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爱。教育与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爱,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应城市实验小学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并以爱的教育为突破点,不断深化德育内涵,升华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爱的教育是指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正面教育的方式,培植爱的种子,使学生学会自爱和爱护周围的人和物,爱祖国,陶冶高尚的情操。从个体降生到人世起,爱的主题就伴随着他来到不同规模的群体当中,首先是家庭、邻里、伙伴,然后是学校以及社会其他组织群体,所以爱是人类和生活的永恒的主题。然而,当今有些人却批判和嘲笑优良的传统道德,追随商品社会的时尚,宣扬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道德准则模糊了,道德教育在彷徨中徘徊,通过爱的教育,使我们的教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摆脱“纯知识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克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与“行”的分离。近两年来,我校政治课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两史一情”录像等。并在此基础上,举办“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征文评选活动。结合主题班会活动,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地深化“爱我学校、爱我家乡、爱我中华”的主题教胄二、开展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中的大仁思想源远流长,它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不能仅仅只爱人,还要爱自然万物.君子由亲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仁爱民众;由仁爱民众,进而爱护万物.西方基督教教中的博爱思想是连接人与神(上帝)之间的桥梁,也是人与人之间爱的基础.它主要主张爱上帝和人,包括亲属和外人,本国人和外国人,朋友和敌人.但它爱的范围要小于大仁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叶茂 《廉政瞭望》2012,(3):18-20
每个年代,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情感标记;每代人,亦有一代人爱的不同时态。不经意之间,那些年的美好被绑定在回忆的片段里,不时带动你岁月之叹。这些美好,无论是爱情、亲情,或是友情,还是情感与情结的浮光掠影,当你发现这些珍贵的收藏开始变得如此沧桑的时候,那是提醒你时代本身的多变。今天,我们重新来"睹物而思",唤醒那一幕幕曾经,算是一场旧梦、一番重晤。  相似文献   

6.
正爱字,最早见于金文,其写法恰似一个双手捧心,扭头张嘴诉说衷情的人,表示心有不舍的怜惜之情,后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情感。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出于由衷的珍惜和不求回报的给予与奉献。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真心地爱别人,才会收获别人的爱。有爱,才能不忘初心,坚守为人之基、为政之本;有爱,才能成就自己,照亮他人。用爱温暖人心《尚书·五子之歌》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之根本,只有人民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和谐  相似文献   

7.
《前线》2020,(4):I0001-I0001
新春伊始,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民战,让我们常常心绪难宁热泪盈眶。在灾难面前,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人需要爱,有爱才有欢喜,才有温暖和希望。而爱的情感需要美的激发——天地万物之美、岁时礼俗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等等都会唤起我们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守望相助之美,比如逆行者们泛着泪光的刚毅眼神中的崇高精神之美,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仍会深爱着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伦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和以爱为核心的伦理学基本思想,他用"上帝爱大家,大家爱上帝的戒律和规范,代替了尘世间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真实的爱的关系"。费尔巴哈主张,唯有把人与人之间的爱的关系尊崇为上帝并使之神圣化,才是表达对人的重视。他从人的本质学说出发,认为利己主义是人永恒的本质,为了实现自  相似文献   

9.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说法。我校把实施孝敬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切入口.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从爱父母、爱老人的情感扩展到爱同学、爱他人的思想,进而使之升华为爱集体、爱祖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叶茂 《廉政瞭望》2012,(5):18-20
每个年代,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情感标记;每代人,亦有一代人爱的不同时态。不经意之间,那些年的美好被绑定在回忆的片段里.不时带动你岁月之叹。这些美好,无论是爱情、亲情,或是友情,还是情感与情结的浮光掠影,当你发现这些珍贵的收藏开始变得如此沧桑的时候,那是提醒你时代本身的多变。今天。我们重新来“睹物而思”,唤醒那一幕幕曾经,算是一场旧梦、一番重晤。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特殊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进 《求实》2001,(Z1)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情感教育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 ,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 ,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 ,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 ,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 ,如何与思维机制一道发挥作用 ,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的效应是指情感在教育中对人的思想和行动构成的影响或效果。积极的、有益的就是正效应 ;反之 ,则是负效应。情感出现正效应 ,就会加大…  相似文献   

12.
现代作家王西彦的小说主要塑造了两大类知识分子形象 :彷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边缘人”和挣扎于社会下层的“零余者”。尴尬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置身于难以超越的生存困境 ,他们在传统和现代、情感和理智之间进行着艰难的选择 ,承受着灵魂被撕裂的阵痛 ,挣扎于进与退、爱与憎的复杂的心理漩涡  相似文献   

13.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得上好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有爱心:爱孩子、爱事业,并且人格健全,富有魅力。教师应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是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手段。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满腔热情,有利于形成富于感情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特校教师对聋童的教育更需要倾注爱心,以情动情,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一世,其实是一舍一得之间的重复过程。对于思想和情感干变万化的人来说,面对无限的诱惑,往往在得失之间徘徊彷徨,为得而留恋不舍,为失而犹豫不决。巴尔扎克曾说过:“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此语告诉我们,只有毅然做出舍与得的选择,生活才会变得简单,心情才能觉得轻松,否则,自己的人生只能负重而行,因“得”的重压,有可能会使人生;翻船或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02,(16)
在党员思想理论教育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设计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形式,使党员思想理论教育有情感、有声色、有实效。一是与形势任务教育相结合。如,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事件,开展了“爱国、爱区、爱岗位”大讨论;结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以“高举旗帜,建设市北,携手开创新世纪”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二是与纪念日、节假日教育相结合。如,国庆期间举行了“我和我的祖国”报告会及图片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唱响主旋律。三是与党建实践相结合。在全区开展党组织联系扶助困难…  相似文献   

16.
她说:“一个小学教师,如果跟班走的话,一生至多教上千名学生。对教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一笔财富,教师没有理由不去热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最优秀的人,哪怕他是个残疾人!”徐隽把每个学生都看成一个新的世界,她爱他们,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欣喜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她说,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她曾教过一名学生。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经为了保护小同学,和人打架留下青紫的伤痕。他各科成绩倒数,却有一个威武的绰号——“将军”。“将军”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徐隽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军事话题讲演”。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乐教即以乐进行教化。其中,教为乐之体,乐为教之用,乐、教一体。这描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礼乐教化阶段。孔子乐教中崇德、重情、贵真的特点,是真善美的生动体现,它启示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崇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政治、伦理、道德;重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爱国、爱家、爱人、爱自然的情感;珍视真德、真情,并将其作为可贵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18.
许建良 《学习论坛》2008,24(8):65-69
目前一些学者对儒家思想的过于偏袒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这在21世纪的今天自然不是喜事,它使人障目而夜郎自大.对儒家道德的审视不能离开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这一现实是由差距组成的,在此,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为什么长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在今天与世界强国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乏规范的意识,这一缺陷使我们无法跟上世界的步调.儒家道德本身缺乏对规范的诉求,过分推重情感的效力,而情感又是以血缘为依归的,以致我们至今都难以走出血缘的樊篱.对此进行重新认识,对我们抓住时机来发展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黄佳丽 《青少年学刊》2023,(5):10-15+47
弹幕文化是用户在视频网站中进行弹幕互动的衍生品,透视弹幕族群尤其是青少年在弹幕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表现,可凝练出弹幕文化的情感交互与情感缺位、群体狂欢与群体孤独、文化建构与文化解构等辩证性特征。弹幕文化一方面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精准化的教育对象、交互式的教育方法和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也使其面临着心理防御、圈层固化、风格迥异等诸多挑战。因此,可采用情感破防、互动破圈、风格融合等方式,在弹幕文化中发挥“意见领袖”的情感能量、创设“思政情境”的交互空间、提升“萌化思政”的认同效能。  相似文献   

20.
情境是对人有刺激作用的一定生物学意义的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对情感和认识具有优化、调节和纽带作用。情境的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发教育对象的情感为手段,运用教育者的语言、情感、教育内容以及典型场景气氛,使之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达到教育之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情境管理,旨在改变过去较偏重理性教育,忽视情感作用的做法,通过特定情境的设立,发掘人的情感因素,促成教育对象的积极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情感与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