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前些年,巴黎一个报告会上,有汉学家提问:“中国有女性文学吗?”在场的中国作家不免都有些茫然。幸亏张抗抗机智,她胸有成竹的回答:“女性文学这个游泳池,对于中国女作家是太小了。”  相似文献   

2.
“集体叙述”这个概念来自女性主义学者兰瑟。她在《虚构的权威 :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一书中提出了“三种叙述声音”的观点 ,即“作者声音”、“个人声音”和“集体声音”。她解释说 :“我说的集体叙述声音指这样一种叙述行为 ,在其叙述过程中某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被赋予叙事权威 :这种叙事权威通过多方位、交互赋权的叙述声音 ,也通过某个获得群体明显授权的个人的声音在文本中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1 ]她的这个概念针对的就是女性和女性的特殊意识形态地位 ,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小说来说 ,这个理论也很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本文就是试图借用这个“集体叙述声音”的概念探讨中国近年来女性作家创作中的几个典型 ,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阎瑾  杜军 《求索》2012,(3):206-207,245
人生在世,总要努力构建与众不同的身份。因而,寻求身份便成为当代文学热衷的一个主题。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美国华裔妇女如何探寻她们的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自然成为美国华裔女作家关注的对象。本论文以"文化批评"为理论先导,旨在解读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着重探讨身份寻求这一主题以及为此主题服务的艺术手段。通过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作品的细读,笔者试图揭示出深嵌于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之中的社会及文化结构,以理解将这些作品塑造成型的叙事和艺术实践,并最终阐明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笔下的身份寻求过程之中的混同与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人物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这一点历来为学界所忽略,许多论者喜欢从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入手对其进行品评,甚至认为海明威是一位不尊重女性的作家,这实际上是对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的误解。从具体作品入手,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对作家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政协香港委员梁凤仪是近年来在香港深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又是香港商界和出版界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作为现代知识女性,她曾在香港和英美等地修读过文学、哲学、图书馆学及戏剧学,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作为企业家,她曾在银行及公关机构中屡任高级职务,并创办了香港勤十缘出版社;作为著名女作家,她几年内连续出版长篇小说二十余部,散文集二十余本。她的作品自问世后便畅销不衰,她本人除了荣获香港市政局、香港艺术家联盟联合主办的1991年度最佳作家大奖以外,还是全港书局公认的最受欢迎的三大作家之一。最近,梁凤仪委员参加了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在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专项视察,在同市领导座谈时,就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广琼 《求索》2005,(3):159-16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成为时代总题的重要子题。对女性同盟的着力书写成为那一代女作家笔下不约而同的文化策略,显示出反传统性别秩序的战斗姿态。然而,庐隐等女作家又不无理性地解构了这一女性同盟的神话,显示出五四女作家对于女性解放更为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伍仁 《传承》2006,(3):10-11
虽然《劳动法》明确规定,录用职工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然而,大多数女性在求职中依然遭遇到性别歧视。2006年3月1日,全国妇联与社科院在北京联合发布的《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在对2004年上海部分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性别对男女大学生就业收入的影响较小。求职过程中,55.8%的女生认为求职时遭遇到了性别歧视,63.7%的女生和47.6%的男生认为用人单位存在着“很歧视”或“比较歧视”女生的现象。这种性别歧视的表现以“工作机会”多寡不均、“岗位层次”高低不同最为明…  相似文献   

8.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日常习惯性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惟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妹”。  相似文献   

9.
在永顺县委机关只要一说起县编委主任彭莲,人们都会啧啧称赞,夸她是出色的“当家人”,女性中的佼佼者。有人说“女子不如男”,可她不这么认为,她要用事实来证明这一看法是片面的。她究竟是怎样一位女性呢?  相似文献   

10.
张毅 《求索》2007,(11):163-165
从“五四”到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反映了女性视野中不同历史阶段男性的表现形态和性格内涵。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认识、想象、反思和批判的过程,折射出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由觉醒而失落再到独立的历史进程。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把“五四”到抗战这三十年的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时象,探讨这些男性形象在这三个十年中的不同特征和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批判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注册会计师张钰,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开画廊,更没想到“一不小心”会扎进一个全新的行业中。至今她对“画商”的称呼耿耿于怀: “以前我大小还算是个收藏家,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画贩子了呢?”  相似文献   

12.
丰国林 《前沿》2010,(12):153-156
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都是现代著名的黑人女权主义作家,一生都在为黑人女性的自我追寻而写作,作为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们站在边缘人的立场,关注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痛苦,用自己的作品开启了美国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综合这两位女作家的几部主要作品,对女性自我意识进行了多层次解读。指出建立在白人价值观念之上的分裂的自我,是造成黑人女性否定自我、迷失自我的原因;而建立在反叛社会价值观念之上的叛逆的自我、建立在黑人文化历史传统之上的完整的自我、建立在姐妹情谊之上的群体的自我、建立在争取女性话语权之上的知性的自我才是黑人女性积极走向成功、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13.
艺丹 《前沿》2002,32(6):72-75
“五·四”女作家群由步入文坛时的“问题小说”到以“爱”为主题的创作 ,表明她们的创作视角由社会转向了表现女性自我 ,女性主体意识由对外的追求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作品中的人物不愿再做封建家庭的奴隶、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人刀俎的鱼肉 ,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在“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中觉醒。从“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我们看到 ,“五·四”新女性们不顾社会、家庭的阻挡 ,勇敢地为实现作为“人”的价值 ,迈出了蹒珊的第一步。这蹒珊的第一步为日后女性主体意识走向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给朋友打电话约稿,告诉她策划的题目是“二十九岁的最后一天”,话音未落,耳边已响起她一阵温柔的轻呼“天啊,好残酷。”这也许就是女人对于年龄最直接的反映吧?而男人呢,应该也会对三十岁“不寒而栗”吧。因为  相似文献   

15.
张媛  张维柱 《求索》2013,(9):171-173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活跃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以特色鲜明的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她提出了“妇女主义”的理论。关注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其作品反映了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主题.描述了黑人妇女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及对黑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她希图通过黑人妇女寻找真实自我,自救、自强的次坷经历来重构黑人群体的民族意识,争取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在创作实践中,艾丽斯·沃克坚持“妇女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艾丽斯·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本文从“妇女主义”思想理论出发.描述并归纳了沃克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最后分析指出其文学作品所展现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宽定著长篇小说《浪漫女神——和一个不安分男人的不安分灵魂》,载《文学四季》1989年第2期(夏之卷).这是一篇什么样的作品呢?该刊的目录和该文的前言作如是的"点睛"评价:"这里着力刻画了一个不羁的新潮女性,当代的女大学生.她和一个中年男作家之间无法自己的感情纠葛又难以形容的灵魂碰撞.写来传神入微,是一部极富可读性的精美之作."读罢全篇,不禁掩卷思索:《浪漫女神》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新潮女性?这样的女性形象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它在广大读者中尤其是大学生中将产生什么样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作了一番思索之后,又与一些同行和一些大学生(包括女大学生)作了探讨,感到这篇作品总的情调不高,其功能至少不利于读者尤其是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7.
黎莹 《两岸关系》2002,(2):54-55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则,为什么要用悲伤的态度来面对死亡?”身患癌症的台湾著名女作家曹又方不久前在台湾为自己举办了一场“快乐生前告别式”,场面十分感人。 一向以特立独行出名的女作家曹又方1942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曹又方毕业于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编辑采访科,10岁起就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她擅长刻  相似文献   

18.
洪鸿 《台声》2009,(1):64-65
见到杜逸,说真的,我为如何称呼她很是犹豫了一阵,在她的职务栏里有3个甘肃省台办副主任、甘肃省侨联副主席、甘肃省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从排序上看,台联职务放在最后,似乎说明称呼”杜会长“好像不妥,但不这样称呼又与我的工作无关。最后好在杜逸笑了笑,“称谓无关,只是符号,不要放在心上”,这才坦然走进杜会长办公室。 “这是台办副主任的办公室,台联没有办公的地方。”杜会长一开口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这就是甘肃省台联的现状,我接手台联工作以后,就在台办的办公室前多挂了一块台联的牌子,我前两项工作都是指令性的,而台联工作则要靠自己主动,谁叫自己是台胞呢。”  相似文献   

19.
黎清群 《求索》2007,(3):184-185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鸟”体现了后殖民女性观和生态观。作品中关于少数族群女孩皮格特生存困境的书写揭露了殖民心理影响下的加拿大主流社会所存在的种族与性别歧视;关于潜鸟消亡的书写则反映出人类在文明进程中所引发的生态困境,揭露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掠夺式开发。“潜鸟”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从后殖民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视角来阅读该作品,能加深读者的理解与欣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青是四十年代在沦陷区与张爱玲齐名的走红女作家,今天更多是因为张爱玲的关系而重新被人关注。“苏青是一个重视意识甚于技巧的作家”①,其作品的人性穿透力与艺术表现力均不能和张爱玲同日而语,又因对“直言谈相”无所顾忌,文风不免趋于粗俗,多为人诟病。苏青是正视世俗的,与张全玲相比,她更关注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女性生存境况。如果说张爱玲“出色描摹情欲世界,撕开其在畸形社会里‘异化’真实面目”o,苏青揭示的则更多是琐碎平庸的世俗生活中,在传统与时代的夹缝中受着双重角色的困扰的时代女性的尴尬处境。在“五四”目蒙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