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研究犯罪问题时,人们习惯于以刑法犯罪定义作为思考的逻辑出发点。事实上,除了通行的刑法犯罪概念外,还有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只有正确认识两种犯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的实质所在,才能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并形成科学的犯罪观念。两种犯罪概念虽有联系,但区别是根本性的,这就是二者对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是从各自的立场去理解和把握的。较之刑法犯罪概念,犯罪学中的犯罪只遵从于危害社会行为的客观性,既不受刑事违法性要素的制约,也不对应于刑罚处罚。  相似文献   

2.
犯罪学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和政法实际工作部门日益重视的一门独立学科。由于犯罪问题的严重性、长期性、复杂性及其研究范围的广泛性,迫切需要编纂一部《犯罪学大辞书》。其目的有三: 一、探索犯罪学范畴,统一犯罪学名词、用语与概念。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际上虽已有百余年历史,但由于犯罪既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又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迄今尚无一个举世公认的科学休系,其所包括的内容,各国学术界也不完全一致,甚至犯罪学究竟属何种学科,在学术界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因此,我们立意从基础理论工作做起——探索犯罪学范畴,统一犯罪学名词、用语与概念。科学用语,首当解释精确,同为一个名词,在犯罪学研究上常有其特殊意义,与其他相关学科不尽相同,本书企盼在犯罪学研究上,经历编纂过程,使犯罪学名词、用语与概念及其范畴,获得共识,以减少科学研究的误解与歧异。 二、提供研究工具,推动犯罪学研究的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希望本辞书的问世,能达到减少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在工作及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而能集中精力致力于犯罪问题研究和预防与治理犯罪工作的开展,以推动犯罪学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们决心为读者奉上一部知识面较宽、参考性较强、查找方便的大型工具书。  相似文献   

3.
犯罪学与刑法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犯罪学研究事实存在的犯罪,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犯罪研究";刑法学是不研究"犯罪"的,其可以称之为"某某罪的研究"、"罪名研究"或是"犯罪的法律解释"。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是上位学科;刑法学是犯罪后学科,犯罪学不只是为刑法学服务。犯罪学与刑法学有着明确的学科疆域界定。犯罪学强调互动关系,将社会和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经验事实化成不同的变量,统计并观察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刑法学是注释法学,我注法条,法条注我。这种注释方法不应奉为法学研究教学之圭臬。  相似文献   

4.
"无行为则无犯罪"的适用存在局限性,其是对纯粹思想入罪的否定,不能据此认为只有"存在行为"才"存在犯罪",当刑法命令人们必须实施某种特定行为时,不存在特定行为的不作为反而会成立犯罪。将具有社会意义视为行为概念的认定标准,取得了形式上的统一,但也造成了行为概念的空洞化。不作为犯罪规定的并不是一种有害行为,而是一种有益行为的不存在状态,该行为并不是促使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而是制止危害结果产生的"阻却条件"。不作为犯罪违反命令规范,以定型之有益行为的不存在来彰显不法,作为犯罪违反禁止规范,以定型之有害行为的存在来彰显不法,二者在客观上为两种互斥的事实状态,两种规范则表明了实现犯罪的两种不同途径。行为只能是人事实地控制客观条件而作用于具体的人或物之存在状态的现实过程,社会事实才是能够同时涵盖作为与不作为的上位概念,行为则是作为与不作为共同内涵的下位概念,其通过宣示"何种行为成立犯罪"来明确不法路径或者宣示"何种行为不成立犯罪"来明确合法路径。划定罪与非罪的界限是行为作为刑法中基础概念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对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的表述主要有四种,反映了对犯罪概念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仍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笔者通过对现有表述的商榷性探讨,提出了犯罪学中的犯罪“是危害社会或侵犯人权的行为”,并对这一表述的理由加以说明。最后谈及对犯罪的主客观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犯罪条件论     
犯罪条件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犯罪发生的必要条件。控制犯罪发生的条件同预防犯罪产生的原因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二者构成了犯罪防控的主要内容。其中,社会预防关注的是犯罪的产生机制,本质上是消除行为人的反社会人格;条件控制关注的是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本质上是遏止行为人犯罪动机的外化。将犯罪条件纳入犯罪原因结构体系,清晰了犯罪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的关系,明确了犯罪防控目标和犯罪治理走向。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犯罪原因论的结构层次,丰富和完善了犯罪学的罪因结构体系,实现了"犯罪原因与犯罪社会预防、犯罪行为与犯罪条件控制"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打开了一条理论通往实践的更具操作性的路径,有效弥合了犯罪预防中"宏观"与"微观"、"战略"与"战术"、"治标"与"治本"、"虚"与"实"的裂痕,由此终结了亦步亦趋对接传统犯罪学犯罪预防范式的单向性学术传统,犯罪多元化治理体系得以确立。但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治理方式:一个治本,一个治标。因此,二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犯罪学的价值和功用——兼谈犯罪学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是一门有用之学,而不是无用之学。犯罪学是关于犯罪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犯罪观;犯罪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人性和社会本质的独特视角和有用工具;犯罪学是刑法学的上位学科,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指引作用;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犯罪学具有政治献策功能,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引作用;犯罪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业",通过犯罪学研究来科学地应对和解决犯罪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学意义。此外,犯罪学研究还具有综合性的知识训练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将吸毒行为规定为犯罪,不但有国外的立法例可供借鉴,而且具有犯罪学理论可行性,吸毒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符合犯罪的本质特征,具有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检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作为一门专门以犯罪这一特定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在我国,由于研究方法落后所导致的整体研究水平偏低的现实,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只有当我们处理好了研究方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对于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司法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通过各种方法对犯罪现象、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司法实务部门制定刑事政策,更好地打击和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0.
激进犯罪学学派(Radieal Criminology)又称新犯罪学学派,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学派、批判犯罪学学派,是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具有鲜明激进倾向的一种理论流派。它主要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问题,其产生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英国异常行为协会的成立与1973年由美国犯罪学者泰勒、沃尔德、扬格等著《新犯罪学》一书的问世。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动乱之中,激进犯罪学学派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这一时代突出的特点: (一)近40多年来,西方国家的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犯罪学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在科学性方面有待加强。犯罪概念方面的误区表现在混淆了研究对象层面上的犯罪和概念层面上的犯罪,过于追求犯罪概念的精确化,忽视犯罪概念的心理学考察。研究方法方面的误区表现在认为犯罪是不可以量化的,量化就是有数据,忽视测量量具的标准化,认为犯罪研究是纯客观的。在犯罪学体系方面,传统犯罪学体系因其逻辑结构的大众化、通俗化和易滥用性不利于犯罪学往纵深方向发展。建立在关系哲学和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关系犯罪学成为当今犯罪学体系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的重要理论问题 ,而犯罪学理论界一直有意避开对犯罪构成的研究。对犯罪学的犯罪概念和刑法学的犯罪概念作理论区分是正确的 ,但这不应该成为犯罪学研究中丢弃犯罪构成问题的理由。从对犯罪构成的分析进到对犯罪防控的探讨 ,应该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犯罪预防是犯罪学及整个犯罪科学的最终归宿,被誉为"犯罪科学理论的皇冠"[1]。犯罪预防有广义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犯罪预防是一切防止犯罪发生和再发生的各种措施的集合及过程;狭义的概念是以消除犯罪原因、降低犯罪行为发生的概率为目的的各种措施和策略的总和。同时,在认识"犯罪预防"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它的局限性,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待对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犯罪学本体理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界定犯罪概念.但由于犯罪学的历史使命和学科性质形成的犯罪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局限,使得犯罪学的犯罪概念仅具有认识论上的指向性,这决定了将犯罪概念提升至本体论的高度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于犯罪概念,犯罪学所能回答的仅仅是"犯罪是一种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5.
犯罪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和一个永恒的争论不休的话题,应该从"法律之则、道德之罪和行为之轨"之"三位一体"来话说"犯罪",在法律学的范畴之下,"违反规则即为罪";在犯罪学的范畴之下,"悖德行为即为罪";在社会学的范畴之下,"越轨行为即为罪"。因此,违反规则是犯罪之骨,背离道德是犯罪之血,越轨行为是犯罪之肉,正是有骨有血有肉,才构成了人类社会之完整意义上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6.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犯罪学的基础性问题。这类问题的争论并未在学界达成共识,也影响到犯罪学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争论起源于对犯罪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争论。犯罪学与刑法学学科界限的争论突出了犯罪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犯罪原因研究与犯罪现象研究孰为核心的争论中,犯罪学家们发现缺乏犯罪现象研究的犯罪原因研究逐渐失去了基础,理论发展陷于停滞。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的争论中,都显现出犯罪现象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犯罪学研究对象应当回归以犯罪现象研究为重心。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把握犯罪的概念,是刑法学和犯罪学共同的中心课题之一。刑法学与犯罪学的犯罪概念应是部分竞合的关系,二者之间有碰撞、有交融。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概念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有组织犯罪概念时,首先应分清犯罪学和刑法学两种学科意义上的不同涵义,前者的外延要宽泛得多。刑法学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概念之界定应参照各国具体情况,立足于刑法规范,不必强求统一。但国际上应尽早规定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犯罪概念,这有其必要性,同时也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萨瑟兰与白领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领犯罪 (white -collarcrime)是美国犯罪学家兼社会学家埃德温·萨瑟兰提出的一个概念 ,是对犯罪学和社会学的一大贡献。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萨瑟兰的生平、提出白领犯罪的背景、提出白领犯罪的意义以及白领犯罪的新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