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身份作为一个"问题"受到关注是现代性在世界各地的展开以及全球化的后果.解构理论和后殖民理论分别从西方思想史和东西方文化关系史的角度质疑和颠覆了传统的固定的文化身份观,认为文化身份是依赖"他者"建构的.文化身份的建构特性也为分析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文化身份建构提供了理论上的参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不同时期,中国建构的文化身份基本上属于守成型的文化身份;而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身份的建构则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为依托并融合了民族传统文化,建构的文化身份则是开拓型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
3.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当前大学生党员总体是好的,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党员对自身身份认同度不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程度不够坚定,信仰意识不清,党史与理论知识贫瘠,学习水平亟须提高。 相似文献
4.
《女勇士》和《中国佬》在文体特征和主题思想上的近似性使对这两个文本的对照阅读充满意义和富有成效。拟从司徒亚特.霍尔的文化批评理论中关于离散族裔身份建构的差异理论入手,分析这两个文本中所共有的身份建构主题,以期对美国早期华人移民的生存状况及文化应对策略有更多的了解,并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化形势下新的文化认同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身份认知上,一方面表现出对融入城市的期盼;另一方面,出现自我对身份认知迷茫、困惑,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认知失调及行为的选择性差异。其群体内部日趋显著的分化也逐渐引起社会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这种分化所产生的个体对身份认知的不同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精神卫生状况自我评定量表(The Self_FymptomList.SCL-90)为工具,对遂昌县烟草专卖局部分员工进行心理测试,并对结果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要从加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注重激活心理健康活动的载体、努力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做好烟草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王莉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2):102-105
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是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任何人,一旦被证实触犯了刑法都应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制裁。然而在罪行被最终确定之前,基于无罪推定原则,被追诉人享有身份清白的假定,亦毋庸容忍正当权利被剥夺和歧视。刑事法律被视为人权保障书,其本意就是通过限制公权力的恣意妄为来保证被追诉人的清白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8.
农民社会资本的嬗变及其对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以山东农村X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立涛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3):79-82
在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背景下,随着农民流动性的增强,农民的社交关系网络、信任关系和行为规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农民的社会资本正由内生型社会资本逐步嬗变为建构型社会资本。这一嬗变过程,培养和激发了农民的自主性、权利意识和公共利益关怀,有助于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 相似文献
9.
身份政治已日益成为西方政治的重要特征。身份政治在西方国家引发国民身份的普遍性危机,导致民粹主义和政治极化泛滥,冲击并削弱了整个治理体系,进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本文基于国家建构视角,梳理身份政治、国家建构、政治衰败等关键概念,立足历史与现实经验来解释身份政治引发西方国家政治衰败的一个基本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是西方政治衰败的两个发生机制,而身份政治则是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关键一环。在当代西方国家,身份政治一方面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冲击效果,另一方面又放大了其制度自身的内部缺陷。身份政治激进化与制度性缺陷之间彼此震荡且相互强化,从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思考——以山西省文化建设实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有明晰、正确、积极的政策加以引导;党委、政府要以战略眼光高度关注文化发展,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文化建设;要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权益;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村落小传统前所未有地面临城市大传统的激烈冲击。以雷德菲尔德关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论述作为基本假设,考察其对中国村落城市化进程的适用性以及村落小传统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可知,基本假设只是提供了小传统的变迁趋势和结果可能性,中国村落小传统在与大传统的博弈过程中依靠独特的生存机制,通过调试和与城市大传统的双向妥协获得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均是表示一种与自身文化相契合的亲近感,前者的主体主要是宗教信徒,后者主体则是民族成员,二者分别对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保持不同程度的亲近。在朝鲜族社会发展历程中,基督教从传入至今已经一个多世纪,对朝鲜族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渗透、交融与改变。将存在于朝鲜族社会的宗教认同和民族认同与延边朝鲜族基督信仰状况相结合进行互动分析,有利于深化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票模式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创新性地提出以地票模式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复垦耕地综合管理、置换指标调配使用、农户补偿补助、地票流转交易等主要做法的调研,表明试验区在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改进土地占补利用方式,建立耕地保护新模式,激活农村土地资本价值,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保障农民权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实效.就农民复垦主体地位确立,置换指标统筹使用,地票交易的制度设计、运行模式改进等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深化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精英下乡: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的路径回归——以大学生村官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的理想路径出发,本文以大学生村官为具体案例,通过对河南省鹤壁市农村100名大学生村官、100名村民和20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提出精英下乡概念,在重新检视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路径选择的基础上,认为精英下乡是对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的理想路径的现实实践,是对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既有路径的转变。它存在发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也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偏差——对小岗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完善我国农村工作非常重大的现实问题,但政策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有哪些偏差,其原因何在?街道层官僚理论为分析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执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以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为研究对象,以街道层官僚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小岗村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执行情况及偏差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处于公共政策执行末梢环节的街道层官僚在资源稀缺和公共服务弹性需求的夹缝之中,因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和工作性质而持有相当大的政策制定能力,导致公共利益权威分配过程中产生偏差;分析了形成该问题的三个具体原因,对提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执行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精英阶层再生产与阶层固化程度——以青年的职业地位获得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转型期,精英阶层的更替过程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和高等学历的作用。但这种机制并不排除精英再生产逻辑的运作,政治精英和技术精英都可以将自己的阶层优势传递给下一代。只是精英阶层的再生产规模和阶层固化的程度都是有限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对青年成为精英的作用是基础性的,而不是无限制扩大的。较高学历、中高级职称与高行政级别等阶层身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具有代际再生产的特性。数据分析表明,在市场转型的头20年里,精英阶层的固化程度还不足以影响社会流动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19.
与一般危机事件相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度专业性、未知性、群体性、社会性以及应对协同性等特征。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中,专业学会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应当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协调优势、凝聚精神等优势,在疾病的预测、健康科普、组织动员、心理干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信息缺乏是风险社会放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弥补信息差距是舆情应对的重要手段.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7958条微博数据,从信息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差距.信息差距既表现为数量不足,又表现为时间滞后、结构错位和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危机沟通的优先次序应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差距而确定.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沟通模型,主张利用大数据分析危机事件中信息差距,从而对危机沟通的原则、内容、主体和渠道的优先性、组合性作出总体安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