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中国石油工业史上,有一支英雄的钻井队——大庆油田1205队。这个队的第一任队长就是20世纪"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铁人王进喜。然而,在1205钻井队建队50周年前夕,第十八任队长的位置竟然一时无人敢接。队长人选的难以确定预示着新时期的新起点。1205队最终产生的第十八任队长叫李新民。  相似文献   

2.
1960年松辽石油大会战初期,铁人王进喜同志带领1262钻井队(即钢铁1205钻井队)职工在萨55井(即铁人一口井)会战中迎难而上,忘我拼搏,用5天尽4小时钻完1020米的设计并深,创造了松辽地区当时快速完估最高纪录。队长王进喜被誉为铁人,1262钻井队被授予钢铁钻井队称号。1960年3月25日,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油田来到萨尔图,参加松辽石油大会战.一下火车,遍地是雪,北风扑面。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王进喜高兴极了,他说过去地主、资本家打我都不哭,现在见到大草原,高兴得流泪。为了不打扰指挥部,不打扰当地老乡,全队37个…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1,(10):18-19
王进喜 新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组部命名的“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之一,中宣部评选的“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1923年10月生于甘肃省玉门县。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6年4月,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担任贝尔5队的队长,并带领贝尔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劳动竞赛中创出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贝尔5队在同年10月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也被誉为“钻井闯将”。  相似文献   

4.
田卓  王赫莹 《奋斗》2023,(21):52-53
<正>1960年7月,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王、马、段、薛、朱”运动的决定》,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帮、朱洪昌成为名垂青史的“五面红旗”。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面对重重困难,他带领全队职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人拉肩扛运钻机、  相似文献   

5.
小河 《奋斗》2001,(7):69-69
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时期被誉为“铁人”,他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1923年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一个贫苦家庭,1949年玉门解放后到钻井队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3月参加大庆石油会战,1970年11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他先后当过钻工、司钻、钻井队长。钻井指挥部二大队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6.
<正>在大庆市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展放着一顶前进帽。这顶前进帽是“铁人”王进喜曾经戴过的,它见证了王进喜参加1959年全国工交群英会的难忘经历,见证了“铁人”为国分忧的思想境界,也见证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诞生过程。据这顶前进帽的捐赠者、王进喜的弟弟王进邦介绍,帽子是王进邦1963年到大庆工作时哥哥送给他的。当时王进喜还告诉王进邦,这也是他1959年登上天安门时戴过的帽子。  相似文献   

7.
铁人王进喜同志生前有一句名言:“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是他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如果没有压力驱动,哪怕地下有再多的石油,也无法升到地面。同理,人也需要有压力,当一个人没有压力时,他就会四肢乏力、精神萎靡,处于一种漂浮的状态。“轻飘飘”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要做好工作,必须不断给自己加压。个人是这样,单位、集体也是如此。我们1205钻井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带过的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的光荣集体和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作为新一代钻井人,能够在铁人生前带过的光荣队伍…  相似文献   

8.
“铁人钻井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钻井队.1953年9月组于玉门油矿。开始,这个队技术力量弱,钻井进度慢,被称作豆腐队。1956年8月,王进喜提任这个队的队长之后,面貌大为改变。很快由后进单位转变为先进单位,标杆单位.王进喜因此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甘肃出席了1958年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1960年3月转入大庆参加石油会战。60年代,该队怀着为国分忧、为民争气,“把祖国贫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雄心壮志,同1202钻井队结为“兄弟队”,互相订立竞赛标准,以“不上10万非好汉,不夺冠军心不甘”…  相似文献   

9.
车迎坤 《世纪桥》2003,(6):64-64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典范、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中华民族的英雄。在共和国的创业史上,他不仅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在2003年10月8日王进喜诞辰80周年之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中共大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杜显斌同志撰写的《铁人传奇》。作为中共党史人物传记,该书全景式地记述了王进喜光辉奋斗的一生,反映了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对人们缅怀铁人业绩、弘扬铁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60年代铁人精神形成以采,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铁人事迹的文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09,(8):37-38
大庆钻探系统是铁人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大庆精神的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铁人精神的传人李新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和以钢铁1205钻井队、永不卷刃的尖刀1202钻井队为代表的一批先进集体,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积淀了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提供了强劲的文化支撑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原路2号,一座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的建筑引人注目,它就是新中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于2003年铁人诞辰80周年之际奠基,2006年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之际正式开馆。纪念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共设4个主展厅,整个展  相似文献   

12.
1960年4月,东北松辽平原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房东赵大娘挎着干粮篮子来到位于萨尔图区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场,看着身裹老羊皮袄、头枕钻头,因连日劳累工作而睡在泥浆槽旁的王进喜动情地说:"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 铁人王进喜是彪炳史册的石油功臣、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共产党人优秀楷模.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同志崇高风范、优秀品质的...  相似文献   

13.
钟华 《党建文汇》2007,(11):43-43
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一张照片:“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  相似文献   

14.
正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而于1971年建成的,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是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1975年、1991年两次进行改扩建。2003年2月,由大庆地区石油石化企业、中共大庆市委、市政府共同协商,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国石油天然气  相似文献   

15.
大庆精神大庆人,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响彻云霄。我们在小学的课本上,也早已知道大庆有个“铁人”———王进喜。在“铁人”长眠油田后28年的1998,记者一行来到倾慕已久的油城。望着高耸入云的钻塔,一座座巨大的储油罐,一排排架空电线,星罗棋布的油井,以及现...  相似文献   

16.
许万明:“铁人”王进喜的徒弟,1941年生,是王进喜从玉门油矿带往大庆的37位钻井队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大庆石油会战之初,到底有多难——连久经沙场的“将军部长”余秋里都感慨:“到了现场,才知道困难和矛盾要比预料的多得多。”  相似文献   

17.
许万明:“铁人”王进喜的徒弟,1941年生,是王进喜从玉门油矿带往大庆的37位钻井队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大庆石油会战之初,到底有多难——连久经沙场的“将军部长”余秋里都感慨:“到了现场,才知道困难和矛盾要比预料的多得多。”  相似文献   

18.
提起“铁人”王进喜,很多人都误以为他是东北大庆人,这是因为他是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而闻名海内外的,其实,王进喜是西北玉门人,而且从玉门去大庆之前,他就已是全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了。王进喜,1923年9月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6岁时,其父因地主霸占家中仅有的6亩土地,告状无门,被逼瞎了双眼,家庭生活无着,他便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四处乞讨。8岁起给地主放羊、放牛顶债。15岁到玉门油矿当了小工,后到驮运队赶马车。1949年9月,玉门油矿获得解放,王进喜当上了一名钻井工人。1952年当上副…  相似文献   

19.
从60年代初期起,大庆广大石油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决心为祖国争光,为人民争气,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把大庆建设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油田.从而结束了我国使用“洋油”的历史。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艰苦创业的实践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个人和先进群体。他们用勤劳、智慧、汗水和鲜血,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众多的英雄个人和群体中‘铁人王进喜和他率领的1205英雄钻井队,光荣地成为祖国工业战线上引人奋进的光辉旗帜。艰苦创业无私…  相似文献   

20.
共庆国宾宴与毛主席照像1958年和1959年王进喜先后见过几次毛主席,只是,那时都是相隔几十米,甚至几百米。1964年10月三日,王进喜作为大庆油田6万职工代表,光荣地参加北京国庆15周年观礼。在去往北京的路上,王进喜想,这次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靠的近一些,见到毛主席,也就是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了.要永远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石油事业,报答党和毛主席对我王进喜的思忆.到了北京,王进喜被当做贵宾,安排住进了人民大会堂.有一天晚上,工作人员拿了一个贴送给王进喜,他一看是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