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02,(5):17-17
以《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一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方生先生,因病不幸于2002年4月5日凌晨2点10分逝世,享年77岁。方生原名陈实,福建省连江县人,生于1925年9月9日,早年就读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和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6年考入台湾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在台期间,方生积极参加台湾青年学生的爱国进步活动,参与“沈崇事件”的示威游行,参与台湾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由福建省台联、省台盟联合举办的福建省台胞纪念台湾“2.28”起义52周年座谈会于2月26日在省民主党派大楼多功能厅举行。福建省人大、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省台办有关领导,以及在榕的部分台胞共5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省台联副会长柯连妹主持。省台盟副主委陈正统代表省台盟、省台联发言。他说,1947年在台湾爆发的“2·28’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这块领上饱经沧桑。历尽磨难。由于特殊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台湾民众有当家作主的合理愿望。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充分考虑了两岸的…  相似文献   

3.
李家泉 《台声》2002,(5):15-17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一直为中国改革开放高唱赞歌且是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长期向往祖国统一并为之努力不懈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法人理事长方生同志,因病不幸于今年4月5日凌晨2时10分与世长辞了,享年77岁。这是中国经济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也是对台工作的一大损失。我们痛失这样一位好学者、好同志、好朋友。“台湾”二字连着两颗心我和方生教授的相识和交往始于22年前,那是在参加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成立会上。我们一见如故,相知相交,几无间断。这里有这样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族夭篇矢名台湾府志校注清代汉族与平埔族之间的矛盾和融合蒋毓英《台湾府志》序言论郑成功尊君而不忠君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作}者:除碧夕督协主陈碧笙陈碧笙i东碧笙陈在正孔立又万孔昭等编陈在正陈在正 出版处、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年11月’木刊1985年第4期香港《大公报》1985年6月20「l香港《大公报》1985年9月19「l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立立r﹄l匕7,甲丁郑成功与泉州二三事加强海防与台湾建省论台湾张丙起义与闽粤械斗台湾朱一贵起义与吴福生起义供词的 比较研究台湾番族与林爽文起义冈山考清代台湾械斗史实辨误郑成功与厦门国共两…  相似文献   

5.
汪毅夫,1950年3月生,台湾省台南市人,文学硕士。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教授。现任福建省副省长、台盟福建省主委。著有《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近代文学史·近代文学编》、《台湾文化概观》(与吕良弼合著)、《台湾社会与文化》、《客家民间信仰》、《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鲁迅与新思潮》等。曾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集体项目)、三等奖(个人项目)各一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名门之后学者风度很难想到他是才上任不久的福建省副省长,近日…  相似文献   

6.
<正>据史料记载,孙中山先生一生有4次在台湾革命活动的经历,首次赴台时前往台北的天后宫朝拜妈祖。查阅《孙中山先生四赴台湾的故事》《台湾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台湾与大陆》等书,详细记载了孙中山先生与台湾的深厚渊源。孙中山首次赴台是1900年9月至11月。孙中山化名吴仲,在台湾停留了44天。他在台北新起町设立了指挥所,策划了惠州起义,并从日本运送军械、武装人员和经费到祖国大陆,于10月8日在台北指挥郑士良在惠州起义。  相似文献   

7.
峥嵘岁月在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2·28”起义被镇压后,我为避开国民党的搜捕,于1947年4月下旬改名,躲在船底到了上海。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党活动,1949年迎接了解放。50年前的那一段历程,正值新中国诞生前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时期,是我人生道路上大转折的峰峰岁月。正当“2·28”起义被镇压,我们的台湾自由报社被封,社长王添灯被捕,我也到处躲藏时,同村小伙伴约我一起到上海,找他父亲李伟光。我想,正可借此在上海观察全国局势和前途,考虑自己的出路,便欣然同行。到了上海就住在李伟光医院里。上海高楼大厦林立、商店里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8.
高伟 《台声》2011,(5):46-49
黄威廉教授是台湾新竹县关西镇深坑乡人,是定居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植物地理学家。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爆发时,他正在台湾大学森林系求学。“二·二八”起义后,为躲避战乱和白色恐怖,他不得不暂时返回祖国大陆,来到他父亲——著名台籍教育家黄国华年轻时从日本回国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贵州,进入贵州大学农艺系读书。  相似文献   

9.
1787—1788年台湾林爽文起义,通常被列为清代前期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台湾学者则称之为反满革命运动。陈碧笙同志在《台湾地方史》一书中提出一种新的看法,即包括林爽文起义在内的清代台湾人民起义,不是反满的民族起义,也不是反对地主阶级的农民起义,而是“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反对封建压迫的起义”,有的同志则称之为反贫官起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2月26日,为纪念台湾省人民“2·28”起义56周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部分参加过“2·28”起义的老台胞和在京台湾乡亲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反对分裂,促进统一座谈会是由杨国庆主持的,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纪念台湾省人民“2·28”起义56周年,是为了促统反“独”,即促进祖国统一,反对“台湾独立”。56年前的1947年,因“官逼民反”而爆发了台湾省人民“2·28”起义。在国民党军队镇压下,牺牲了数以千计的无辜民众。祖…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28日,是台湾工二八起义53周年的日子。二二八起义,又被称为二二八事件。1947年2月27日晚,“台湾省专卖局”台北分局查缉员及警察大队警察在台北行凶,把烟贩林江迈妇人打得头破血流,引起围观民众愤怒,台湾现代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二二八起义以此为导火索爆发了。2月28日起,大批民众罢工、罢课、罢市,进而爆发大规模武装起义,全岛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暴力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局面。台湾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队镇压,三万多民众惨遭杀戮。3月13日,起义失败。二二八事件后,国民党当局在台湾长期戒严,官方民…  相似文献   

12.
夏末秋初的台湾,风光明媚,气候宜人。1992年9月10日至17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教授,应台湾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邀请,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任纪舜先生和女儿黄洁生女士陪同下,与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著名植物生理生化学家汤佩松教授、著名生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冯德培教授及其陪同人员一起,赴台湾进  相似文献   

13.
张海鹏 《台声》2007,(3):32-34
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爆发的“二·二八”起义,已经过去了60年。作为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和台湾史的学者,回顾60年前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3,(5)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蔡子民同志,因病于2003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蔡子民同志原名蔡庆荣,1920年6月出生于台湾彰化,青少年时期在台湾度过。1939年考进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担任东京《华侨日报》总编辑。1946年8月,返回台湾创办《自由报》并担任总编辑。1947年2月,台湾爆发“二·二八”起义,他积极投身其中,参与起草“二·二八事件处理大纲”32条。1947年9月来到上海,担任上海台湾旅沪同乡会总干事。新中国成立后,蔡子民同志多年从事对台广播的编辑工作。1962年到外事部门工作。1981年3月至1985年5月,担…  相似文献   

15.
祖国统一人心所向———记第一位从台湾驾机归来的叶刚先生□秦培丰蔡春生“百卉争明媚,岁月逐人归”,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前夕,我们在郑州市硝滩一所公寓里,采访了五十年代第一位从台湾驾机起义归来的、原国民党空军少校、现任河南省民革副主委叶刚先生。今年73岁...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台湾“二·二八起义”50周年。50年前,台湾人民为反对国民党专制暴政,要求政治改革,要求民主和自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起义”,充分显示了台湾人民争取民主自由,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英勇精神。这不仅是台湾当代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特别意义的历史事件,也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月30日,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和全国台湾研究会共同举办了台湾“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座谈会。首都部分政协委员、史学家和台胞7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二·二八起义”是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正义斗争与会者一致认…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台湾研究集刊》原常务副主编李祖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月29日在厦门逝世。李祖基,男,福建省莆田市人,1952年出生,1964年考入莆田县第一中学初中部,1966年“文革”开始后,辍学回乡。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2年1月毕业,同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地方史专业,师从著名学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首任所长陈碧笙教授专攻台湾史。1984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生前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先后担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集刊》编委、常务副主编等职务。  相似文献   

18.
俞启炜 《台声》2002,(12):48-49
往事悠悠,笔者回想起退休前从事对台工作十几年的岁月里,曾经接待过不少台湾同胞,周振华教授便是其中一位。他的人品令人敬佩,他的事迹感人至深,这正是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缘由。难忘故乡情周振华先生1933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现为常州市辖区),后赴台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台湾某医学院政治系主任,并兼南亚工商专科学校教授。周教授虽少小离家,但对故乡一往情深,自1991年以来,共返乡23次,夫人吴碧月(台南籍)和两个女儿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也先后踏上了寻根之旅。如果说开头两年周振华回乡的主要目的是探望八旬老…  相似文献   

19.
《政协天地》2008,(4):41-41
【本刊讯】台盟福建省委会、福州市委会2月28日在福州联合召开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61周年纪念会。台盟省委副主委陈宜安、江尔雄,在榕台盟盟员及部分所联系台胞等参加了纪念会。省、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也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20.
2001年 2月 23日,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在北京举行纪念台湾“二·二八”起义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及在京台胞百余人出席会议。全国台联副会长陈贵州主持座谈会。   54年前的“二·二八”起义,是台湾人民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暴政,争取民主和自治的壮举,充分体现了台湾人民爱国爱乡的精神,是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写照。今天仍有那么一些“台独”分子,别有用心地散布“二·二八”起义是“要求台湾独立”、是“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冲突”等谬论。这种对历史的歪曲、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