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秀献 《传承》2013,(6):128-129
1914年,德国因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青岛,因此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使其赢得争夺青岛的战争。日本接替德国开始在青岛实行殖民统治。随着日本在青岛统治的开始,大量日本侨民涌入青岛。他们集中居住在"新市区",出现了美容室、妓院、电影院等一批娱乐场所,使得这一时期青岛的文化娱乐消费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2.
黄传华 《传承》2014,(9):136-137
德占时期,青岛的造林护林工程是青岛城市功能形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造林护林的卓越成绩,才赋予青岛这座城市具有旅游、文娱、商贸等功能。可从青岛旅游业、林业、养蚕业、工业等的发端和发展等角度,具体认识德国对青岛城市反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传华 《传承》2011,(5):74-75
十九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后大搞植树造林活动,为了确保树木的顺利成材,维护德国人的经济利益,德国殖民政府主要从建立规章制度、防火、治虫等方面展开护林活动,护林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有些措施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玉洁 《传承》2015,(2):126-127
教会学校的出现是源于基督教传教活动的现实需求。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青岛时期,青岛的教会学校为了生存而做出了一些改变,虽然学校的宗教性逐步弱化,但是专业性得到了发展,更加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为青岛的教育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日据时期的民族学调查,除日本民族学会派出的鸟居龙藏等学者、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外,还有地方团体如东台湾研究会,以及学校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主要代表人物有鸟居龙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佐山融吉等。鸟居龙藏被称为台湾人类学研究的先驱性角色。他先后4次到台湾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首先提出Yami(雅美)为兰屿岛上居民的族称,并把摄影技术首次应用于田野调查。森丑之助是一位从田野调查进入民族学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分类法。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及后来的蕃族课或蕃族调查会,在组织民族学田野调查和研究成果的成功出版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建构了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排湾、卑南、阿美和雅美9族历史。当然,日据时期民族学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各种宗教的蓬勃发展建立在强盛的经济基础之上,而空前活跃的宗教活动本身又是一种经济消费行为.宗教消费是隋唐社会生活中一项独特的重大消费,兴建寺观、开窟造像、法会斋醮、炼丹服食以及僧道衣食等,靡费无度.隋唐宗教消费是一种非生产性消费.具有很强的寄生性,主要依赖于官方供给、信徒布施和寺观田产.侈靡豪奢的宗教消费,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隋唐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不过,隋唐宗教消费毕竟是文化意义上的消费,以消费性财富锐减为代价的宗教活动客观上丰富了隋唐文化的内容,尤其是刺激了隋唐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道麟 《春秋》2014,(6):7-10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趁德国忙于应付欧洲战场之机,于1914年11月13日出兵侵占了青岛,从此青岛又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长达8年之久。日本侵占青岛后和德国一样,首先是控制青岛的经济命脉,以青岛为基地,加紧对山东内地进行资源掠夺:所不同的是,德国占领之初,首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日本则是坐享其成,一方面控制了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港口、海关、铁路、邮电等管理权,  相似文献   

8.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步入殖民地化进程,但各地社会变迁形态却有所不同。以宜兰的例子观察,日本殖民者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殖民地化改造似乎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刻,而在教育文化方面的影响则要大得多。台湾全岛各个地方千差万别,在探讨殖民地社会转型时,不可将其视作铁板一块,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台湾民众党成立之初主张阶级调和,但在台湾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党的政策逐渐左倾,转而主张在民族运动中同时开展阶级斗争,从而与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党内稳健派产生根本性的冲突,最终导致民众党的分裂,日本殖民当局乘机取缔民众党,台湾民族运动遭到中挫.在日本殖民主义强大到足以扑灭任何革命运动的历史条件下,台湾的无产阶级应当如何行动,颇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台北芦洲李氏家族等所收藏的一批尚未为人引用的契约文书 ,对日据时期这一区域的土地赋役关系进行了个案的分析。日据时期在高压政策之下 ,民间的土地占有情况及其赋税负担 ,都受到了较为严密的控制。民间的土地物产交易以及交易的契约形式等 ,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外来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然而 ,台北芦洲的民间土地关系毕竟是从一千多年来大陆土地关系中衍生出来的 ,错综复杂的乡族关系和共有财产关系 ,并非外部强力所能彻底改变的。因而 ,乡族的共有财产关系就成了日据时期土地关系的管理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吴宜 《统一论坛》2002,(1):51-54
台湾在日据时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异族的统治;日本更以其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西化)经验,试图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全方位地将台湾人改造成“新日本人”。然而,台湾除了少数原住民以外,几乎全为大陆的移民,他们保持着祖先带来的汉文化传统。面对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关闭书院、打击私塾,并拟以“国语(日语)学校”全面取代传统  相似文献   

13.
在日据时期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期刊为台湾作家提供了发表园地,对台湾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媒体是文学的外围,是文学传播的重要环节,可以将其作为日据时期台湾现代文学的文化背景来解读。在此时期,进步媒体传播民主理念和思想,成为民主启蒙运动的载体。同时也有一些对殖民当局进行协力的文学期刊社团存在。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反殖民和追求社会进步的历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媒体角力与媒体抗争史。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台湾的“市区改正”及其对城镇发展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占领台湾后,为了满足殖民统治、配合殖民地资源和经济掠夺的需要,开始大力进行台湾城镇的基础建设事业,继之,在台湾主要市街实施"市区改正"计划和工事.经过改造,台湾城镇内部结构及其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交通、卫生、休憩等公共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适应近代经济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各种设施得以建立,也促进了城镇经济的较快发展."市区改正"中断了台湾城镇原有的发展模式,改变了传统中国式的城镇形态,使城镇具有了日本以及欧美近代城市的某些特点,对台湾城镇的现代化发挥了较大的影响作用,但其目的在于将台湾的城镇(市街)改造成为适应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需要的大小中心据点.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中国大陆的抗日活动始于"九一八",全面抗日战争始于"七七事变",那么在台湾地区,针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运动则于1895年就已开始。与此相应,反映这一斗争的文学创作也随之产生。从中文写作到日文写作早在日本侵略者占据台湾之初",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就制定了《对于台湾教育方针》(1895年  相似文献   

16.
三、青年消费趋势的特征及引导 透视未来五年青年消费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三个显著特征: (一)消费观念转向享受生活 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在消费观念上,是青年人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消费传统日益生疏,不再尊从前辈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习惯,“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为了享受生活,青年人不象前辈那样喜好攒钱守财,信奉能挣会花,用钱买时间,用钱买空间,用钱买快乐,用钱买形象,用钱买健身,用钱买环境,用钱编织舒适。在他们的心目里,吃喝玩乐不再是贬词,“新三天,旧  相似文献   

17.
陈艳云 《求索》2010,(8):240-243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调查机关作为日本推行南进政策的情报机构,对南洋种养业进行了长期、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日本"经济南进期",总督府对南洋种养业调查的目的是为日本经济势力向南洋地区扩张提供参考资料,为南洋日侨企业提供产业指导。进入"国策南进期"后,总督府对南洋种养业调查的目标则是利用南洋地区热带资源开发战争所需的战略资源,为日本进行长期战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8.
徐康 《台声》2013,(10):88-88
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在大革命时期或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翁泽生、谢雪红等台籍革命家,就是在中共领导的五卅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思想也对黄埔军校台籍学生政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共早期领导人施存统等人即通过,“东台湾革命青年团的刊物《台湾先锋》公开支持台湾同胞的抗日运动。  相似文献   

19.
陈宇 《黄埔》2012,(5):66-69
五、黄埔军校四期生1925年9月6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毕业,国民政府正准备发起第二次东征。这时,张震球接到罢工委党团组织的通知,撤回到“广东甲工专”继续学业。  相似文献   

20.
卜穗文 《黄埔》2010,(2):41-43
三、武汉分校在黄埔军校4所分校中,以武汉分校规模最大、名誉最著。1926年1月,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黄埔军校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9月29日,军校教育长方鼎英致电蒋介石:“现在我方局面进展,粤东偏处一隅,招致人才不易,似宜及时于武汉或长沙开设分校,一面为扩充之准备,一面为延揽人才之方法,关系颇为重要。”10月1O日,北伐军攻克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