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取得重大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阶段,任务艰巨。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2.
夏宝川 《唯实》2006,(12):25-27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正在发生的变化作出科学的评估与判断。第一,从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这为我国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一历史的新机遇,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第二,从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进入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的战略转折阶段,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转型与抉择,必须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第三,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任务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存在着太多的制约因素与困难。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攻坚”与“爬坡”的阶段,我们的理念不能有偏差,政策要全面到位,措施要有力扎实,才能应对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梁敏 《奋斗》2006,(4):53-5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这是党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又一项伟大历史任务。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是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事业、有力助推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保险部门必须深入研究和破解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全面发展,又包括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既包括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又包括公共事业不断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华亭县用发展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以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5列支支农资金“反哺”农业,制订了支持特色产业、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集工业成果哺育新农业、聚全县之力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大镇,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有户籍人口3.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作为上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区和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从2006年底开始,廊下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因地制宜,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坚决不搞“文化政绩工程”,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挖掘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打莲湘”等民间艺术,确立了农民在农村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8,(6):8-8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从楚雄试点取得的经验看,一是有利于促进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子,实现了减工增效、降耗增效、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通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产方式得到转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烟草部门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构建和谐烟草新村相结合的思路,整合项目资金,积极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卫生、文化教育条件,整治村容村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启示是通过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进入后改革时代,安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持续维护农民积极性前提下寻求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现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自治区总体部署,乌海市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目标和自治区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农业发展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新农区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乌海市农业比重较小,2006年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全市农业人口共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0%,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3万人。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小城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李卫宁 《共产党人》2008,(17):93-94
盐池县是一个农牧业大县,农业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加快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以来,盐池县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以规模型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2.
《福建理论学习》2012,(8):F0004-F0004
福建省农业厅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单位和谐的重要举措和保证,坚持责任到位、主官主责抓.整合资源、齐心协力抓,强化保障、创新创造抓,凝心聚力、依靠群众抓,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内涵不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保持良好态势,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机关文明程度有效提升,为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2011年全省农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2.4%;  相似文献   

13.
唐靓 《党课》2008,(5):38-4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党员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是农村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对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克明 《当代贵州》2013,(32):36-37
2006年以来,毕节市明确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发展“三化一基一业”的发展战略,把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如今,农发行不仅在粮油购销经营领域,而且在政府主导、列入当地发展规划、社会关切、具有较强民生效应的县域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为贵州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行水 《学习导报》2011,(22):23-24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怀化是后发展地区,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比重较高,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比较繁重,必须用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理念谋划和推进农业,着重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制度创新、智力保障等方面进行突破,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应根据地方特点和实际,克服我省面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在"十一五"时期,通过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措施,走出一条成功的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洪峰 《实践》2011,(7):35-35
赤峰市林西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提升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经济建设前沿的主导作用,创新“1+3”(支部+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户)村级发展模式,引导、服务、推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观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平昌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积极创新推进机制,走出了一条促进深丘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