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百顺 《前沿》2010,(5):170-172
当下农民政治参与中存在四对矛盾:农民利益的整体性与农民政治参与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农民政治参与的客观存在与农民参与意识缺失之间的矛盾,农民政治参与的正当性与农民参与方式非合法性之间的矛盾,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与农民参与制度缺失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农民的政治参与。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2.
蒋永甫  何智勇  甘凤 《桂海论丛》2013,29(5):105-110
近十年来,农民组织化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学术研究的热点。梳理相关文献,研究主要涉及了农民组织化的必要性、农民组织化的动力机制、农民组织化的载体、农民组织化发展模式及农民组织化发展困境等内容。但在农民组织形式创新、组织绩效、组织文化、农民主体地位等方面仍很薄弱,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政策允许农民流动到城市寻找工作,成为农民工;允许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私营经营,成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通过对四川省西南部X镇农民使用时间情况的调查,得出农民的时间观念与其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相关.该镇农民根据收入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在镇上工厂工作的传统农民、从事乡村管理的农民、外出打工农民、个体户农民.这四类群体差异性的社会时间,构成了农民社会时间的整体形态,与农民的整体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不同群体农民的社会时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民权利保护的关键: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佳慧 《长白学刊》2009,(1):99-104
农民权利保护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主体地位的虚置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权利保护的效果。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农民权利保护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意义。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应当注意全面性研究视角与主动性研究立场的把握、农民权利意识的培养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潘施琴 《理论月刊》2012,(7):114-117
农民金融发展权是农民对社会金融发展状况和结果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但是农民作为权利主体的"弱势性",就要求国家作为实现农民金融发展权的首要责任人,应为农民金融发展权的实现提供制度支持,确保农民金融发展权的落实。而寻求发展权入宪、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完善农民发展权的司法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等机制的构建,是实现农民金融发展权的根本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6.
彭湃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是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核心和灵魂,为海陆丰农民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彭湃客观、深入地阐述了农民问题,形成了切合实际、内容丰富的农民运动思想,为海陆丰农民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教育农民,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为海陆丰农民运动提供了丰富多样且接地气的宣教形式;以农会为载体,将农民组织起来,为海陆丰农民运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为海陆丰农民运动确立了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农民环境权是农民维护环境权益的重要载体和依据。保障农民环境权、推动乡村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实现乡村环境善治的关键在于农民的广泛参与,落实农民环境权是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乡村环境正面临着治理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环境权的缺失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乡村环境立法缺失、环境权内容不完善、农民环境权意识不足、环境维权渠道不畅通等。对此,要从宪法上明确环境权,从教育上宣扬农民环境权,从政策上体现农民环境权,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环境权,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文化、组织、财政、税收、技术等配套措施的实施,推动农民环境权从理想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8.
杨效宏  贾钢涛 《传承》2010,(6):44-45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新型农民的培育,而新型农民的培育关键在于农民的教育培训。虽然目前陕西的农民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从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建立一个健全的农民教育体系、注重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训、加强对农民市场理念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新型农民的培育,而新型农民的培育关键在于农民的教育培训.虽然目前陕西的农民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从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建立一个健全的农民教育体系、注重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训、加强时农民市场理念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从我们常州市的实践看,要在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率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牢固树立“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切实关注农民、“解放”农民、提高农民、组织农民、致富农民,由此把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关注农民抓根本。我市城镇化水平只有56%,其  相似文献   

11.
10月30日至11月3日,通州市组织了市级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奔小康驻村入户集中调研活动,就农民素质情况在驻点的川港镇川南村进行实地调研。一、现状近年来,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全市农民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新型农民的培育有一个过程,川南村的农民素质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二是农民的科技知识匮乏。三是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二、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建议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建议成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农民  相似文献   

12.
新论快递     
胡鞍钢:我国需要第三次“解放农民““我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发展差距,长期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第三次“解放农民“最根本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制度、经济、农民自身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上升趋势。当前急需通过制度建设来建立和健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断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使农民利益的表达制度化、法制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4.
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权利。保障农民权利需从根本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入手,农民的土地权、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农民转化为市民等“三农”问题中都贯穿了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以民主法制体系构建保障农民的权利。只有在农民的公民权、民主权、土地占有权、劳动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等权利得到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农民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5.
让农民增收,往往要投入很大精力、又无法马上彰显,但却是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 让农民增收,就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是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让农民增收,各行各业都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尽快实现农民增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农民经济发展权是农民平等参加社会经济生活,并平等地享有经济发展收益的权利。其主要包括农民财产权、经营自主权、土地发展权以及就业发展权等权利,实践中这些权利保障严重缺失。主要原因在于二元体制障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保障阙失以及农民主体意识低下等。保障农民经济发展权,不仅要消除歧视,保障农民平等发展权,而且要完善农民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发展之基。同时,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保障农民发展帮助权。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为顺叵农氏阿拉木的渴望、将一科技兴旺推向更广阔的领域,从1994年起在郊区农村中开展f评审农民技术职称的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该市农民技术职称领导小组经过层层严格的审查,到目前为止、已陆续评审出农民高级技师、农民技师、农民助理技师和农民技术员共3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7人。广州农民也可评职称  相似文献   

18.
农民利益流失的成因、消极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利益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现阶段农民利益流失比较严重,已成为改革与建设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文章认为,消除农民利益流失的关键在于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09,(4):16-17
致公党中央委员、福建省龙岩市主委、龙岩市副市长张秀娟代表——出台《农民权益保护法》尽快制定出台《农民权益保护法》,用法律手段严格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农民权益保护法》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农民享受公共设施的权利;保护农民依法享有医疗卫生的权利;提高进城农民待遇;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及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的监督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增收的政策性效应已得到极大的体现。但现在农民增收问题已由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核心的时期转入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为核心的时期,在政策效应背后,农民增收基础薄弱、途径单一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务必将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产、止化水平、规模化水平、市场竞争力水平,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