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很重要,但是建设后的运行管理更重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工程管理,模式管理、节水管理、质量管理等管理要求,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站在世界,看中国饮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凯 《南风窗》2007,(23):48-49
按照国家部署,中国将用10年的时间,解决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中央投资将达到320亿元,投资强度将是十五期间的3倍。  相似文献   

3.
郭凯 《南风窗》2007,(23):36-40
根据湖北省十一五发展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湖北省首先要在血吸虫疫区全部完成改水、改厕任务。何容志有1岁多了。男孩子气的名字,脸上没有洗净的泥尘,都没有遮住这个孩子的秀气。一丁点年纪,已经看得出是个美人胚子。然而,当何容志不再吃妈妈的奶水、改吃大自然的水时,她的生长,就和那条丑得  相似文献   

4.
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可谓家喻户晓,它取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而水至清则无鱼,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其实不然,在杭州清澈的千岛湖里不仅有鱼,而且还是中国有机鱼第一品牌——淳牌有机鱼。如今,似乎说不清是有机鱼因为依托了千岛湖这个大品牌,还是千岛湖因为有了有机鱼,总之,千岛湖和鱼都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5.
谢贵平 《国际展望》2016,(5):131-146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对中国边疆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陆疆地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内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历史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民族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的境况,使得陆疆地区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和严峻,并对国家、社会与人的安全乃至国际安全都造成严重威胁。安全内在于发展过程,也是发展的核心部分,陆疆地区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新形势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陆疆安全威胁的时代性与特殊性,对主要安全威胁及其特征、影响、趋势进行识别与评估,针对新难题,探究陆疆安全治理新方略与新路径,全面维护中国的陆疆安全。  相似文献   

6.
有了饮水机和纯净水,喝水似乎变得方便多了,但不久前,中消协正式发布消费警示,儿童和老年人不宜长期喝纯净水。纯净水是经过分离过滤装置的饮用水,一方面滤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儿童和老人身体中钙的需要量30%  相似文献   

7.
一 激荡的20世纪正踏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历史舞台。它向资本主义制度发动过冲击,也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机会,并给殖民主义时代画上了句号。它经历了人类空前的浩劫,给生态环境以灾难性的破坏,同时也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它未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过程中建立起合理的国际秩序,给下个世纪留下的仍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然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基本课题,并将将更加凸显起来。 如果说20世纪是亚洲获得新生的世纪,那么从最近20年东亚的经济发展势头看,有充分的理由可以预测:21世纪将是亚洲腾飞的世纪。摆脱殖民主义枷锁不久的广大亚太  相似文献   

8.
朱永发 《工会博览》2009,(12):30-31
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安全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事故大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与人的责任心和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不能只靠儿个人去抓,  相似文献   

9.
潘国松 《工会博览》2009,(7):203-20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应放到首位。  相似文献   

10.
<正>亚信会议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也是关于亚洲安全与信任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这次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就实际情况而言亚洲很多国家之间存在着高度不信任和不安全的情况,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局部冲突,需要有一些机制性措施加以沟通。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中国在国际安全方面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应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11—2012年的中印关系中,一方面常规交流合作平稳推进,另一方面反常斗争竞争也有发生,友好交流与合作中伴有疑惧和摩擦。50年前的中印边境战争和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引发印方产生安全疑惧的主要原因。中印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安全互信障碍必须消除,关键是要抓住历史机遇彻底解决边界问题。惟有如此,中印才能集中精力专注于各自的发展,结成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伙伴,打造经营亚洲文明中心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包亚茹 《工会博览》2008,(22):29-30
“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可谓家喻户晓.它取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而“水至清则无鱼”。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其实不然,在杭州清澈的千岛湖里不仅有鱼.而且还是中国有机鱼第一品牌——“淳”牌有机鱼。如今,似乎说不清是有机鱼因为依托了千岛湖这个大品牌。还是千岛湖因为有了有机鱼。总之。千岛湖和鱼都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当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但每年我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兄于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另外加上因网吧、运动、旅游意外和不慎交友造成的对青少年的伤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消除这些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安全因素,如何避免这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本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少年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使青少年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演进是一个不断调整与完善、反思与变革、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过程。其根本动力来源于中国人适应内外安全形势变化,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与问题,摆脱安全困境与风险的一种需要。不管这些挑战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一旦现有的安全环境与安全观的和谐关系被打破,新的国家安全观也就获得了生成的时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明国 《国际展望》2023,(2):18-36+158-159
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有必要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元首引领的制度化峰会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元化的全球发展与安全治理平台,是中国协调推动两大倡议落实的重要路径。制度化峰会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国际政治和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逻辑,也有全球发展和安全挑战需要戮力合作的现实逻辑;既有个体收益与制度收益协调的理论逻辑,也有峰会扩散重叠的实践逻辑;既有国际制度的一般生成逻辑,也有制度化峰会的独特生成逻辑。中国推动制度化峰会的路径包括基于多边国际组织的制度化峰会、基于“中国+”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峰会和基于国际倡议的制度化峰会。制度化峰会的价值功能、“经济—安全”议题并重属性、两大倡议的内在联系特征以及消除部分国家误解的现实需要共同决定了制度化峰会成为当前统筹推进两大倡议落实的可行路径。中国需要在既有峰会制度中积极落实两大倡议,推动两大倡议与制度化峰会的战略对接,在议题设置中统筹发展和安全,适时打造全球发展峰会和全球安全峰会。  相似文献   

16.
过去20年中,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辩论有两大进程: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进程主要关注削减贫困问题,而"里约+20峰会"进程则旨在制定与MDGs相平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13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决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必须具备真正的普世性,且只能是"单一目标体系"。这样,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的核心挑战便是如何同时虑及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MDGs与SDGs是种"合则互利、分则两伤"的关系。新的2015年后议程可由两部分目标组成,第一部分议程目标指向发展终极目标,而第二部分议程目标指向全球性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生产。对于第一部分议程目标而言,第二部分议程目标更多是工具性的;所有国家对第一部分议程目标负有直接责任,对第二部分议程目标负有共同责任,部分国家对第一部分议程目标也负有间接责任。这一方法有效结合了人类发展目标和全球公共产品目标,代表了两种极端立场的协议,使2015年后议程的所有目标都具有了不折不扣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工业 《工会博览》2006,(15):45-45
本刊讯 近日,房山区总工会和区安监局共同举办了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有30个代表队参加了复赛,城关街道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人体酸碱度和健康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知,水的酸碱度和人体酸碱度密切相关,一般人宜长期喝弱碱性的水。但测试证明,现在流行的纯净水和矿物质水都有不同程度地偏酸现象。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应该在7.35-7.45之间,也就是说,我们的体液应该呈现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消费者在选购饮用水之前,最好先查看一下标签。一个对消费者负责任的品牌都会在瓶贴上标明水源地、PH  相似文献   

19.
20.
唐桦 《台湾研究》2013,(2):6-10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军事对抗风险降低,但共同面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却有日益升高的趋势。非传统安全合作在两岸关系中的提出不仅是对两岸交流在合作领域的扩展,也试图动摇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国家中心主义立场。对比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合作涉及到两岸的共同利益,将安全价值基点从国家中心逐步转向“多重化”中心,更体现“人的安全”、“社会安全”与“全球安全”的价值取向,要求两岸之间的互动体现人类的普遍安全。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的意义在于使两岸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稳定和有序,使非合作性的两岸集体行动成为可能和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