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茫茫雪原,寒风阵阵。 几位或肩扛摄像机、或手持话筒的电视记者和边防战士一道行走在边防线上。雪地上,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印证着他们不怕苦累、勇走边关的情与爱……这次“走边关”采访,是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军事纪实》栏目继“世纪初年走边关”大型采访之后的又一次出征。《走边关》——带着打造120集大型纪录片之使命光荣出征  相似文献   

2.
正在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创办之前37年,黄埔岛上已经出现了军校,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中和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历史上,黄埔岛是不能不提的地方。一、广东水陆师学堂:开广东近代军事教育之先河关于广东水陆师学堂的情况,在《简明广东史》和《黄埔秘档》有记载,《黄埔秘档》公布了两件相关的档案:一件为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  相似文献   

3.
正开国中将、海军原常务副司令员吴瑞林百战一生,他的老首长徐向前元帅评价他"是个能干的人!"一、从"地下小交通"到"川陕活地图"吴瑞林,原名吴尚德,1915年7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吴家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吴瑞林幼年不幸,备尝生活艰辛:3岁丧父,母亲带着他们兄妹4人艰难度日;6岁打杂,侍候私塾先生之余,自学文化知识;10岁谋生,曾到阆中县砖瓦厂作工,参加过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4.
学贤 《党史博采》2007,(5):34-37
吴瑞林是我军著名战将之一,抗美援朝期间担任42军军长。1951年,吴瑞林回国汇报朝鲜战场的情况,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两人在中南海毛泽东的住处谈兵论战,畅所欲言,谈话长达3个多小时,内容涉及战略、战役、战斗和战术。毛泽东后来曾兴奋地说:“我与吴瑞林谈了三个多小时,他讲的实在、具体、生动。”那么,吴瑞林和毛泽东具体谈了哪些内容?为何毛泽东能饶有兴趣地和他谈三个小时?本文将对个中细节为你做精彩披露。  相似文献   

5.
彭干臣烈士,是我党我军早期的杰出革命活动家和军事领导人.但由于他工作变动频繁,且长期在白色恐怖下从事秘密工作,使用过彭干臣、彭干成、彭耐寒、石广涛、何樾、黄春山等许多名字,加上他牺牲时间久远,历史资料散失,致使他的英名和业绩鲜为人知.1991年7目16日,彭干臣的老战友李强,致信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组长杨尚昆,建议加强对彭干臣业绩的宣传和介绍,得到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和党史研究部门的赞同,并确定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志》中增补《彭干臣》条目,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中增补有关彭干臣事迹展览的内容.这样,彭干臣的革命历史地位得到承认,他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得以载入我党我军的史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相似文献   

6.
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70多年侵华史和德富苏峰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之梦不但在亚洲走行不通,在世界也难于前行。德富苏峰辈针对中国制定的“脱亚入欧论”“大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论”,都是基于武力扩张、军事侵略、占领邻国乃至称霸世界来维持日本生存的极端狭隘血腥的国策,最终将日本引入了死胡同。正如野村浩一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所说:“近代日本的历史,是一部在对华认识上失败的历史。”这是一句由衷的心声,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鹿海鹰 《世纪桥》2009,(20):14-18
60年前(即1949年),是中华民族历史画卷中惊心动魄、光辉灿烂的一页!目前,电影《建国大业》力求生动地再现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肝胆相照、共商建国大计的历史一幕。在这个舞台上,邓小平公开出场露面亮相的时候并不多。然而,正是他和刘伯承等一起,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历史舞台上,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剧目,直接为新中国大厦奠基,浓墨重彩地烘托出“建国大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Z1):130-131
<正>《申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力最大、也最为久远的华文商业报纸之一,于1872年创刊,1949年停刊,期间总共出版了25600号报纸,该报历时78年,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各个历史阶段,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的缩影。在创办的78年时间里,《申报》经过层层竞争,在众多的报纸中脱颖而出,可见其实力所在。而《申报》所开创的特有的经营模式对我国  相似文献   

9.
周国全同志当了几十年的政治理论编辑,主要精力几乎都花在“为他人做嫁衣裳”上了。离休后,他写作的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简直就像开了闸门的河水,先后出版了多部党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最近,军事谊文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长篇历史纪实小说《血火八年》。这是他把视点转向文艺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以时代精神烛照历史题材比较成功的作品。 朴素,真实,动人,是《血火八年》的最大特色,作者没有追求时下流行的所谓“新”什么和“后”什么的手法,而是以“天然去雕饰”、本本分分、朴朴实实的风格,用通俗晓畅的文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具时代特点的新要求。学系列讲话,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等重要读本,在全面、系统、深入上下功夫,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  相似文献   

11.
生命铸丰碑     
杨东付校长就这样走了,走得这样匆忙,他才41岁啊,正是如日中天的黄金时期,他带着对师生无比的牵挂,带着对事业强烈的热爱,带着对人生无限的眷恋,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奋斗了22年的讲台上。“为祖国为人民茹苦含辛半世功劳培后代,爱学生爱教育鞠躬尽瘁满门桃李写千秋”,这副挽联写尽他敬业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自律的一生。3月9日,中共长沙县委追授杨东付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向他学习。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批示:“东付同志走了,这是农村教育的一个损失,但他无限忠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  相似文献   

12.
生命铸丰碑     
杨东付校长就这样走了.走得这样匆忙.他才41岁啊.正是如日中天的黄金时期.他带着对师生无比的牵挂,带着对事业强烈的热爱,带着对人生无限的眷恋,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奋斗了22年的讲台上。“为祖国为人民茹苦含辛半世功劳培后代.爱学生爱教育鞠躬尽瘁满门桃李写千秋”,这副挽联写尽他敬业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自律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创立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杰出的贡献。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与他善于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的优秀军事思想遗产,尤其是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的精华,也是分不开的。本文就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的学习研究和运用,作些历史的考察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付瑶 《党史纵横》2012,(11):36-37
朱德同志曾长期负责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工作,并且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他在70多年的军事生涯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军队政治工作经验。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大量军事论文中,《怎样创造铁的红军》就是我党历史上一篇有代表h生的军事文献。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该文章很少被人提及。文章是1931年7月朱德根据古田会议精神和红军建设经验所作,被收录为《朱德选集》的开篇之作。文章中蕴含了丰富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不仅对于革命年代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开创性,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主张“述而不作”,所以他没有自撰的著作留世。他的种种言行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一书中。“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在《春秋》乱世虽然没能扭转乾坤,但他的儒家学说却奠定了二千多年来大一统太平政治的基础。 在现当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儒家资本主义”的成功,《论语》等儒家经典由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圣经”变成了世界性的精神财富,成为管理学家、企业家们的随身智囊。  相似文献   

16.
填四川     
日前,由秦岚、黄海冰等主演的《填四川》正式杀青。继《闯关东》《走西口》等以历史上大规模人口迁徙为背景的史诗剧先后取得成功后,《填四川》首次将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历史上最浩大的人口迁徙“湖广填四川”搬上电视荧屏,剧中那些移民带着他们的勇敢、执着和信念,怀揣梦想、怀揣手艺绝活儿,融入四川、扎根四川,为“天府之国”的重建付出了他们的心血。而今,让我们追寻这一段历史,去感受、去体味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潮。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其表现形式是策略、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创新,而实质则是研究战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突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了“如何研究战争”的重要方法,对党在十年间所累积的战斗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一年后,他所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则从哲学角度将“如何研究战争”的理论系统化和抽象化.毛泽东对“如何研究战争”的论述,有助于拨开人们军事理论研究中的“思维迷雾”,确立正确的军事理论研究思路,有助于推动人们对信息化战争的本质及内在规律进行深入思考,找准影响制约我军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为我军在未来激烈的敌我对抗中创造“克敌制胜”新战法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酷爱读书,一生以书为伴。其读书之多,是近现代世界政治家、军事家等伟人中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他对中国历史书籍尤其怀有浓厚的兴趣,生命不息。读史不止,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究大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可以说,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对中国历史的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借鉴。毛泽东8岁至13岁在家乡读私塾时。就开始读《春秋》、《左传》、《汉书》、《纲鉴易知录》等史籍,并背诵了许多篇章。1910年,他读了《世界英杰传》.对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深为赞赏,并对借书给…  相似文献   

19.
谭震林     
谭震林,一位由小职员成长起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81年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他,1902年4月2日,出生在攸县城关镇一个贫苦职员家庭。9岁入学读了两年私塾,便进印刷厂当了学徒工。但他好学,自己精读了《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历史书籍。他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历史,我怎么了解的呢?我是从书纸店里了解的。因  相似文献   

20.
一个高尚的灵魂离开了我们。这是一篇本文主人公用热血、忠诚和生命写就的文章,也饱含着生者对逝者无尽的追思。万立春走了,他是怀揣着身患绝症的诊断书,面对将要付出的“巨额”医疗费,放弃治疗,坚守工作,在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带着对工作的牵挂走的。万立春走了,他是带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