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邱兴华“7·16”特大杀人案件审判的前一天,陕西省安康市中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蔺天明介绍,“此案的庭审将通过安康电视台进行直播。但到审理案件的2006年10月18日上午11时许,电视台突然接到有关部门通知,暂停直播准备,改为录像播出。  相似文献   

2.
案件回顾:2006年7月6日,陕西省安康市铁瓦殿一个道观内发生特大杀人案,案犯邱兴华因怀疑自己的妻子与道观主持有染,一夜之间将道观内人员全部杀光,包括6名工作人员、4名香客,其中最小的只有12岁。2006年8月19日,邱兴华被捕,同年12月2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邱兴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当即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相似文献   

3.
近期。对特大杀人案被告人邱兴华的刑事审判引起了国内媒体、社会公众和法律界人士以及精神病学家等的高度关注。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就本案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和辩论。二审法院是否应当对邱兴华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人们争议的主要焦点。而围绕该焦点更深层面的讨论,则涉及到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是否具有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在法院拒绝接受刑事被告人或其辩护人的鉴定申请时.辩方是否有权自行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尤其是在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剥夺生命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影响较大的恶性杀人案件,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陕西邱兴华杀人案等。而这些案件都和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联系在了一起,对此法学界也产生了很大争议。问题的焦点在于对犯罪人是否应该做精神鉴定。进而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由此产生了涉及精神病鉴定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浩  陈艳 《中国律师》2008,(2):44-46
邱兴华案件的尴尬:2006年7月16日,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凤凰山山顶上的铁瓦殿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件,该殿6名工作人员及4名香客被杀,10人均被斧头砍伤致死,有的死者还被残忍地挖掉双眼和心脏,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经深入调查,很快确定此案系邱兴华所为。公安部、陕西省公安厅随即在全国、全省发出 A 级通缉令。在逃亡35天后,守候在邱兴华家中的民警将其当场擒获。经查,邱兴华在潜逃期间,又在湖北抢劫两次,致一人死亡,两人重伤。10月19日,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邱兴华死刑。12月2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邱兴华被执行枪决。  相似文献   

6.
季宗棠审理过一千余起刑事案件,包括1990年颜庭白黑恶势力犯罪集团案、1991年走私倒卖黄金系列案、1992年特大假酒案等在上海有很大影响的重特大案件,参与了一系列全国性大案的侦破,包括甘肃“1999·11·10”特大持枪杀人抢劫案、温州“2000·02·05”特大银行盗窃案、北京2000年特大强奸杀人案以及2001年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案件等中纪委主办的案件。  相似文献   

7.
留有余地判处死缓案件是我们在审判实践中经常 提及而又争议颇大的一类刑事案件,但如何界定该类 案件,它与刑事疑案有何实质差别等等问题长期困扰 着我国的司法实践,实践中有相当数量的疑案被留有 余地判处死缓,特别是2000年云南高院审结的杜培武 故意杀人案及辽宁省高院审结的李化伟故意杀人案这  相似文献   

8.
2006年发生的邱兴华杀人案震惊全国,在全国弥漫着一片喊杀声之际,2006年底,有几位法学和精神病专家呼吁对邱兴华进行精神鉴定,网易新闻频道报道了关于专家呼吁对邱兴华精神鉴定的新闻后,全国各地网友对这些新闻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网友评论的分析,推测目前的中国网民的法治意识现状,并进而对我国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提出一些必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案件回放2006年7月14日,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铁瓦殿道观内发生一起10人被杀惨案,其中殿内主持的眼球、心、肺、脚筋被剜除,心肺被烹炒。案发后,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对此案进行侦查,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目标锁定为邱兴华。邱兴华系安康市石泉县后柳镇一心村农民,后租住在汉中市佛坪县大河坝乡。经过35天的追捕,8月19日晚8时许,公安机关将潜回佛坪县大河坝乡五四村住处的邱兴华当场抓获,并从其身上搜出一把匕首。经初步审查,邱兴华对其杀人事实供认不讳。从事刑事审判已经七年了,我办过许多大案要案,见惯了血淋淋的现场,以及凶案现场照片,遇到…  相似文献   

10.
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以杀人案件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死刑误判多出现在故意杀人案中,且以事实误认为共同特点。上级法院在纠正死刑案件的初审误判时既缺乏坚决的态度,也缺乏有效的机制。造成死刑误判的主要原因是:惩罚至上的司法意识和对程序违法的容忍态度;死刑案件的院外压力导致的审判不独立;程序制约机制的严重弱化。纠正死刑案件错误裁判的特殊对策应当包括:确立特殊的死刑案件证据采信规则;死刑案件由五人合议庭独立审判而不能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实行死刑案件有限的三审终审和二审公开审判;改革刑事司法机关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1.
震惊全国的邱兴华杀人案再一次让我们不得不关注我国尚待改革的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相关制度。本案中暴露出我国的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存在的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范真 《法制与社会》2013,(19):112-1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开始关注社会热点案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当某种主流意见引起大家共鸣时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本文首先肯定了这种网络舆论对我国司法审判工作的促进作用,接着以西安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为例,分析了"舆论审判"妨碍司法审判的现象,最后针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原告:鲁瑞庚,男,27岁,工人,住辽宁省东港市前阳镇。被告:辽宁省东港市公安局,住所地:辽宁省东港市大东镇。法定代表人:刘华,该局局长。原告鲁瑞庚因与被告辽宁省东港市公安局发生悬赏广告纠纷,向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诉称:1999年12月13日,被告东港市公安局通过东港市电视台向全市发布了一则悬赏提供“12·12”特大持枪杀人案线索的通告。12月19日,我向在东港市公安局工作的亲属提供了案件的线索。被告对该线索查实后,一举破获了“12·12”特大持枪杀人案。但案件破获后,被告一直未按照悬赏通告履行自己的义务,给付我被害…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邱兴华杀人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的重要性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的现状的考察,在比较国外司法鉴定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新构建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的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邱兴华杀人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的重要性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的现状的考察,在比较国外司法鉴定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新构建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的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义 《检察风云》2006,(19):44-47
2006年6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特大跨国系列绑架杀人案做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6月28日,南京市中院根据上级法院下达的死刑执行命令,对张晓东等7名判处死刑的被告人,依法执行死刑.有关方面称,此案的侦破和审判,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打击跨国犯罪,保护境外公民利益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邱兴华杀人案以来,司法中精神障碍鉴定的启动程序倍受关注。本文从该案入手,探讨我国现行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英美法系鉴定启动程序,结合我国具体体制与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精神障碍鉴定启动程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紫木 《检察风云》2006,(18):38-39
8月20日凌晨1时许,陕西省公安厅召开紧急会议作出通报:经过公安机关和当地村民合力35天的追捕,公安部A级通缉犯、汉阴“杀人狂魔”邱兴华落网。2006年7月16日下午,安康市公安局接到汉阴县公安局紧急案情报告,随后,安康市公安局局长秦康健亲率刑侦人员赶赴现场,连夜上山后现场勘验。17日下午,省厅刑侦专家也赶赴现场,在对现场仔细勘察后确认,此案是一起仇杀案,案件中10人一起遇难属全国首例。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对此案作出批示,陕西省公安厅厅长王锐亲临现场指导。汉阴县,石泉县280多名干警赶赴锁定范围设立关卡搜捕。这样,在陕西南部的祟山峻岭中,一张横跨三县的围捕大网已经铺开。此后,安康警方积极调整部署,重点在后柳镇合围邱兴华,并以一心村为轴心方圆30公里的地方形成一道内部围捕网。另外,在汉水河、沿途公路上  相似文献   

19.
流泪的夕阳     
我从事了较长时间的刑事审判工作,经历了形形色色的案件,有时候回想起来,就像是在浏览一幕幕电影。几年前的夏天办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被告人在被押赴刑场前,真诚地对我说:“谢谢你,法官!”我知道,法律对他的惩罚是严厉的,他感谢我们,是因为我们实践了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的刑法态度问题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历久弥新。1987年蒲连升、王明成安乐死杀人案之后,日前,国内又一例安乐死案经历了一审抗诉,二审开庭。司法审判的第一线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时社会关注,沸沸扬扬。安乐死是刑事立法和司法不可避免的一道难题,针对安乐死案件如何妥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