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方磊 《党史文汇》2001,(4):36-37
读了《随笔》总第130期上王为政先生《"千夫指"何以对"孺子牛"》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实在吃了一惊,对明白如昼的文字居然也有人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2.
俞艳庭 《理论学刊》2005,(10):107-109
一关于《褰裳》,《毛诗序》云:“《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郑玄《笺》谓:“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揭示了“突与忽争国”的背景。孔颖达《疏》:“以国内有狂悖幼童之人恣极恶行,身是庶子而与正适(嫡)争国,祸乱不已,无可奈何,是故郑国之人思得大国之正己,欲大国以兵征郑,正其争者之是非,欲令去突而定忽也。”进一步指出公子忽就是所谓的“狂悖幼童之人[”1](P74)。显然,《毛诗序》、郑玄《笺》、孔颖达《疏》都把《褰裳》跟郑国公子突与忽争国事件联系在了一起。忽、突是郑庄公之子,忽…  相似文献   

3.
<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肇基之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以下简称《思想》)是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内生活政治化"这一命题。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立足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在《思想》中系统列举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  相似文献   

4.
岁末年初,两部电影似乎较上了劲,争抢观众眼球。一部是拥有雄厚群众基础的贺岁片大腕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另一部是影迷心中至高无上的喜剧大王周星驰的《功夫》。据说二者的票房价值都不菲,且不相上下,谁是第一,难分伯仲。常言道:两雄相争,必有一伤。但该话放在两位大腕级人物身上,却又不见得了。且不说冯小刚在《功夫》中就客串了一把,演了一个霸道的角色,就是片名,放在一起也颇有意思。其一,要想偷盗成功,贼必须要有真功夫。君不见,各路盗贼,围绕傻根,尽显偷盗功夫:飞刀取物、伏檐钓鱼、撞人探宝、浑水摸鱼……“黎叔们”与“贼公”、“…  相似文献   

5.
裴传永 《理论学刊》2003,4(4):131-134
康有为是一位生活在封建制度趋于解体的晚清时期、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受过严格而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的思想家。在康有为所处的时代 ,统治阶级已极端腐败 ,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竞相实施其殖民战略 ,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严重的生存危机。内忧外患 ,使素有报国济世之志的康有为心急如焚 ,他大声疾呼变法维新 ,同时也满怀激情地用他手中的如椽之笔勾画着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 ,《大同书》便是这一蓝图的文字再现。一、《大同书》对中国封建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大同书》初稿名叫《人类公理》 ,写于…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份《决定》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实现"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和"执行之律"。《决定》在总论部分高度凝练的13个显著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  相似文献   

7.
“红宝书”就是“文革”时的《毛主席语录》。它是20世纪发行量最大的书籍。据不完全统计,《毛主席语录》曾被国内外翻译成50多种文字、印成500多个版本,总发行量达几十亿册。最早提议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当首推林彪。1961年4月,林彪在部队视察时说:“为了使战士在各个时期、各种情况下都能及时得到毛主席思想指导,《解放军报》应当经常选登毛主席的有关语录。”随后,《解放军报》开始在报纸上刊登一些毛主席语录。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军报》的一些编辑提议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并很快得到总政的批准。1964年5月,《毛主席语录》在军内…  相似文献   

8.
英译"毛泽东诗词"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赫然登出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毛泽东这组诗词的发表不仅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公文姓"公"     
公文姓"公",自古亦然.正因为这个"公"的属性,其文章才得以上升至"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的高度.其中,更多地包含了人们美好的追求和愿望,人类的属性,对共同的、大家认可的公平、公正是有共识的,涉及具体对象,公事、公务往往不容懈怠,"公,平分也(《说文》)."是以人们把"天下为公"作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一词大约源于《易经》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这是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的运动变化而得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像日月的运行盈亏、四时的消长变化那样,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变化着的宇宙和变化着的社会当中的人,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以变应变,这样才合乎“天道”,从而使人的行动能趋利避害,获得最佳的效益。这也是古代《易经》作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即“天人合一”思想。这一词义,后也作“与世推移”、“与时推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使用的“与时俱进”一词,与“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推移”、“与世推移”词义相近,但明显扬弃了这些词义中的消极意味,体现了一  相似文献   

11.
1950年6月,天津《文艺学习》杂志第一卷六期,刊载了著名翻译家、当时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的李霁野教授的一篇怀念文章《瞿秋白先生给我的印象》.文章并不长,不过一两千字,内容也并不怎么丰富,因为他"和瞿秋白先生是不甚熟的,只见过一两次……"今天想来,此文写作大约与当时缅怀先烈的社会环境、气氛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畅然 《理论学刊》2007,(3):111-113
一、清人刻意强调用“知人论世”来限制甚至取消“以意逆志”《孟子》一书涉及了后世两大文本诠释方法论,一是《万章上》“咸丘蒙问盛德之士”章的“以意逆志”,一是《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章的“知人论世”。前者在笔者看来,是《孟子》一书中最重要的诠释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自从我们村的《脱贫公约》实施以来,贫困户的家庭周边环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和邻里之间也能和睦相处.《脱贫公约》确实管用!"10月23日,阆中市朱镇乡东阳村第一书记张荣盛说.在扶贫工作中,朱镇乡积极发挥村级基层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针对扶贫工作现状制定出台了《脱贫公约》(在当地被称为"朱镇八条"),干部群众紧密配合,发挥精准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大家齐心协力迈步建设文明幸福新村.  相似文献   

14.
“三家村”一名,源于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在1961年10月开辟的《三家村札记》专栏。《三家村札记》专栏由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北京市委文教书记邓拓和北京市委统战部长廖沫沙三个轮流撰稿,署名吴(吴晗)南(邓拓)星(廖沫沙)。这个专栏自1961年10月开办到1964年7月迫于形势而结束。其间,以歌颂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为主,也有些是对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揭露,对错误思想的批评。在写作特点上,《三家村札记》较多地采取了以古鉴今、深入浅出的方式,体现出杂文特有的辛辣风格,如吴晗的《赵拓…  相似文献   

15.
徐春生 《理论学刊》2007,1(7):63-66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关于人本理论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的人本理论是在扬弃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自然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创建的。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西方启蒙主义时期,由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自然科学及其方法论的繁荣,衍生出以“崇尚理性、…  相似文献   

16.
《礼记》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不仅高度赞扬了“大同社会”下人们讲诚信的美德,而且充分肯定了“小康”社会中讲诚信的必要性。《礼记》也对信与礼、孝、义等道德诸范畴的关系作了界定,还对诚信道德中的“诚”作了伦理意义上的阐述。但是《札记》中的诚信思想具有宗教色彩和等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腹诽"何罪     
宋志坚 《唯实》2005,(4):64
张汤也是被司马迁写入《酷吏列传》的。实事求是地说,在那十位"酷吏" 之中,此公还算清廉。"汤死,家产值不过五百金,皆为所得奉赐,  相似文献   

18.
何为窗?《说文·穴部》:“在墙曰牖,在屋曰窗。”《辞海》释为“设在房屋、车船等的顶上或壁上用以透光通风的口子,一般装有窗扇。古时仅指天窗。”时至今日,窗也和其它事物一样在发展着、变化着:位置在变,窗从屋顶、墙壁向四处扩展,连汽车、火车、飞机都无不有窗;材质在变,窗从木窗发展到钢窗、铝合金窗、塑钢窗等;作用也在变,从最初的透光、通风作用,延伸到今天的展示作用等。老百姓自家的窗户,能带来阳光和新鲜空气,给人亲切的感觉,人们在窗户上做起美化文章,窗帘、窗纱、窗花、窗纸等应运而生。观窗,便可知其主人的审美观念、生活情趣甚…  相似文献   

19.
释"附会"     
袁平夫 《求实》2006,(Z1):296-297
在《文心雕龙》研究中,对篇名的理解往往有很大的分歧。譬如《原道》之道,究竟是儒家的“圣贤之道”,还是道家的“自然之道”,一直争论不休。又如《风骨》的“风”和“骨”到底指什么。有学者列出了三十四种释义。《附会》篇涉及的问题比较多,现代文学理论中没有与“附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叫李朝益,是苍溪县文昌镇石昌村一名普通党员,我每年都要订阅《四川党的建设》、《中国养兔》、《农民日报》等多种报刊,我在书本中学到了技术、获取了信息和机遇,成为全县有名的"养兔大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