我们在适用《决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关于毒品犯罪构成的数量标准问题.《决定》第二条第三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  相似文献   

3.
毒品档案     
毒品,一般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的药品。所谓依赖性药品,主要是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我国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所指的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而所谓药物依赖性,即成瘾性,通俗而言,就是需持续用药,一旦停止,人的身体和心理就会出现异常痛苦的反应,此时如果重复用药,就能获取强烈的欣快感和特异的松驰宁静感。  相似文献   

4.
[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7·12·29[施行日期]2008·6·1[文(令)号]主席令第79号[类别]刑法[同时废止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禁毒宣传教育第三章毒品管制第四章戒毒措施第五章禁毒国际合作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根据医疗、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5.
毒品与吸毒(Ⅰ)胡炳蔚一、毒品与吸毒的概念毒品是指阿片(旧称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苯丙胺类、杜冷丁等200余种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麻醉药品与精神药物的统称。吸毒又称药物滥用(drugabuse),WHO专家委员会将其定义为非医疗用途的、长期反复的...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刑法》对毒品犯罪有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对在毒品犯罪中普遍存在的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行为没有单独设立罪名,司法机关在处理行为人时,仍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中“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无论是否获利,均以贩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并公布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禁毒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和严惩毒品犯罪的需要。从立法上对刑法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改,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认定并适用这些新罪名,是关系到正确执行《决定》的一个大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禁毒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禁毒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大力开展禁毒严打整治斗争,各项禁毒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第一,全国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成效显著。2002年,各级公安、海关等禁毒执法部门以打击走私、贩卖鸦片、海洛因和制贩冰毒、“摇头丸”等毒品犯罪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集中收戒吸毒人员”和“整治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摇头丸”统一整治行动,进一步深化了堵源截流和缉毒侦查办案工作,加强了对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重点治理。全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万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近9万名,缴获海洛因9.29吨、鸦片1.21吨、冰毒3.19吨、大麻1.3吨、“摇头丸”301万粒、各类易制毒化学品300余吨。  相似文献   

9.
高峰 《法治纵横》2013,(12):31-31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相似文献   

10.
如何确定毒品犯罪中量刑的毒品数量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毒品犯罪案件中,毒品的种类和数量是量刑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毒品,因其毒性的不同,已在立法上有不同的量刑规定。例如鸦片和海洛因,发生毒害作用的主要成分都是吗啡,但鸦片含吗啡量较低,而海洛因本身就是吗啡化合物(二乙酰吗啡),所以二者在相同的量刑幅度内数量规定却相差20倍之多。同一种类的毒品,由于制造工艺不同或者犯罪分子掺杂使假,纯度差别很大,而有的完全是假的。所以,犯罪的毒品数量与能够实际造成危害的毒品数量并不一定一致,这就需要解决如何确定不同纯度毒品的量刑数量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动,严禁吸食、注射毒品,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 一、本决定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0月份我市检察机关共审查批准逮捕贩毒案件71件13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5%,在办理此类案件中,我们按照高检、省检察院的要求,从严从快批捕了一批毒贩,追捕了漏犯,顺利地打击了该类犯罪。但在办埋贩案件中,我们遇到下列问题亟待解决:1.法律、司法解释对毒品的含义界定滞后。当前毒品种类很多,司法界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等。而现在许多毒犯在市场贩毒的K粉(氯氨酮)系一种新型毒品,《湖南省禁毒条例》已将K粉列为毒品,但我们在办理该类案件中,既未找到相应的司法解释,也无从把握案件的批捕标准…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相似文献   

14.
毒品犯罪的法律适用──简析关于执行《关于禁毒的决定》的司法解释(上)郭群,熊选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即着手进行调查研究,在总结审判工作经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相似文献   

15.
毒品及毒品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 常见毒品概述  鸦片类毒品、苯丙胺类毒品、可卡因类毒品、大麻类毒品、常见致幻剂等常见毒品的来源、特性及滥用情况如下分述。2.1 鸦片类毒品目前,鸦片类物质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天然、半合成和全合成3大类。天然鸦片类又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2种。外源性物质包括鸦片、吗啡和可待因等;内源性物质包括天然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脑中的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在人体中起着镇痛和调节多种生理代谢的作用。半合成代表物是海洛因,全合成代表物是杜冷丁、美沙酮、镇通新等。2.1.1 鸦片、吗啡及海洛因 鸦片类毒品主要来源于原生植物——罂粟。罂…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规定的毒品指哪些? 《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 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约辑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多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如果行为人将精制毒品稀释后向卖,或者是土法加L...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禁毒决定》)是我国有关毒品犯罪的一项专门刑事立法和处理毒品犯罪的基本法律依据。本文旨在就《禁毒决定》中的一些法律问题谈一些认识,以利于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吸毒罪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毒罪初探刘艳红随着国际毒品犯罪日趋猖獗,吸毒现象像瘟疫一样在我国急剧蔓延,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吸食海洛因、鸦片等麻醉品的已有近25万人,一些地方吸食大麻、吗啡等精神药物的还有数十万人。①我国吸毒的形势异常严峻,其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防止毒品的泛滥,1990年12月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对刑法及有关法律作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