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随着网络舆论的逐渐兴起,在倒逼司法阳光公开的同时,也对司法公正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司法机关要重视网络民意,但更要坚持司法的独立性,同时要引导网络舆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蒲松涛 《法制博览》2014,(2):240-241
网络舆论干涉司法,现今社会这近乎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司法作为解决社会矛盾最有效的办法,其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法官的依法裁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今,各式各样的舆论正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司法。本文以"李昌奎"案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对司法的影响,现今司法独立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叶竹盛 《南风窗》2012,(25):24-25
对于权威尚未完全建立的中国司法来说,如何从公众舆论中获取力量,又如何避免迷失在扑朔迷离的"民意"中,这显然是演好司法与舆论这出对角戏的关键所在。在不久前,浙江温岭警方通报,激起强烈民愤的虐童教师颜艳红不构成犯罪,改处行政拘留15天。这一结果令诸多网友很失望,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尤其是法律专业人士,认为这是"法治精神"的胜利。近年来,导致公众舆论与司法判决出现紧张关系的案例不在少数。类似案例的出现与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网络技术在提供便捷、舒适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随着网络时代的降临,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逐渐显现。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在世界各地的普及,极大地加强了国家之间、社会组织之间以及民众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同时也对主权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挑战。因此,网络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最关键的是要有"阵地不能丢"的忧患意识,合理引导,使得网络积极传递"正能量",凝聚民心、汇聚民意,成为治国辅政、凝聚共识的技术与平台。  相似文献   

5.
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两者的冲突在现代法治进程中已经不可避免地突显出来。这本质上是公民言论自由知情权与司法独立公正审判这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一方面,新闻自由有助于监督司法,有利于司法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如果新闻舆论过度地干预影响司法活动,又会导致司法向民意的妥协,牺牲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所以,两者必须实现平衡与契合。但要达到两者都能接受的平衡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磨合与调整的。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冲突的原因和探讨解决的方案。经过分析后笔者的建议是首先要从立法上予以规范;其次要完善司法建设和规范新闻媒体行业规范;再次要增进两者的沟通协调。  相似文献   

6.
疏导涌动的民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网络,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民意,但有了网络之后,民意的表达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更便捷的渠道。人们从网络对诸多事件的参与追问及其浩大声势中,分明感受到中国社会正在涌起一种新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同时,我们也要对民意的产生与影响,有着另外的观察思考。正如政府的意志并不必然是真理一样,民意也有它的盲目性,有着不可尽信的一面。民意具有情绪性,有时并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因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民主诉求的增多而产生出来的巨大冲力,在一定时间内如突然进发,非常可能会超过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使一个国家陷入政治不稳定。因此,如何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中国日前的国家资源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吸收和利用民意实现政府善治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这将成为2005年中国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7.
民意与司法是对立统一体,一方面民意能监督司法,另一方面,民意又能导致刑事案件中的个案不正义,阻碍司法正义的实现。那么在重大刑事案件中,基于民意本身的道德评判性、非理性、可引导性的特点,对进一步研究民意阻碍个案正义的原因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用,人们参与舆论的话语权得到很好的行使,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解决中来,他们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互联网技术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事件处理的热情,同时也加强了公民与政府组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由于互联网平台的隐蔽性和技术特性,使得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给广大公民原本平静的生活增添了忧虑和不安。本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规避司法危机,实现公平正义,成为目前法治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现有的体制下,应尽最大的努力去缓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寻求最有效的冲突协调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增强网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案件公开审判的监督,确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阳 《法制博览》2015,(2):173-174
在法治社会中,司法与社会舆论缺一不可。然而,社会舆论对司法具有双刃剑作用。适度的社会舆论可以监督司法审判、促进司法公正,过度的社会舆论却会造成其与司法公正的对立,从而导致"舆论审判"现象的产生,阻碍司法公正的真正实现,严重影响司法的公信力。本文详细分析了面对"舆论审判"我国当下司法公信力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