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若要富,村上有个好支部──记临洮县新添镇梁家村党支部陈永祥梁家村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但人均耕地不足一亩。80年代初,这里是个"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1985年以来,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纯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2.
大房身村是一个只有千余口人的小村子,位于公主岭市朝阳坡镇东部。你*别看这村子小,却是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光是省、市级荣誉称号就有十多个。!这个村是公主岭市有名的瓜菜和苹果梨专业村,*年四季,这里都车来人往。去!年!这个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三千四百元。而在十年前,它还是*个默默无闻的贫一困村,人均收入只有七百八十元。那么,大房导村是如何由穷变富的呢?!要想富变思路l和许多村子1样,过去大房导村的村民主要靠种玉米为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发现,单靠种玉米维持温饱尚可,而要致富奔小康却很!难…  相似文献   

3.
正一条条通村公路、一排排漂亮民居、一张张幸福笑脸……在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到处洋溢着生机与和谐。当地村民说:"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变化,一要靠党的富民好政策,二要靠我们村的好书记。"这个好书记就是东兴村党总支书记吴彦良。短短5年间,昔日的穷乡村变成了富美村。全村人都知道,吴书记上任时的诺言实现了。而这,仅仅是美好的开始。20岁便走出村庄,投身商海,富起来的吴彦良,多年来靠踏实肯干和对党的忠诚,光荣地加入了中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乌兰察布盟黄旗海北畔,有个小有名气的八苏木村。这里有15个自然村,共750户人家,3170口人,总耕地面积20250亩。说它小有名气,那是因为过去穷得出了名——吃粮靠反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一个典型的“三靠村”。如今却富得出了名,1997年,全村人均有粮1500斤,人均纯收入达到2050元,率先奔上小康之路。生活在黄旗海畔的三千多村民们,从内心深人这样说;是杨焕有带领他们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为这方土地撑起了富庶文明的绿荫。“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1985年7月1日,而立之年的杨焕有…  相似文献   

5.
1999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以《“算命先生”入了党,科技育成“柚子王”》为题报道:四川省彭州市农民卢世桃,原以算命为业。前几年在走南闯北中,看到外地农民靠科技种抽致富,他决心改邪归正,抛弃了靠迷信骗人钱财的算命勾当,回家栽种了20O0多株优质高产的袖树,年收入数万元,成为当地的“柚子王”。“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幸福”,他把种油技术传授给附近农民,带富了一方乡亲。两年前,他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的培养,“七·一”前夕,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此想到,“因为从旧营垒中…  相似文献   

6.
我们村是东安县井头圩镇政府驻地,强村富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多种原因,村里经济发展欠佳,集体经济不多,私营经济发展不快,社会治安欠佳,村民文明程度不高,是全镇的后进村之一。1992年,镇党委安排我控任村支书。我与村支部一班人认真反思了过去的工作,找出本地贫穷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只注重富个人,勿视富集体;只偏重富村民的口袋,勿视富村民纷“脑袋”。结果是村不兴民不富。为此,我们提出:兴村富民必须要同时做好两篇富文章,坚持集体个人一起富,0袋“脑袋”一齐富。近3年来,村里先后兴办100亩以上的柑桔…  相似文献   

7.
张洪敖 《支部生活》2004,(10):12-12
“农民富,靠支部”。这话在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白泥塘村委会党总支“一班人”身上得到了印证。由于他们的出色成绩,2002年7月,村党总支被评为“红河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党总支”。今年,白泥塘村委会又被州、县定为“云岭先锋工程”实施试点村。  相似文献   

8.
庄子村位于栾川县庙子镇南部,辖9个居民组。近年来,村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富求变,奋力奔小康,硬是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庄园。先进变后进——党支部主动作为,积极求变庄子村旅游业起步较早,新农村建设较快。早在2009年,就已获得“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各项工作均走在前列。可是在2012年村党支部“两率”测评中,该村却在庙子镇排名靠后,被确定为“后进村”,这让党员干部开始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昭曲县庆恒村党支部书记曲木拉曲,把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使全村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第一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村民们说:“山鹰在蓝天飞翔,靠的是矫健的翅膀;庆恒村发生巨变,靠的是村党支部书记曲木拉曲。”1980年,曲木拉曲走出贫困的彝村山寨,外出打工。3年后,他带着新的观念、技术和1200元现金回到山寨。他从买回10头小猪办家庭饲养场起步,用卖肥猪的钱建小酒厂、承包荒地建果园……十几年摸爬滚打,他拥有了100余万元的固定资产,年纯收入达到8万多元。曲木拉曲富了,也荣获了“省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0.
蓬溪县大石镇拦沟堰村党支部书记彭绍清和几名党员靠种植葡萄、美国布朗李、日本沙梨等名优水果率先致了富,并成立了协会,注册了品牌,五年时间共带动全村265户农户种植名优水果470亩.今年,拦沟堰村水果销售收入210余万元,户均增收420元.  相似文献   

11.
先富带后富的榜样──记翼城县封比村党总支书记、农民企业家鹿英杰李淳,王华编者按:这一期,我们向全省共产党员推荐一个先富帮后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典型──鹿英杰同志。他带头执行党的富民政策,敢富、会富;他富了不忘国家,不忘集体,总是照章交纳各种税费;...  相似文献   

12.
题解 出租反租,发包倒包,流转土地经营权 故事在人们都议论种地富不起来的时候,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东钱村却靠种地使村集体富了起来.他们将承包给农民的土地,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再反租过来,进行集约化经营,或者再倒包给种田大户,每年村集体可用资金有二十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我们双丰村过去叫“双庙”,是长春市郊西新乡的一个村,大家企盼风调雨顺,粮菜双丰收,就改叫了“双丰”。10年来,我们村由过去负债600多万元的穷村,变成了两个文明双丰收的‘叫、康建设示范村”,近3年村集体经济上缴利税居长春市第1名,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还被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党总支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成绩的取得,当然不是我崔责这党总支书记一人干的,靠的是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党总支班子和7000多村民的共同奋斗。我们村党总支班子从1990年起,3次换届都以98%以上的得票连…  相似文献   

14.
“北辛村,坐沟垣,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还,花钱两眼瞪上边……”这首十几年前颇为流行的打油诗,简直无法与眼前宽敞平展的街道、拔地而起的教学楼、整齐舒适的民房联系起来。十年艰辛,十年拼搏,北辛村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每问到其中原因,北辛村的“当家人...  相似文献   

15.
李桂芝  王丽红 《实践》2010,(3):18-18
今年41岁的于双印,足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富裕地村花卉种子繁育党群共富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一位靠繁育花卉种子富裕起来的青年农民,一位带领许多农民富裕起来的共产党员。花卉种植,让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也让这片世世代代寄予美好希望的土地真正实现了“富裕”。  相似文献   

16.
“靠读书富脑袋,靠养鸡富口袋。”这是安县花萎镇柏杨村村支书刘玉华带领村民们致富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杨欣  李田  李晓东 《奋斗》2006,(7):26-29
不久前去肇东采访时,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向我们介绍:“我们这里有个村子,不是靠国家拨款扶植起来的,是土生土长起来的,这个村虽然没有洋房别墅,但是富裕程度和城里不相上下,居住环境比城里还要好……”一番描述,让我们对这个村有了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前,我靠做生意走上致富的道路,但是看到村里还有部分群众在贫困线上徘徊,我心想:一人富,不算富,一定要带领整村群众走上致富路。2003年村委换届,我主动报名参加了村干部的海选,并被群众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上任以后,我从向阳村实际出发,积极思考发展路子。经过四处走访、调研,决定在本地种植水晶葡萄。  相似文献   

19.
“蘑菇大王”□张振才共产党员任季春是扶余县永平乡平川村的一名青年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他敢闯敢干,靠种植蘑菇致了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任季春一直在琢磨搞多种经营致富的路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  相似文献   

20.
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尔多其那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走进村里.一幢幢牛羊育肥暖棚、一排排高耸挺拔的杨树和一座座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党的富民政策使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村庄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说.我们的今天,一靠党的好政策,二靠我们有一位好带头人。这位带头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海东地区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先进个人马如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