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一个数量庞大而又十分特殊的阶层,如何将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通过制度化的办法予以保障,是政府必然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应让农民工享有宪法赋予的劳动权利,树立农民工是新型产业工人的观念;积极发展面向农民工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并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务信息网络;改革或废除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不合理的歧视性制度安排,尽快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地位准入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维护农民工劳动权利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弱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中国特殊的劳动群体,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是维持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有不断弱化的趋势。分析研究表明:政府行为失范、制度歧视、法律体系不完善和社会保障缺失是造成农民工政治认同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对于建设"美丽新泉城"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济南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存在危机。应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为切入点,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城乡劳动力统一就业制度,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提供制度和体制保障;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提供组织保障;以尽快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专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重点,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提供法律保障;以培植人文关怀的环境、构建人文关怀的体系为生长点,建立完善农民工的精神关怀机制,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群体,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有些企业对其社会责任存在缺失,具体表现在工资报酬、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职业健康与环境安全、缺乏尊重及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自我实现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社会责任缺失。其原因为企业外部法律制度及保险制度设计不完善、不合理,地方政府存在保护主义,企业内部职业领域内道德缺失、错误的经营理念、对农民工缺乏认同、工会作用甚小、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及农民工自身因素。解决的对策是加快经济发展、法制建设、责任制度建设,同时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强化媒体的监督、提升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及企业管理层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现行法律体系对其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并不够。平等法治理念的缺失、城乡二元制度的存在等,造成其合法权益屡遭侵害。因此必须在平等就业权、劳动条件权、社会保障权诸方面,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的法律构建。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合法有效的完善,农民工的权益受损现象日趋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农民工的保障权、就业权等权益现状的分析,总结农民工权益受损的表现形式以及通过扩大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明确劳动者的相关权益,明确用人主体的法律资格,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制度等法律途径,使得农民工的权益得到合法有效的维护。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工资的拖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对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该完善劳动立法,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有效遏制层层转包现象,减化诉讼程序,方便农民维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工资的拖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对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该完善劳动立法,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有效遏制层层转包现象,减化诉讼程序,方便农民维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从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两个方面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外部障碍包括制度障碍、经济障碍、社会文化障碍、法律障碍等。内部障碍则是就农民工自身素质束缚而言的。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层面、经济层面、社会文化层面、法律层面及农民工自身层面五个大的方面来系统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机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运作中都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缺乏管辖权异议制度和仲裁保全制度,对仲裁裁决的监督体制不完善等等。因此有必要以劳动争议仲裁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机制的具体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作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关键环节,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随着我国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劳动争议诉讼法律制度呈现出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劳动争议诉讼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制度和证据制度等等。因此有必要以劳动争议诉讼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诉讼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拖欠农民工工资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而我国立法对欠薪行为没有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和制度,再加上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以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农民工追讨欠薪十分艰难。要从法律法规体系上来遏制源头的拖欠问题,必须通过立法来保障民工工资合法权益,使得执法保障中的有关法律得到有效地贯彻实施,同时建立及完善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加大制裁拖欠民工工资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所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也是我国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举。但长期以来,政府对这一群体所实施的"生存型"社会政策目前已难以维继,体制、机制及相关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势在必行。对此,本文提出农民工"定居型就业迁移"模式,探讨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的博弈与合力推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城市"大混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构建;推进以农民工家庭"体面就业"等方式实现其人口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河南省面临着由"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用工大省"的转变。因此,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权的保护,将有利于农民工自身劳动技能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培训资金投入、优化现有培训项目及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等方面,来落实对农民工教育培训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权益保障是一系统工程,合法与合理的劳动经济权益往往需要通过民主权利的有效实现来加以保证。但农民工群体的民主权利常被漠视,尤其缺乏其利益诉求的途径与相应制度保障。制约农民工民主权利实现的障碍因素,主要有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发展理念存在偏差、户籍制度与用工制度的存在双重歧视、不同职工群体存在利益之争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与能力相对不足等。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工的民主权利,需要理念突破与制度保证双头并进,并通过职代会、工会、厂务公开等渠道,分层、分类、分步地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文化冲突、阶层特性、制度设置和法律运行等原因,导致其人身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障权和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目前,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依法采取改变理念、提高素质、改革制度和完善法律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是真正实现平等保护,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民工非物质利益权益保障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上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农民工非物质利益权益保障进行法律制度安排,建立公正的社会代价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和社会信任法律体系,这对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己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对劳动者(包括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它以<劳动法>为核心.农民工是城市劳动者中的弱者,他们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劳动权益也屡遭侵害.如何保护这一特殊群体的劳动权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现行<劳动法>未能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加以有效保护,因而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工劳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为社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其合法劳动权益的保护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农民工劳动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工伤事故频发,因此,试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找到解决农民工劳动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同等的劳动权利,但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障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救济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