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而上学在最普遍意义上,是对自然、现实的组成和结构的哲学研究,海德格尔常将其与哲学概念等同。西方哲学自形成以来,便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轴心框架,其基本构成是"三位一体"的架构,其实质是本体论体系,其基本内涵是以存在学说为中心的超验逻辑结构。本文试图立足于对不同时期形而上学的构型模式及其破解形式的逻辑勾画,通过描绘形而上学构型模式的诸种形式和限度,展现出在形而上学发展过程中不同构型的破解形式及其未来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不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存在什么与马克思哲学相融合的作为马克思哲学组成部分的人道主义伦理原则.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契合只能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反形而上学的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1)
"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哲学"之终结并不意味着现实意义上哲学的终结,形而上学的"本体之思"是人类摆脱原始和蒙昧的"理性之光"。然而,日益脱离感性世界的"理性"逐步失去了其生存根基,在这个"终结"的萌芽里生长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哲学形态,这种全新的哲学形态在问题的来源、追问方式、思维特质、理论旨趣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形而上学",其"地基清理"式的"实践"思维方式彻底动摇了之前"形而上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有限性:早期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理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认为自古希腊以来、特别是在近代哲学建构中 ,形而上学由于遗忘了“存在”而成为关于在者的学问。“存在”的遗忘使形而上学丧失了自己的根基。因此 ,要重构形而上学 ,就要在重新考察康德哲学的基础上 ,从深层透视“此在”与“存在”的内在关联 ,从“此在”的有限性基础上来理解形而上学的基础。有限性成为当代形而上学的本质规定。海德格尔的这一思考 ,是理解后现代的一个理论入口。  相似文献   

5.
从巴门尼德始,古希腊哲学开始确立了有别于经验科学的哲学自身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对象.柏拉图进一步将形而上学的对象与"崇高"结合起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形而上学的"崇高"既表现在研究对象的超越性(神性),又体现在形而上学这门学科自身的性质上,即实现了人的理性自由.其后的哲学家几乎都是沿着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规定而建构各自的哲学体系的,只是建构"崇高"的方式不同.海德格尔切中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崇高"源于人的本性的超越性;马克思则从根基上揭示了现实人的现实实践活动(创造性)是形而上学"崇高"性的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6.
维护共识还是维护歧见,是后现代主义哲学论争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一般人们认为哈贝马斯在强调达成共识时抹杀歧见的价值。这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种看法。哈贝马斯把对同一性的追求视为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征,但哈贝马斯并不完全赞同形而上学思维,而是对它进行了改造,形成他的“后形而上学思维”。在这种改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思维进行了批判,并在这种批判中提出了:“只有在多元性的声音中,理性的同一性才是可以理解的,”这体现了他力图要把差异包融于同一之中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以"是什么"的方式追问存在之本体。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什么?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如何可能的?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认为,哲学就是哲学本身,存在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将哲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最高的层次和境界,存在哲学是要为整个哲学的研究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毅 《理论探讨》2006,(6):56-59
哲学的形而上学经历了理念论、神学论和知识论三种存在范式。尼采确立了意义生存论哲学范式,其本质特征是彻底摧毁了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论用超生命的抽象存在去解释所有的生存特征和千差万别的生命现象,也彻底摧毁了超生命存在的永恒性和绝对性神话。把形而上学的真正哲学意义指向人的生命存在,其本质内涵在于认定真实生命存在的过程性、生成性和意义性的深层价值,立足生活世界探问和追求人生存的意义结构和崇高的审美艺术境界,为此,尼采向世人传达了形而上学的生命观、生成观和艺术生存观,即“人在事在意在”观。  相似文献   

9.
张文喜 《理论探讨》2004,1(1):23-27
我们十分习惯认为,黑格尔哲学乃西方形而上学的大聚集、西方形而上学的终末与界限,故此,黑格尔也成了辨读西方形而上学的钥匙,及其呈现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颠覆之间联系的一个链条。入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话的语境之中,最终可发现,他们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其深层标志不一,本质意义上的对西方形而上学的颠覆,要是没有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这一维度,那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一生都在努力克服传统形而上学。一般认为,海德格尔彻底反对形而上学。事实上,他仅仅反对主体性形而上学,而不是超越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对于后者,他认为是无法摧毁的。海德格尔试图对人的本质和日常生活进行新的诠释以克服对人的现成性的理解,尽管如此,海德格尔发动的这场“革命”仅仅停留在意识的层面,对于现实中遭遇的困境,生存哲学却显露出无力挽回的虚无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