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信贷已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然而,在房地产信贷快速发展的背后,风险也正在逐渐暴露和显现。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加剧了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的风险,本文通过介绍我国房地产信贷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诸如房地产开发贷款融资渠道单一、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现象不断凸现、房地产市场缺乏信息和预防系统等风险,并对各风险提出了相关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处于过渡阶段,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助农的金融工具,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创造条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针对目前制约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建议放松利率管制,推进农村金融市场自由化改革;提升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农业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培训农户适应市场;构建多元化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小额信贷是指一定区域内,面向融资弱势群体的小额贷款形式。文中介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并针对我国目前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资金来源的持续性无法保证、小额信贷利率上限的存在、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框架与有效监管缺失等问题,认为应该从加强对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创新小额信贷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小额信贷组织创新等方面推进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发展,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来的乡村巨变引发了农村信贷市场的系统风险。这使得,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金融合作上由于乡村社会权威结构的解体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而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已经存在于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贷机构又面临着不断加剧的系统风险,这样,金融机构就不得不采取市场化利率、小额信贷、小组联保、分期付款、中心主任等或类似形式的制度创新来规避这一系统风险。濮阳模式是这一制度创新的典型,其以独特的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和组织框构,化解了农村金融市场上日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在权威结构日益解体的乡村社会中对小农进行组织化,以使助贷社能够借助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的权威力量来保障信贷合约的强制执行。应该看到,乡村巨变引发的系统风险要求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强化监管,并且要求政府介入以解决小农金融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金融市场的需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对贷款利率有着天然的趋向性,使得对利率这一特殊市场价格的改革充满着复杂性。事实上,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并不大,但由于信贷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及行业、企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逆向选择”的信贷风险亦已显现,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一、信贷市场存在的“逆向选择”风险。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是指逐渐升高的银行贷款利率将安全…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需要强大的信贷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户"贷款难"和信贷机构"放款难"的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贷款农户缺少合适的信贷抵押品,导致信贷机构无法通过抵押品进行风险转移。通过在农村信贷市场中引入保险产品,理论上能有效扩充贷款农户的抵押品,将贷款农户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能如期还贷的违约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提高农户的贷款能力和还款能力,降低信贷机构的贷款风险,实现农户、信贷机构、保险公司与政府多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农发行长期处于不良贷款比例大、化解难的境地。针对由于执行政策引发的信贷资产风险 ,农发行要充分利用国家配套政策进行补偿。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要掌握市场定价 ,以效定货并积极促销。通过区别管理、等级考核、工效挂钩 ,防范和化解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不完善信贷市场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配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完善信贷市场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王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完善信贷市场中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现象日渐显露,对经济的运行产生深刻的影响。信贷配给是指,当信贷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银行在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水平上鼓励一部分企业贷款,限制另一部分企业...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仍占很大比重,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信贷营销、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我国住房信贷风险控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我国住房信贷的发展情况基础上,结合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分析,以住房信贷面临的风险为主线.阐释了住房信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住房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 ,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信贷支持无疑是一重要环节。而作为粮食购销企业信贷资金来源的农业发展银行。如何支持其生存和发展及在信贷过程中防范各种风险无疑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粮食购销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农业发展银行应如何支持企业并努力防范信贷风险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在不发达的边远地区中小企业要得到融资则更难。当前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进入存在诸多约束与风险。要化解与控制这些约束与风险,须从企业自身、商业银行及整个社会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发展信贷消费的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发展信贷消费,抓好信贷消费的重点产业、主体、市场定位,以及配套措施的完善,扩大内容,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杨英杰 《理论前沿》2008,(18):F0002-F0002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近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当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发生的市场动荡,在战后时期是没有先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仍在持续,对世界经济造成的风险累积效应何时、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释放山来,仍是一个未知数。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风险是流动性危机。美国财长保尔森7月2日在伦敦发表讲话时再次呼吁银行继续充实资本规模,确保可用信贷。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农产品出口受到农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大型龙头企业少、品牌优势不明显、产品加值低、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出口市场过分集中潜在风险较大、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促进青岛农产品出口,必须加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企业的扶持;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及出口加工企业及时调整生产、加工、出口策略;加快企业质量和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多层次的农产品出口政策促进体系;积极实施出口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出口市场风险;加强部门协作,帮助企业解决出口退税、信贷、劳资、市场开拓等实际困难,为出口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以银行为主导,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中,信贷业务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信用风险也是银行的主要风险,贷款发放之前的信息不对称和贷款发放之后的信息不对称是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为规避风险,银行应对不同企业制定信贷标准,建立完备的信贷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建立有效信贷管理收货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市场定位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如何积累资源和能力,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以提高竞争实力。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研究市场定位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把有限的信贷资源配置到能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行业和客户。  相似文献   

18.
所谓双向个人经济、法律责任制,或者是说信贷资产损失双向个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一种规范和约束经营管理信贷资产,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对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借贷双方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参与人员都要追究相关的经济、法律责任,实行借贷双方相关的个人经济赔偿、承担法律责任的刚性制度,制定《信贷资产法》,成立“信贷资产监管局”。这是信代资产风险防范之根本。 一 多年来,各家银行加强信贷资产风险防范,建立了不少制度,诸如信贷原则、三查制度、审贷分离、贷款程序管理、信贷资产监测管理、贷款期限管理等等,对于发放贷款,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信贷资产质量愈来愈低,双呆比重愈来愈大,风险度一天天增高.信贷资产损失核销后又发生,屡禁难止,威胁愈来愈大。究其根本原因是:信贷资产损失对借贷双方的责任无刚性约束力。  相似文献   

19.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是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工作重点,由于个人还贷能力降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和对信贷人约束手段的缺乏,银行管理的缺陷导致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应做到:加强市场分析,防范市场风险;加强法律跟踪,防范法律风险;完善信用评估,防范信用风险;加强信贷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信贷市场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力量,但其功能的不完善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面板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信贷规模和结构是反映信贷市场功能的重要指标。所以,应当从扩大信贷规模入手,以信贷规模扩张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进而完善信贷市场功能,发挥金融对经济的引领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进位赶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