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肖淑玲 《各界》2007,(6):28,30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2.
郝金红 《学理论》2008,(7):26-27
“三农”问题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看到,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在九十年代,农业要上新台阶,还是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怎么抓?实践证明,搞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同于六十年代初的社教运动,是在正确路线指引下的  相似文献   

4.
农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后期,就谆谆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江泽民总书记说:“中国的农业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们国家的自立;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所以农业的问题不仅是农村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建设——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张重书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和稳定。上述“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永生 《理论导刊》2007,1(1):58-60
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党一贯的战略思想。20世纪20年代,党领导人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推动了城市改革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中央历史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论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宋世华 《求知》2011,(11):33-34
在当前阶段。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广大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就要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布局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加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荣荣  王艳 《党政论坛》2008,(1):36-37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今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三农”问题更是成为决定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和国家目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小康,就难以保证工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全国人民的小康,甚至难以维护国家的自立与党的执政地位。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丽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党提上出现认识误区.避免对整体工作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李淑英 《民主》2004,(6):15-16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13亿人口9亿农民的现状告诉我们: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民是最大的群体,而且是弱势群体,要实现小康的目标,任务最迫切、最艰巨。十六届三中全会破解了一直困扰农民致富的几大难题,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指明了方向,为农民奔小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王更杰 《学理论》2008,(18):56-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实现农村富裕,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摆在首要位置;其次,要发扬民主、坚持完善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激发农民把新农村建设的成为自身自觉的行动;第三,要树立农村和谐的乡风发展理念,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四,要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创新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芳 《理论导刊》2006,(4):60-62
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的繁重任务和重要责任,其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及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努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顺利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魏遂群 《学理论》2009,(19):123-1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转移和充分就业,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6,(32)
第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政策,坚持“五要、五不”,切实加强工作的指导,避免出现偏差。要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同时,要发展农村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要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为新村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纪哲  刘佳 《瞭望》2004,(12)
没有农民健康,就没有社会全面小康。中国9亿农民的“疾病防治”、“因病致贫”问题深深地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山东省章丘市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以人民健康与发展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加强农村卫生  相似文献   

16.
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动因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如何是衡量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说,没有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发达,加强对转型期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研究,无论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玉波 《求知》2007,(7):33-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而“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我国小康目标的快速、全面高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一位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运样一条建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我们相信,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一定会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消灭贫困,已经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致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一些潜在的深层次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切实实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全力维护农村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当前亟待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9,(2):33-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限于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而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和部署。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近年来。蓟县以构建中等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园林建管力度。努力把全县建设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路一景、步移景异”的渔阳古城。最近,蓟县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绿色小康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