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春梅 《中国发展》2007,7(1):93-96
传统文化蕴涵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衍变之中,大一统的文化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地理疆域上的统一。中华文化是由各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地域文化构成。明清时期的徽文化既是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又具有主流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徽文化所彰显的聚族而居的文化特征,蕴藏了浓厚的爱乡爱国的感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情绪。徽州宗族文化造就的礼与法的圆满结合,使儒家的价值观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成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加强了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2.
跨国移民将原居国宗教文化带入移居地,带往世界各地。被视为中国传统宗教的汉传佛教亦随着华人向外迁移而流播海外。当前全球化时代,汉传佛教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的会馆宗教模式犹存,新兴传播模式以华人移民社群与国际化僧团联盟为标志,移民社群被纳入佛教全球化战略。从中国文化入手,通过扎根当地,实现佛教全球化目标,即为组织化——中国化——本土化三面向的全球化过程,这也意味着汉传佛教试图摆脱移民族群宗教标签转向全球性宗教。  相似文献   

3.
客家人是沙捞越最早的移民群体,主要分布在沙捞越的古晋、三马拉汉及美里省等地。早期移居到沙捞越的客家人,延续着在中国聚族而居的形态。在人地生疏的异乡环境中,沙捞越的客家人为了互为济困,成立了社团组织,并发挥着教育同乡子弟、举办慈善事业等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启钧 《传承》2008,(23):34-35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以其"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多数人民群众宗教观念比较淡薄,宗教信徒在全国人口中历来居少数,这是因为中国各宗教多是在以汉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中流传、发展,形成了和其他国家、民族不同的某些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加拿大华人移民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帆 《八桂侨刊》2005,(4):74-7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系列因素的刺激与推动下,作为传统移民大国的中国,其对外移民也表现出新的特征,并且与加拿大政府的移民政策一道影响着加拿大国内华人移民的结构与面貌,使之表现出与1980年代以前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宝贵遗产,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不仅具有群体的律动美,单体的构成美,还充分体现了时空模糊美的美学特征。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对学生介绍说苏州园林以“造景寄情”独具匠心,北京四合院以“移景寓情”颇见方寸中之苦心,那么徽州民居的借景抒情融于自然的格局则充分体现出返朴归真,寄托山水的美学追求。徽州民居村落或群体是由宅居集合而成,是生活的空间,也是自然的空间。其自然伸长、自我调节的有效机制,处处表现着有机和整体,按照“近者观形,远者观势”的审美观照方式,徽州民居群体效果以形势,高低起伏,参…  相似文献   

8.
赖扬恩 《学习与实践》2007,(11):113-121
在长期封建社会直至1949年建国以前,中国早期农村市场化受囿于传统宗族社会结构,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受到阻碍,农村市场发育受到制约,早期农村市场化组织与管理者阶层未能独立发展壮大。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传统农村宗族社会结构的嬗变,农村市场化的社会基础逐步构建,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并存、综合创新的发展格局。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建立与完善现代型市场体系为目标的农村市场化将是最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全面观照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徽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造,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徽州文化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迹,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历经了大半个世纪,8  相似文献   

10.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分离说",明清时期海南宗族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套和双向互动,可以视为一种"配套说"。"配套说"超越了"分离说"以乡村宗族为主体社会结构的研究范式,将宗族置于不同层级的、与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相匹配的结构体系中去,更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也更有效解释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此,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与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进行以下思考:在人类学研究上,需要重新反思其发展历程,加强向上研究,走出乡村,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在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上,需要走出西方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局限,从中国二元社会的结构特质,理解官方社会与非官方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对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志兵 《求索》2013,(6):124-126
艺术风格的人文意义是明清艺术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艺术风格不仅决定了艺术要表达的内容。更决定了艺术作品相对其他作品所拥有的特色个性。本文将通过介绍徽州文化艺术这一极具地域特色并又深深地反映了明清艺术特点的文化作为突破点来对明清艺术进行阐释。徽州文化.通常简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是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是其鲜明的特点,对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进行了自己独特的展示,基本包括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等基本内容,通常被人们赞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12.
侗族在很古的时代,也象史籍上说的那样,是“聚族而居”的社会,全氏族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团寨里居住。 侗语里有一个与“氏族”义近的名词,叫作“wangc”,念起来,与汉文“王”字同音,但它的含义不是“王”,而是“房”族的意思。所以,“wangc”者,“房”也,即侗语“房族”之谓也。“房族”义近“家族”,因此,“聚族而居”即“聚房而居”,这便接近侗语的称呼了。然而,“房”字,汉语念“fangc”,现在50岁以下的侗家人也可以念“fangc”,或“huangc”,但是,侗家人的古代口音没有“f”这个音位,致使“房”、“王”混音,都念成了“wangc”字。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不同时期,佛教、道教以其特有的属性,与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相互影响、吸收、交融,最终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以儒佛道为基石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封建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仍有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谭舯 《统一论坛》2013,(2):75-77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历史最悠久,传入中国时间也最早、佛教来到中国后.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不断与中国社会会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广大的山野农村,在那些聚族而居的地方,至今还保存着许多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通常称之为古村落,它们作为传统乡村聚居空间的历史遗存,成为诠释过去时代特定生活方式及其文化习俗的空间文本。在这些古  相似文献   

16.
青年在改革进程中与社会的整合程度,将深刻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与过去传统社会对照似表现出如下三个转变:一、从权威取向向平权取向转化。传统中国社会的生存经济形成一种权威式的社会结构。人们容易形成若干相应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华人社会中的德教,是以儒教为核心内容,柔入佛教、道教及其他相关宗教要素形成的宗教体系.在宗教全球化形势下.德教的社会文化作用不仅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受到重视,而且有向中国内地乃至侨乡地区传播的趋势.其作用范围、混合宗教的本质及社会文化意义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中国宗教是文明间不断互鉴交流的产物,世界宗教在中华文化浸润中持续进行时代化、中国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丰富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当前,文明间的会通融合仍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路径。为此有必要考察当代国际学界代表性的宗教对话与文明互鉴理论——经文辩读、比较神学、跨宗教神学,并结合中华传统的对话智慧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修己以安人”等,形成以“互鉴通和”为标识性概念的中国特色对话理念。各大宗教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互鉴通和”,通过修复、重溯、回归、重构、重建、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是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核心抓手。  相似文献   

19.
新论摘编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在一个报告中谈到效率问题时说,效率有两个基础:一是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二是道德基础。假定只有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效率。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一个民族,当它面临外来侵略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凝聚力、这么高的战斗热情、这么高的工作积极性?是效率的道德基础在起作用。 第二个例子、遇到特大的自然灾害时,如 1998年中国遇到特大洪水灾害时,为什么国民有这么大的凝聚力,发扬抗洪救灾的精神,互助友爱,拼命工作、抢险?是效率的道德基础在起作用。 第三个例子。一个移民社会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效率?广东、福建一带住了许多客家人,客家人的祖先住在今天的河南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北宋、南宋、明清动乱时期,分批南下,聚族迁徙,到了那里就住下,在那蛮荒之地聚族而居。一个土楼住几百户,一个个家族在那里生根,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是东巴教,东巴是东巴教祭师,也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东巴教不同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那样的人文宗教,也与原始宗教有所区别,而是一种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过渡的宗教形态。因此,它虽以神秘主义为主要特色,唯心主义为基本特征,但也保存了丰富的古老文化,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及先民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纳西族的文字情况比较复杂,除广为知晓的东巴文以外,还有哥巴文、玛丽玛萨文、阮可文,以及解放后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纳西文。东巴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用来书写纳西族东巴教经典而得名,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