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周要闻     
《当代贵州》2015,(7):6
<正>一号文件促"三农"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五个方面为指导"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观点、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15,(3):29
(2015年1月29日至2月28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新华社2月1日报道,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份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一共涉及5大方面,分别是: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三、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五、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这五大方面分为32个小点,其中首先提到的仍然是粮食安全问题。针对市民最关注的"怎么吃得放心"的问题,一号文件要求,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食品安全监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15,(3):7-8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12份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  相似文献   

5.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以“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为主题,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2):38-38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解决好农村转移人口户籍、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全面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要坚持走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切实增强农村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有关方面要完善配套公建设施,特别是要适度超前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     
《实践》2008,(2):35-36
科技创新保障现代农业发展;中央财政将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化力度;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围绕实施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围绕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提高农民素质、改善村容村貌、倡导移风易俗、优化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关键是把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治环境中,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有序推进。从总体来说,就应该进一步加大涉农立法力度,建立起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涉农法律体系,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目前特别需要加强涉及农村建设规划、农业发展促进和农民权益保障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13):51-52
近年来,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旧有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新情况和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农村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农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广泛,农村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应根据地方特点和实际,克服我省面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在"十一五"时期,通过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措施,走出一条成功的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3.
康占平 《共产党人》2012,(24):19-2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在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大力加强农村民风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道德支撑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要加快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搞好规范运作,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长春市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将受到重大冲击,因此,长春市农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WTO规则,加大对长春市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创建新的农业经营体系,加快长春市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梓夫 《支部生活》2006,(3):30-31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努力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探索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郑文 《支部生活》2006,(11):17-17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抓住“六个关键”:一是推进产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牛产是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通过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基础设施搞不好,农村面貌变不了。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要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要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潜力。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07,(4):57-57
近年来,惠农区农业农村经济在区委、政府的领导和自治区、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石嘴山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抢抓区县合并历史机遇,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强化科技服务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今,农发行不仅在粮油购销经营领域,而且在政府主导、列入当地发展规划、社会关切、具有较强民生效应的县域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为贵州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0,(3)
<正>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7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它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只有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才能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获得坚实支撑的明确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