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树立人才竞争观念正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经济上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只要有商品生产,就必然有竞争,只不过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竞争的目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高晓微 《世纪桥》2004,(2):50-52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运行的整体,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它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是否可以为我所用,这一问题多年来曾一直困扰着我们。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一段相当艰苦的历史过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不同角度,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探索,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得以形成、丰富成熟和发展。一、毛泽东在商品经济方面的初步探索为我国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3.
农村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一样,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正如列宁所说的“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这就是说,哪里有商品生产那里就有市场。农村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必将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统称,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前虽也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但市场不起调节经济从而不起资源配置的作用.我国有一个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南方谈话,突破了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制度的范畴,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统一的,不能分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被党的十四大明确肯定为我们国家经济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到底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发展的,是一个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但是,党和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反复探索、不断深入、逐步明确的过程。这个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计划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阶段,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大体可以称之…  相似文献   

7.
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王慧 《唯实》2000,(1):15-18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于农民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一新事物,保护和促进它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 90年代以来,农村改革进入自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推进农产品购销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推进股份合作制,解决乡村两级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不清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理解党的十四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过程中,明确商品经济、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认识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大有裨益的。其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不是任何阶段或任何形式的商品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内涵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即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机制或经济形式。没有商品经济就谈不上有什么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市场经济一旦在商品经济高度发  相似文献   

10.
一、市场经济能否与公有制相兼容 把市场经济有机地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难点。在市场经济与公有制能否兼容的问题上,理论界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可以兼容的。在这里,各学者论证的角度有所不同①全民所有制内部经济利益的差别性,是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兼容的经济根据;②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是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兼容的经济要求,按劳分配可以通过等价交换形式来实现,因此,二者的利益调节方式可以兼容;③公有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向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从主张实行计划经济向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从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向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寻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本文对实现上述四次转变的发展过程、重大意义、影响因素及其启示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六十年代初期对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探索黄祖琳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结晶,也是总结改革开放前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是以商品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市场化,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卷入竞争的旋涡。任何企业都涌入这个旋涡之中,经受着市场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云秀梅 《实践》2005,(5):8-9
一、充分认识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结构不断分化组合,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打破.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工人阶级队伍内部也产生  相似文献   

15.
妇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柴桂芝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波及社会各方面的极为深刻的重大变革,必将对妇女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妇女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经济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经济原因浅析张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就是...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应该将社会化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结合起来,还要借鉴外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对资源最有效的配置,获取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本文拟就全面地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8.
冯雷 《求实》1992,(12)
党的14大确定了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今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14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都深印着走向市场经济这种求索的足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继承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很难分开的,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现代商品经济也可以说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也可以认为是商品  相似文献   

19.
最近,赵紫阳同志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这是目前我国深化改革,加速新旧体制转换,从实践到理论都需要深入探讨和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其内容是什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深化改革的需要。我国近10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彻底动摇了在高度中央集权、排斥市场机制作用的体制下,以行政约束为特征的旧经济秩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理论的生命     
时下,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文章,如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样,本身虽然还远不够完备、成熟,但来势汹涌。差不多所有这类文章,开头都会回顾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理论界,当然主要表现为在理论界,关于计划和市场的争论过程。从1978年7至9月,国务院务虚会首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再到十四大提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间几度风雨,几番反复。人们不得不沉思: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其重要该是自不待言的,它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相应的独立性。然而,它的生命为什么老是显得这么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