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化劳动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构成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不仅表明了马克思经济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而且表明这个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某些局限,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想处于的特定阶段性,还没有彻底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异化劳动概念自身的局限在马克思后来的哲学思想中得到批判和反思,从而表明异化劳动只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拱顶石,却无法成为马克思整个哲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刘怡  薛萍 《理论前沿》2006,486(21):23-24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共同的类的认识到揭示出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再到现实的、具体的“个人”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即从赞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到清算、批判、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确立、阐发自己新哲学世界观的过程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史上的意义不仅体现为已经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经济逻辑体系中的运用,而且还应该把它理解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阶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用能动的实践概念界定了具体的社会生活过程的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这种具体的生活过程的本质作出了阐释,《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从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辩证统一的角度对上述社会生活过程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深层的解剖,而《资本论》,尤其是其中的第三卷则完成了在具体的生活过程的层面把其本质凸显出来的理论使命,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总体上具有哲学和经济学二重性质,并且,这种二重性不是二元分立的,而恰恰是一体化的,马克思在这里的经济学发现同时也是他历史唯物主义建构最重要也是最终的理论逻辑完成。其中,科学的历史批判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与此相应,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历了从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从青年马克思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到他思想成熟时期的《资本论》,货币一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将货币视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人本主义异化逻辑,到从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关系中分析货币的客观唯物主义逻辑,再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研究货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角,马克思的货币批判思想经历了一个螺旋型的上升过程。厘清马克思货币批判的理论逻辑,不仅对马克思思想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一篇重要著作,是创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开端。而异化劳动理论是《手稿》的核心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概念的成果。从异化概念出发,马克思在介绍异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然而,异化劳动理论只是马克思阶段性的理论成果,其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异化劳动理论必然向剩余价值理论转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哲学意义上的规定最早形成于1843年至1845年。马克思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虽受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但真正的逻辑定位应始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正是从这一起点出发,马克思逐渐走向"人之本质实现为物质性的活动并直接物质化于劳动产品中"的人本主义色彩的阶段,之后经由费尔巴哈赫斯等影响并逐渐超越前辈形成了自己对劳动及劳动异化独特的框架建构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早期异化观的比较分析是理解马克思与卢卡奇哲学思想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质点.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创立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物化思想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二者有着许多相似性,但在理论起点、概念表述和消灭途径等方面又存在着相异之处.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从理论内涵上深入把握,以便厘清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揭示了这种活动所表现的生产劳动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于是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对以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树立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不容抹杀的地位。但是由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是从理想的人的本质出发去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学家李嘉图、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自然地球观和以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代表的社会经济观,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有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具有“里程碑”的性质。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吸收人类发展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提出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人类发展理念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因此,我们应当加深对党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危害性说一直居于刑法学的帝统地位。近年来,受大陆法系的影响,不少学者主张以法益侵害说取代社会危害性说。但实质上法益概念具有多义性,极易落入形式概念之泥沼,实难以担此重任。可以说,在当前中国刑法学语境中,社会危害性说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3.
就学、就业是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社会处遇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就学、就业对于促进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和预防该群体重新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刑满释放未成年人在就学、就业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包括法律、社会管理体制、观念等各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刑满释放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居于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有着无可取代的社会文化功能:它既是个人人格培育的根本促成因素,又是组织社会生活的普遍有效手段.甚至还是驱动国家政治机器的重要动力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仍然承载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而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也对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具有良序美俗的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完成其现代性转化,并给予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以有效的社会制度性安排,已成为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十分紧迫的历史性课题。本文试图在哲学的视域下,就此问题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假说演绎法从培根和惠更斯到波普尔经历了巨大的理论变迁.刑事诉讼和警方侦查的观点受到了假说理论的影响,并且从中获得了观念进步诉讼理念更符合科学,客观的假说意识形成,推理方法论系统和层次更加清楚,批判性思维增强.  相似文献   

16.
17.
鲁迅小说<药>中的主人公有人说是夏瑜,也有人说是华老栓,还有人说是双重主人公,其实是以华老栓为代表的愚昧、落后、麻木的群体形象.文中着意刻画的几个人物,可以说是起到了主人公应有的作用.因而,<药>中的主人公是以华老栓为代表的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18.
回顾历史,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仿佛一幅简约、明晰的画卷跃然于我们思维的最深处。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自由实现的历史,历史上每一个思想家都无法回避自由这一问题。每个时代它都是人们关注、研究、争论的对象,而每个时代对自由又都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把人类解放作为人生价值取向,并为此而奋斗终生,因而对人的自由问题极为关注。他们把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类的特征,把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争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把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把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并在许多重要著作中都论述过这个问题。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几个方面,又把马克思与哈耶克这两位不同世纪的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从而对现实社会给予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9.
霍姆斯的法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利弗&#183;温德尔&#183;霍姆斯的法律思想确立了关国最高法院20世纪法哲学的航程。他的思想本身并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些观点甚至自相矛盾。他既是法律领域的革命者,又是法律理论上的机械论者;既是法律领域的实用主义者,又是法律领域的自由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总结建国以来权力建设的经验教训 ,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权力观理论。邓小平同志权力观主要内容 :权力来自人民 ,执政为了人民 ;执政党的干部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反对特权 ,防止权力腐败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