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兴起,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的机构众多,实验区遍及许多省,情况复杂,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由政府和执政党中国国民党为主导的实验区走的是一条由上而下,站在政府一边来改造农村的道路.福建"营前模范农村"属于这种类型,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有着明显的地方政府行为的特征,具有典型范例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应重视乡村组织的作用,重建乡村组织的服务职能,培育多元农村社会组织,创新乡村组织的治理模式,并与乡村组织建设有效衔接,促进乡村发展振兴。一、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与服务缺失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供给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其中政府起着掌舵的作用,引导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方向,制定农村公共服务具体政策并监督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实现乡村振兴,必然要求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从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相结合的治理方式,通过有效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促进农村有效治理,建构农村社会发展新秩序,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乡村建设运动发生在 20世纪 20~30年代。这场具有社会改良性质的社会运动,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从运动主流(组织者与参与者)上看,并非一种政府行为,而是由一批社会活动家以及知识界人士发起与组织,旨在实现“民族自救”的运动。对这场运动作透彻的分析与全面的总结,本书可说是最为突出的一部。 纵观全书的“历史叙事”,以下三个层次的分析是其成功之处。 (一)史迹分析。实际是具体历史过程分析。这种分析之所以必要,源自于全景式地叙述乡村建设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状况.是客观评价该运动以及作出价值判…  相似文献   

5.
一场深刻的乡村革命--河北省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河北省定州等地曾经发生过旨在改变农村“愚、穷、贫、弱”的“乡村建设运动”,但在当时腐朽的社会制度下,仁人志士的美好愿望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70年后的21世纪初叶,燕赵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乡村革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河北广大农村由此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实践证明,这项活动抓住了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载体。创建文明生态村: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2003年全省乡村人口占…  相似文献   

6.
晏阳初,是在中国发起乡村建设运动的第一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晏阳初就在河北定县创办乡村教育。1940年代,他又在重庆北碚歇马兴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创办了乡村建设实验区。他说,要建设中国必须先建设乡村,需要掀起一场深刻的乡村建设运动。他倡导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曾经遍布大江南北,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与现代社会改革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正西柏坡时期土地改革运动对乡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巨大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土地改革本身所要实现的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范畴。并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并深远地影响以后乡村社会几十年的面貌。一、研究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有自己独特的特定环境和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中国以往的任何乡村建设运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为它是对传统农村治理范式进行的综合性、根本性的改造,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方向的根本转换。通过新农村建设,逐步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以实现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均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因此,运用社会整合思想来重新构建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就成为必然。当然,这一思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与重要理念所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农村革命思想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毛泽东站在农民阶级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梁漱溟则以“士”的立场看待中国农村;毛泽东认为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农村已形成农民与地主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而梁漱溟则认为中国农村无阶级对立,更无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毛泽东主张从废除封建地主占有制的土改斗争入手,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社会主义,而梁漱溟则主张走“乡村建设”的改良之路以解决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尹胜 《党的文献》2016,(6):59-65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是在毛泽东致力于反思和消化人民公社化运动曲折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并探索从制度上调整和完善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制定的。这一文件体现了毛泽东关于农村治理的基本思想,包括:"组织起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和革新乡村社会;属地合作式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社队企业,尝试避免西方曾经历过的工农、城乡发展面临的困局,等等。这些思想及其实践对于当今农村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害,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成立林业机构,制定和颁布植林、护林条例和办法,发动农民植树造林,确定林权,科学经营管理并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林木,取得了显著成就,对新中国初期的林业建设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党内协商民主是指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机制、原则"嫁接"和运用到党内民主治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渐进式民主范式和实践模式。发展党内协商民主,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党的纯洁性建设所面临突出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同样有着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中国梦,有希望通过国共合作、全民抗战,或是通过日俄或日美战争来实现的太平梦,有梦想着大同社会的平等梦,有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基础上的复兴梦,也有对于国家民族出路毫无希望的恶梦。这些梦反应着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反应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中国人寻找出路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是列宁早期同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斗争的焦点。合法马克思主义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一种自然的永恒的制度,肯定、赞美和膜拜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内在矛盾。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各个部门之间是按比例分配的,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实现论,倡导资本主义适应论;他们用"土地肥力递减理论""小农经济稳固论"等错误思想来粉饰与美化资本主义。列宁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性和历史局限性,粉碎了合法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完美论"的神话;列宁的这一批判,可以为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危机理论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大革命"起源问题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红卫兵运动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开始把眼光投射到"文化大革命"前学校教育与红卫兵兴起之间关系的探讨上.在这种背景下,考察"文化大革命"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经验教训便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即将这一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一概述,以期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的边疆移民几乎与新政权的建立同步,从一开始就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它是在巩固边防、解决就业、加快边远地区开发建设、应对灾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边疆移民的类型有两种:政府组织的集体移民和农村人口的自发移民。政府组织的集体移民是50年代边疆移民的主流;农村人口的自发移民则贯穿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这一时期边疆移民的特点主要是:国家建设状况对移民活动的影响明显,移民工作的组织程度高,移民安置的主渠道是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组织,移民性质复杂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党的思想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把党建设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进行思想建设的根本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始终根据党的思想实际和任务要求来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是进行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教育党员,把党的思想建设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是进行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党要管党,既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又着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是进行思想建设的主体构成;坚持用整风运动推动党的思想建设,促使党员树立科学世界观、肃清错误观念、预防思想发生错误,做到立、破、防的统一,是进行思想建设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群众认同资源是执政党的基础性资源。从党群关系、党的先进性、实践标准等不同视角解读执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认同资源,有助于我们在转型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进一步开发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信息来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工作逐步从简单走向成熟,在60年代完成了一系列专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长篇文件。虽然中情局在分析与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时有不少错误,但是也不乏深入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实行多党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文章就我国多党合作情况作了历史性回顾,尤其重点回顾了我国90年代多党合作的情况,总结归纳出我国多党合作发展的几个特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