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1958年8月的一天晚上,稼先回到家里,跟我说他的工作有调动。我问他调到什么地方去,他说不能说。我又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又说不知道。接着我问他,那我能给你写信吗,他回答不能。此后,稼先经常是一个电话打来,说他马上要出差。去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不问。我知道问也问不出来。每一次离开都是突然的,每一次回来也是突然的。回来一般是白天,突然就回来了,回来后吃一点东西就去休息;一般都是到了晚上9点,小车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6,(12):79-79
这是一则寓言: 有一天,上帝创造了三个人。他问第一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一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  相似文献   

3.
读家秘籍     
《廉政瞭望》2013,(16):67-67
这个世界可以真诚地告诉你一些东西的人真的不多了。这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写的真诚之书。在这个强调规则的年代.“做你自己”这话对我而言真的很少听过,当我面对选择时,很少有父母会郑重其事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要做你自己。相反,他们给我的建议多是如何处好人际关系,说话不要太直等等,很少会问你觉得怎么样。要做你自己,比较难。这本书里难能可贵地用作者自己的事情真诚地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例如,作者并非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的,高中的时候,他想辍学去做摄影.他的妈妈利用了非常巧妙的方法帮他做了正确选择,没有伤害到他的自尊。  相似文献   

4.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思。某天,一只蝎子来到河边,想渡河到对岸去,可是蝎子不会游泳,就向青蛙求助,请青蛙将自己背过河去。青蛙执意不肯,说:“假如游到河中间你蜇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是啊,那我自己不也没命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蝎子他再狠毒,还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他也总得要命吧。就这样,青蛙背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就在游到河中间的时候,青蛙觉得自己脖子上被重重地蜇了一下……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无独有偶,猩猩也有个“忍不住”的故事,同样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在两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 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每次回来的/时候,他的脸上都挂着微笑。教授问他:"你是从哪里学到要这么做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说服别人,让人家接受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比如你认为传统节日最美好,他却觉得过洋节更能释放自己,如何让他改弦易辙?这是一门错综复杂的大学问。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亲友中有个妇女,自己无子,对庶子很不好,却偏袒娘家侄儿,谁劝都不听。八十多岁的奶妈听说此事后,弓腰曲背去见她,一拜下就痛哭流涕:老奴已经三天没饭吃了!女主人问:怎不让你侄儿给点吃的?奶妈回答:唉,别提了!起初我有点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乔斌 《先锋队》2014,(1):51-51
百度知道 一个男孩今年9岁,是个电脑迷,考试中他把卷子都写满了,但老师还是把他爸叫去:“你看看你孩子答的卷子。”孩子爸一看,这孩子,每个题后面都写了“百度知道”。回家后,他爸将他一顿暴揍,还说:“你问问百度,知不知道老子什么时候揍你?”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报看到一则寓言:某日蝎子来到河边想到对岸去,苦于自己不会游泳,便只好求助于青蛙,请求青蛙把自己驮过河去。可青蛙执意不答应,说:“游到河中时,你要是蛰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那到是,可是我要那样的话,我自己不也就完蛋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啊,蝎子他再狠毒,也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因为他也总得要命啊。就这样,青蛙就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可青蛙万万想不到,就游到河中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脖子猛然被重重地蛰了一下。……就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啊!”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9.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跟一位安全工程专家聊天,他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去建筑工地采访,戴安全帽了吗?我说,戴了。他又问,你戴安全帽时,系紧下颌带了吗?我摇摇头。专家说,安全帽戴了,但你不知道怎么正确戴,那你戴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职业劳动防护不是做样子、摆姿势,而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安全意识淡漠,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不敬畏。专家接着说,不光你,好多领导干部,也没有安全意识。看电视新闻,有些领导干部下矿井、进工地,戴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之初,几个哥儿们打算去广东贩卖电子表,他们约小李一起去,小李不以为然,可是那些哥儿们都发了,等小李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满街都是卖电子表的小贩了。小李跟我说,他很后悔,后悔极了。后来又有人去广东倒挂历,小李仍然没有去,他觉得那玩意书店里面太多了,赚不到钱,可这回他又错了。那天他喝醉了。终于有一天,小李决定一个人去广东。问他做什么生意,他竟然说不知道。但他说: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广东流行的东西,不几年内地就流行,只要你做了,肯定不会错。几年后,省城开了家最大的家电商场,老板之一就是小李。没过几年,他…  相似文献   

12.
愚人买智:冷静决策从前有个又穷又愚的人,在一夜之间突然富了起来。但是有了钱,他却不知道如何来处理这些钱。他向一名和尚诉苦,和尚便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有了钱,不贫穷了,可是依然没有智慧。劝你进城里去,那里有大智慧的人不少,你出百把两银子,别人就会教你智慧之法。"那人去了城里,逢人就问哪里有智慧可买。有位哲人告诉他:"倘若你遇到疑难  相似文献   

13.
于学忠传奇     
在整个王宝营子乡,于学忠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 当记者按惯例问他: “这些年的经营中,你最困难,或者说赔得最惨的一次是什么时候?”他说: “没赔过。”嬉皮笑脸的,一点儿也不严肃,不像个县人大代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0,(3)
正苏格拉底曾告诫他的学生: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时候,至少要用真实、善意和重要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如果那件事情是不真实、缺乏善意和不重要的话,就没有必要告诉别人,否则就会给人造成困扰。党员干部说话做事同样需要有标准、过"筛子",三思而后行,在"三问三有"中坚守初心。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12):100-102
看中一台电脑,需要9000元。他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元。老婆对他说,“你疯了,买了就跟你离婚。”他问我怎么办。我说:“你配不上那个电脑。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没勇气去争取,你将来在社会上还能混成啥样?”他咬咬牙买了。为了还债他开始不停地兼职,  相似文献   

16.
假如你在某一个大街上买了点香蕉,你交钱了,摊主却说你没交钱,本来应该出五块钱,结果你出了十块钱。为什么在你楼下的杂货店里没有碰到这样的事?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杂货店的老板在你交钱以后说你没交钱.你下次就不会买东西了,你还会告诉你的邻居,他是骗人的,你的邻居也不会去买东西了,那么这个杂货店就应该关门了。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经常怀疑我们拿的药是真的还是假的,担心别人给我们打针的针头是第一次使用还是回收的;我们去买肉的时候,也经常担心这肉是不是注水的;当我们受雇于一个老板的时候,都担心他到时候会不会按时发工资;当我们雇一个人给自己打工  相似文献   

17.
三个筛子     
孙志昌 《党员文摘》2021,(1):M0002-M0002
一天,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到他跟前:"我有个消息要告诉您。""等一等,"苏格拉底打断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学生不解地问。"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的消息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从街上听来的。"  相似文献   

18.
到延安见毛主席 在史超到了延安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上哪儿去见?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他们说你向北边走.北城靠东的地方有个小教堂,去那里就能看到毛主席了。  相似文献   

19.
他来自意大利罗马以南的一个农场。他怎么来到美国的,什么时候来的,我并不清楚。我只是在一天晚上看到他站在我车库后的车道上。他大概五英尺七八英寸高,很瘦。“我替你刈草坪。”他说。我问了问他的名字。“托尼·特里维森诺。”他回答道,“我替你刈草坪。”我告诉他,我雇不起园丁。“我替你刈草坪。”他重复道,然  相似文献   

20.
朱梦渊 《党史纵横》2007,(10):46-49
1950年,陈毅因公去四川,临行前去见毛泽东.毛泽东突然问他:"你认不认识王光祈?"陈毅回答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