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翠玲 《人民论坛》2012,(23):146-147
"妇女回家"论争的实质,是对女性社会价值与职业角色界定的差异性认识。体质人类学及大量生物学研究表明,两性先天的差异主要是生理性体能差异,职业岗位上的差异是两性间体能差异而非能力水平差异;未来将迎来两性共同发展的必然与职业角色的平等,"妇女回家"的女性性别歧视将导致整个社会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2.
张冬玲  李传良 《公安教育》2005,(1):34-36,20
警察主体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地位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社会分工及警察主体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具体角色,二是警察的社会性存在及社会对警察的一般要求。也就是说,在社会分工中,警察主体的角色具有双重性:作为警察的主体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般主体,前者是警察主体的一种特殊身份,即警察职业角色,后者是警察主体作为一般社会存在的一般身份,即社会性角色。由于每种角色本身就是一整套行为规范,不同的行为规范作用于同一主体,必然会使主体陷入角色规范冲突中。能否解决好角色冲突是角色扮演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一警察职业角色规范是其职业…  相似文献   

3.
小康月报     
《小康》2012,(8):16+18+20+22+24-25
微观@许小年:经济学家就是一职业,谋生的手段,和医生、科学家、艺术家一样,不必赋予这职业太多的社会含义。论社会功能,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的重要性远在经济学家之上,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充分发挥影响力,才使经济界的"竖子成名"。别把经济学家当回事,经济学家也别把自己当回事。事件:最近很多人都在诟病中国的经济学家素质不高,往往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点评:太把自己当回事,和不把自己当回事,是一样的。@花开半夏半边莲:想不到我国的地沟油也可以出口了,这个我们国家倒可以考虑用在我们的飞机上还省了石油了。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应该着重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这就是党员角色与党员社会职业角色的统一问题;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问题;党员的执政意识与党员的执政能力的统一问题。一、关于党员角色与党员社会职业角色的统一当前,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思想教育必须把政治形象塑造与社会职业形象塑造统一起来,把加强党性修养与提高道德水平统一起来。共产党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与工人阶级先进分子身份相联系的党员角色,一是与公民身份相联系的社会职业角色。为此,就有了两种形象:党员形象和社会职业…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探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同30年代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兰格及50—70年代东欧经济学家提出的市场社会主义的主张一样 ,这一思潮也是试图将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主义 ,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 ,“继续运用市场机制作为提供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手段 ,同时实行资本的社会所有制。” ①所不同的是 ,他们对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将简要阐明他们对后一个问题的论证。一、公有制的实现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要算经济学和法学,尤其是经济学中的实证经济学研究,其所涉及的问题大都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问题和经济管理问题,是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较少涉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渡时期经济问题层出不穷,中国从封闭经济不断走向全球经济,社会科学家很少遇到的“实验”机会每天在我们周围发生,因此经济学可以说是当前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一门学科,是显学,经济学家成了社会最受欢迎的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把"人"看作"群"的存在,以"群"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旨归: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强调"群"对个体的制约,主张在群体中给个体"正名",以明确个体的社会角色以及与角色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人与"己"关系上,从群体和睦着眼,奉"忠恕之道",主张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群体本位"的前提下,先秦儒家也重视个体价值,肯定个体才华,尊重个体的人格、气节和尊严。在这种思想熏陶之下,中华民族成长为重群体、重社会效益的识大体、顾大局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武春玲  赵华鹏 《前沿》2006,(1):159-16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意义,从某种角度看,它实质是通过"协调"以达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状态,其中体现了深刻的伦理学原则--公正.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人为本"是协调人际关系和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公正主张;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隐含着公正的价值判断;"五个统筹"发展原则体现了对公正伦理的深化;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蕴含着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效率与公平究竟谁为先?即究竟是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切好蛋糕?这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政策中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分析效率与公平问题的两个基本工具专门研究社会分配问题的福利经济学对于效率与公平问题持有两种不同的立场:古典的福利经济学家们主张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与社会     
王天玺 《创造》2011,(10):56-58
有人就有社会,所有的人都只能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人与社会的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政治家要研究它,宗教家要探讨它,经济学家同样要研究它。  相似文献   

11.
与社会     
有人就有社会,所有的人都只能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人与社会的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政治家要研究它,宗教家要探讨它,经济学家同样要研究它。  相似文献   

12.
马云 《前沿》2010,(12):74-77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农村扫盲教材开始涤除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大量嵌入反映女性社会角色变化的内容,展现了新型的女性职业观和地位观。同时,受旧有的"男外女内"思想的羁绊,扫盲教材又以极其隐蔽的方式凸显了实质上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折射了传统的社会性别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进程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经常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制约.早期的经济学家把大量精力用于研究纯经济因素,而对非经济因素的研究重视不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公民的社会态度、心理承受能力、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人生哲学、行为方式等对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对长期性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决不能忽视的、这是因为:1.经济发展的主体——一人民.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有一套公认的伦理道德、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人生哲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风俗习惯。社会内部不同的人口群体由于其社会地泣、政治地位和…  相似文献   

14.
备课卡片     
职业人家庭人社会入从人类个体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社会上要b任三种角色,即在工作岗位上是职业人,在家庭中是家庭人,在社会上是社会人,这三个角色互相转换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由于一个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的,职业生涯对人的素质的养成和改变,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从人类整体的角度讲,社会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是社会分工关系。因此,社会风气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水平。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就会使这种道德情操变成自党的内在素质,从而在社会上、家庭上都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谋求生活来源的主要方式。理念是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引领行为的核心价值观。职业理念作为指导人干什么、怎么干的思想基础,三十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职业理念的每一次变化都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从深层次凸显了中国职业人的职业理念逐步与国际接轨,职业能力开始与国际同步发展,职业素质出现了历史性提升。  相似文献   

16.
职业是有价值的。每个人都对职业进行着价值判断,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一个大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受其职业价值观支配的。要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做好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工作,就必须研究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趋势,探索怎样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价值哲学,认为"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这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相一致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价值哲学,其哲学基础是旧唯物主义,必然陷入旧唯物主义的重重困境。这种价值只是哲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研究的"事实性价值"(worth),而不是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value)。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发端于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寻,而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于是,人的存在意义在不同层次上的社会关系中生成了三层价值:体现于经济关系的经济价值(其基础是劳动价值)、体现于人伦关系的人伦价值(包括伦理、法律和政治价值),体现于人的情感共鸣关系的审美价值。所有这些价值必须以物为载体,即通过物对人的关系来实现。由此形成了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形成了以物为载体的作为"人对人的价值"与"物对人的价值"的统一的客观价值世界。这才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自由主义,最初是非常专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即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在18世纪创立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加以改造而来的。古典自由主义最大的学术主张就是经济自由,强调市场机制是  相似文献   

19.
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青年人来说,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职业待遇是影响其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但在对一家草根NGO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青年工作者能够在物质报酬较低的职业待遇下坚持长期从事公益职业,甚至将其作为终身事业,这与当前社会中大多数青年人的行为选择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何理解上述现象,是深入探索当代青年心理与行为特征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以在草根NGO中从事专职工作的青年人为研究对象,在社会认同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其对草根公益事业和青年公益人群体建构社会认同的过程和机制。在经济理性之外,认同是引导和规范个体行动的内在机制。草根NGO青年工作者凭借对青年公益人群体的社会认同建构,克服物质报酬不足的障碍,做出异于常人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在明显“退烧”但不会滑向低谷,这是接受国家统计局访问的60位经济学家作出的判断。6月底,国家统计局就下半年经济走势对60位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进行了调查。上周末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60位学者中没有一个人还认为经济偏热,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不认为经济会急速下行,出现通货紧缩。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研究处处长潘建成写下这样的调查结果:经济学家预期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趋于走低——但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宏观经济可望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实现软着陆。短短四个月内,学界的讨论就从“谨防经济过热”迅速转向“警惕经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