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活     
《新青年》2013,(4):4
8岁男孩与土拨鼠成好友野生的土拨鼠本是一种害羞敏感的动物,但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上,有一群土拨鼠却和一名8岁的男孩成了好朋友。男孩MatteoWalch的父亲每年都会带他到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度假。Matteo第一次在那里见到山上的一群土拨鼠,就和它们成了朋友。马特奥的父亲说,这些土拨鼠与儿子的友谊  相似文献   

2.
正不晓得为什么,祖父在我一出世就认定了我只能做读书人。临终前,他把我父亲母亲叫到床前,交待说以后不管怎样难,都要让他孙子读完大学,考上状元。那时候是1956年,科举已经是遥远的事情,但年近九旬的老人满脑子仍是一大堆旧梦。他的话不幸言中。以后的确有了很难的日子,以至初中毕业之后,我不能不失学。父亲和母亲为此终生都对老人怀了深  相似文献   

3.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5,(8)
讲究卫生xx有责一家三口住进了新房,妻子见丈夫和儿子不太讲卫生,就在家里写了一条标语“讲究卫生,人人有责”以督促儿子和丈夫讲究卫生。儿子放学回家,见了标语,拿出笔把标语改成了“讲究卫生,大人有责”。第二天,丈夫见了,也拿出笔来,把标语改成了“讲究卫生,太太有责”。怎么办父亲带着小儿子在动物园里的老虎笼前。父亲向儿子讲述老虎有多么残暴、凶猛,儿子面容严肃地用心倾听。“爸爸,”儿子最终说道,“如果老虎冲出笼子并且要把你给吃了……”“那,那……怎么办,儿子?”父亲满怀期待地问。“那么,我该乘哪路公共汽车回家?”男孩扬起脸…  相似文献   

4.
正导演李军虎最初是在一个工地上找到的故事主人公老韩。作为农民工,老韩贫穷卑微;作为父亲,老韩身上则有着让人落泪的善良与勇敢。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最典型的"中国式父亲"的故事,更是许许多多中国家庭的故事。对于父亲韩培印来说,再没有什么比给上大学的儿子凑学费更重要的事了。2002年,当接到儿子的大学  相似文献   

5.
玲珑心     
《新青年》2003,(3)
男孩从18岁就爱上了女孩。他们是一届,但不是一个班。男孩想,等上了大学他就表白,因为男孩迷恋女孩儿的笑靥如花,迷恋她清纯的声音和细细的丹凤眼,他觉得这个女孩就应该是他的。他想,再等等吧。他们同时考上了大学。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孩,他也选择了同样的大学,本来他可以上更好的学校的。上大学后女孩开始了缤纷的大学生活,每天这个社团那个社团的,男孩看到女孩过得这么快乐,就想,再等等吧。于是他仍旧没说。大二的情人节,他终于鼓足勇气去表白,却发现女孩的窗前已有了一枝红玫瑰,他甚至都没有把藏在夹克中的玫瑰掏出来。女孩…  相似文献   

6.
父亲     
个父亲的生命就要走到终点。他打算把自己一30万的财产让儿子继承。这个父亲生有一儿一女。女儿10年前就出嫁了。妻子20年前死于一场交通事故。父亲经营一家不大不小的汽配厂,全力扑在事业上,没有再娶。儿子就要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笔不小的财产,当然很激动。儿子不想再做父亲那样  相似文献   

7.
1893年10月18日,秋高气爽,南安县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降生了一个名叫李光前的男孩。受父亲李国专影响,光前从小好学多思,因家境贫穷,边给人家放牛边读私塾。八岁时母亲去世,十岁便跟着父亲离乡背井到了新加坡。尽管境遇艰辛,父亲望子成龙,还是咬紧牙关把儿子送到学校上学。十五岁那年,清政府派员到新加坡招收华侨子弟回国求学,他入选,先后在南京、北京、唐山等地学习。清末民初,风云变幻。清王朝覆灭后,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迫害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员,李光前就读的学校也遭封闭。迫不得已,李光前又回到了新加坡,…  相似文献   

8.
姜钦峰 《新青年》2006,(11):6-7
一 父亲当过兵,是个随和的实在人,在一家煤矿工作.闲暇时,同事老爱跟他开玩笑:"你当年那些战友都当了县长、局长,你怎么跑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来了?"父亲从不生气,总是那句理直气壮的话:"老子不行儿子行啊,你们等着瞧吧,我儿子一定会有出息的,窝囊了大半辈子,全指望儿子翻身了."  相似文献   

9.
父亲与山     
魏鹏 《新青年》2004,(12):16
离开苏北老家来到省城,转眼间已3个年头了。3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年过花甲的父亲。3年前,母亲病故,父亲退休,我是他们惟一的儿子,又外出谋生,家中空荡荡的。父亲一人在家,让我放心不下。我曾想方设法让他来城里生活,但他不肯。2002年春天来城里一回,不到一周就回去了。他说他要  相似文献   

10.
读完小学后,他想继续读初中。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希望他可以留在家里帮忙放放牛,家里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孩子的学费了。让母亲担忧的是,离家里最近的学校也有50公里路,这么小的年纪每天来回走这么远的路怎么吃得消?他却望着母亲眼神坚定地说:"我不怕,只要可以继续读书就值得!"恢复高考后,他上了本州一所师范学院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一份左手写的遗嘱  伍云甫生前是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常委、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兼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在林彪、“四人帮”那个顾问亲自策划下,他受到了惨无人道的迫害。这位参加革命42年的老红军、老党员终于被折磨成半身瘫痪,于1969年7月不治而死。临终前,他的儿子冲破阻拦,从千里之外的干校赶回家,和父亲见最后一面。  可是,等儿子赶到家里,父亲讲话已经很困难了!  伍老看见爱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吃力地指了指左手,示意想写点什么。望着父亲瘦骨嶙峋的手,儿子禁不住心如刀绞,这是一只长征途中…  相似文献   

12.
瑞士小伙子纳西娶了一个有成年女儿的寡妇。而纳西的父亲却娶了寡妇的女儿。于是,越理越乱的家庭关系产生了。纳西的太太成了她公公的岳母,她的女儿成了纳西的继女和继母。继母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成了纳西的弟弟和纳西的太太的外孙。纳西后来也有了一个儿子,这孩子成了他祖父的内弟,成了他自己叔叔的叔叔。另一方面,纳西的父亲提到他孙子的时候,说是他的内弟,纳西的儿  相似文献   

13.
彩票的梦想     
他和她在一场招聘会上相识,他来自乡下,大学毕业,她的情况也不比他好到哪儿去,出生在农村,下有弟妹,大学四年是靠亲戚接济读完的.离开校园后的头二年,他们不停地跳槽,是为找一个能多发几百元工资的单位,这样,就不用愁房租了,还好,上帝很眷顾他们,很快找到不错的单位.  相似文献   

14.
父与子     
秘书走进总经理办公室说:“许总,何其凡刚才打来电话,说今天头疼得厉害,要请一天病假。他让我转告你。”“知道了。”许总说完就放下手中的急件,急急地走出办公室,开着他的桑塔纳向何其凡家奔去。何其凡妻子姓许。年轻时,何其凡在县城里工作,妻子在乡下独自抚养着儿子,儿子与母亲感情深,随母亲姓许。许总其实就是何其凡的儿子。许总大学毕业时,在省城开了家装潢公司。几年间,公司发展到近百人的规模。许总也在省城购了房、买了车。今年年初,又给父亲买了套两室一厅的楼房,把父亲从县城接到省城,还把乡下的母亲接到父亲身边,让双亲团聚。何其…  相似文献   

15.
阿冰 《新青年》2006,(11):29
前不久,在重庆中山二路的一座人行天桥上,我碰到一个别样的乞丐.他蹲在一边,面前放着装满零钱的口盅,身边靠着一个四五岁模样的男孩,与其他乞丐不同的是,他用他惟一的手拿着一本书,在教儿子识字.  相似文献   

16.
临别赠言今年儿子如果考上大学,就会远走高飞。他曾经非常想到北京念书,因为他自以为跟北方的孩子十分投缘,其实他认识的只是父母的朋友,以及朋友们的孩子。最近他又琢磨着要报考本市的大学,图的是离家近,“至少衣服被褥可以带回家洗,还常常吃顿好的。”儿子投放在餐桌上的注意力,一向仅次于足球场。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2009,(9)
父亲是在他生命的第49个年头上去世的,那一年,我正好考上大学.父亲得的是肺气肿.父亲跑了一趟官厅的医院,没几天就回来了.父亲说,那个地方,贵巴巴的,咱们住不起.  相似文献   

18.
性刚     
有父子两人性情刚烈,凡事从来不愿意让人。有一天,父亲留客宴欢,让儿子进城去买肉。儿子买好肉回家时,在城门口与一位迎面而来的人相遇,各不让路,因此,长时间僵持着。父亲不见儿于回来,只得出门寻找,见此情景,忙对儿子说:“你先把肉拿回去,招待客人吃饭,待我来与他在此对立。”性刚@程雯  相似文献   

19.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生于特兰斯凯的乌姆塔塔。父亲享利·曼德拉是滕布族部落的一个酋长,共娶过4个妻子(一说5个)。曼德拉是其父亲唯一的儿子。12岁时父亲病故,他被托给滕布族大酋长达林戴波监护。全家对他寄于厚望,希望他长大后继承父业。幼年时期的曼德拉,过着传统的部落生活,参加田间和家务劳动。童年生活中最令他难忘的是,围着篝火听老人们讲历史  相似文献   

20.
我终于明白了,其实,父亲并不是真爱喝酒。父亲不善言语,他宁愿将烦恼沉积在心头,也不愿说出来。为了把儿子早日培养成才,他只好又用酒精的刺激维持身体超负荷地运转,刺激那颗疲惫不堪的心,强迫自己去干那些永远也干不完的事情。父爱,又何尝不是春蚕到死,蜡烛成灰般的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