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王雪 《法律与生活》2014,(12):48-49
一对小夫妻住在男方母亲为儿子准备的一套婚房里,此房产权归母亲所有。妻子为争房产,挑唆丈夫将母亲的房子卖掉。丈夫因此违法被起诉,险些遭受牢狱之灾。  相似文献   

2.
若星  繁星 《检察风云》2014,(12):70-71
陈冬梅老人突然去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三个月后,刘凯与父亲在整理母亲床铺时,发现了一本以母亲名义开户的银行存折。存折显示,存款有15万元,须凭密码支取。然而,母亲走得匆忙,哪来取款密码?可没有密码,银行就不同意取款。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位老人来到河南省偃师市公证处.申请办理遗嘱公证。原来.老人共有三个子女: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因为自己身体不太好.也为以后对子女有个交待.所以趁神智清醒时想立个遗嘱。遗嘱的内容是处分她与丈夫共有的一处房产,等她去世后,将这处房产中属于她的产权给三个子女共同继承。公证员同老人进行了谈话.得知她的父母早已去世.她与丈夫是原配夫妻.现其丈夫已去世一年多了.只有三个子女。公证员向她解释,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是父母、配偶、子女。如果她不立遗嘱.等她去世后.她的遗产应由其三个子女共同继承.如果她立遗嘱也是给三个子女共同继承的话.那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结果是一样的。一般来讲.公民要将遗产留给法定继承人中的某些人或某个人.或者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来实现。像她这种情况,即使不立遗嘱.也能实现她的愿望。她听了公证员的解释.还是坚持要立个遗嘱公证一下.并道出其中的隐情。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在我刚出生不久,我的母亲就因嫌弃家里穷而离开我父亲后改嫁他人,且从此与我们断绝了联系。也从来没有对我尽过抚养的责任。我从小都是由父亲和爷爷奶奶养大,直到不久前才第一次见到我的母亲——她改嫁后没有再生孩子,一直靠第二任丈夫生活,  相似文献   

5.
相颖 《法律与生活》2010,(23):42-43
她曾经是丈夫的贤内助,一双儿女的母亲。因为丈夫的外遇,她选择了离婚。如今,为了当初的约定,她又成了我正在审理的案件原告。  相似文献   

6.
石头     
金光 《中国监察》2010,(21):63-63
局长的乳名叫石头。这一乳名被传出来,缘于两年前他母亲到机关找他。老人敲门就问:“石头在哪办公?”那是行政办公室,主任不在,一个毛头小伙子愣了一下,问:“谁是石头?”局长母亲赶紧改口说:“姓曹,叫曹国柱,我是他妈。”那小伙子一听是局长的母亲,赶紧把她领到了局长办公室。从此,局长的乳名叫石头就传开了。  相似文献   

7.
正1月15日,宣州区法院第三法庭一桩离婚案正有条不紊地审理着。庭中调解时,原本坐在旁听席上的一名老人突然站起,疾步向前,走到法庭中央,面向原告席下跪,这个人是被告林某的母亲。为维护法庭秩序,老人在家属及法警的搀扶下坐回旁听席。1989年,林某与张某结婚。婚后,林某沉迷上了赌博,张某多次好言相劝,可丈夫依然不思悔改,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赌  相似文献   

8.
一、初见老人 今年3月18日.一位满头银发.颤颤巍巍的老人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司法所.未曾说话就泪流满面,由于老人耳朵不好,情绪又激动.说话断断续续.工作人员费了很大力气才听清老人的话。  相似文献   

9.
苏清 《四川审判》2002,(6):44-44
张某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死亡补偿赞46800元。张某的亲属为,分割这笔死亡补偿费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张某有第一顺序亲属父亲64岁,母亲62岁,妻子38岁.儿子14岁,女儿11岁.张某的父母称自己年老多病。已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儿媳年轻有劳动能力。孙子孙女虽来成年,但他们有其母抚养.为此儿子的死亡补偿费应由他们所有,张某的妻子称,公婆与她分家生活多年.现丈夫死亡.子女又未成年,为此丈夫的死亡补偿费应归她和子女所有。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08,(10):56-56
我与叶桌于1999年举行结婚仪式.并一起生活.随叶某父母一同居住。由于某种原因.当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002年6月,丈夫购买了一套住房后.我们就开始另过。2003年我们补办了结婚证。现在,丈夫以性格不合为由提出离婚.我要求分割房屋,但丈夫认为房屋是在领取结婚证之前购买的,属于他个人财产,说我无权分割。请问,这套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我是否有权要求分割?  相似文献   

11.
《江淮法治》2011,(24):51-51
去年6月.王某的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遇难。同年12月,公公也因病去世。公公生前没有立下遗嘱,由于王某现在无生活来源.孩子还未成年。所以在分割公公遗产时,王某主张孩子进行代位继承,可孩子叔叔、姑姑们不同意。他们认为王某丈夫生前经常打骂、虐待父亲.并因此而被判过刑,根据法律规定,已丧失继承权.因此王某孩子也就没有代位继承权了.  相似文献   

12.
杨名夏 《检察风云》2002,(20):52-53
家住湖南省桃源县三阳镇的袁锡林与熊碧云老人的二女儿袁静远嫁在江苏张家港市,2000年下半年,袁静因修屋将老父亲接到丈夫家帮忙打理。不久,新屋落成,袁静与丈夫商量,将老母亲也接过来过春节。 转眼到了2001年元月,袁静多次打电话到老家,要求母亲带着她的女儿袁宁到张家港过春节。元月13日一清早,年近七旬的熊碧云在姐姐熊巧云和女婿张育纯的陪同下,携外孙女袁宁从桃源县老家三阳乘车来到常德北站,准备乘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男友自称丈夫,拒签字致孕妇死亡;两年前,保姆冒充家属,拒绝医院抢救老人。今年11月初,随着老人家属起诉医院案的开庭,医院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4.
《江淮法治》2012,(10):53-53
编辑同志:我家有兄弟姐妹三人.我是老大,我们父母生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购买过乡下一栋老宅供全家居住,父亲去世后,家中的老房契由母亲保管。后因母亲年纪大了,就随我们兄妹三人在城里生活.乡下的老宅就空着,无人居住。母亲在随弟弟共同生活期间.我们家老宅的隔壁邻居找到我弟弟要求购买那栋老宅,我弟弟就一人擅自作主卖掉了老宅.并将家中的老房契从母亲处偷偷取出交给了那个隔壁邻居。母亲去世后。我们兄妹回乡祭祖时才知道这件事。请问,弟弟能够单独出卖老宅吗?我们能否要求确认我弟弟与邻居之间的买卖无效并要回房产?  相似文献   

15.
《法庭内外》2011,(9):57-57
我父母就生了我这一个女儿,我结婚后,因与丈夫感情不好,他提出了离婚要求。然而,那时我父亲刚确诊肠癌晚期,为了不让老人临终再多一份牵挂,我求他再忍耐一时,等送走老人再说。半个月前,父亲走了,办完丧事的第二天,他就来催问什么时候去办离婚手续。我也同意离婚,我知道,我继承得来的财产,他也有权要求分割,便不想让他占这个便宜,准备放弃继承,请问法律允许吗?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4日15时许,没能等到丈夫赶来,没能向母亲道别,更没有看灾区孩子最后一眼,年仅25岁,被称为“最美新娘”的李成环就匆匆离我们而去。一切是那么突然,令所有在场的人肝肠寸断。  相似文献   

17.
“盖个新房子,也能换个心情,再好好过几年.”2017年3月30日这天,73岁的张焕枝老人如是说. 张焕枝是聂树斌的母亲.这一天,因为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对她和丈夫支付268万余元国家赔偿的消息传出,她再度成为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经常听我祖母和母亲对那些失去亲人的邻居们说一句劝导的话:世上只有千年寿,难有百岁人。意思是劝导那些失去亲人的邻居们,不要过于悲伤,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我度过童年的那个村庄,叫汤湾村.村子里只有十多户人家,大都一贫如洗,艰难度日。我常常看到一些老人、壮年,还有幼童,死了之后静静地躺在地上一、二天(当地入殡习俗)。于是我开始怀疑祖母和母亲说的话.怎么那么年轻的人也会死.他们离百岁还远着呢!  相似文献   

19.
姬婧 《公民与法治》2011,(23):48-49
与老人同住时间久就能多分遗产吗? 案例:80多岁的王老头去世了,王老头生前有5个子女.4个分散居住.最小的儿子王煜则在10多年前搬到老人家陪伴老人。10多年的时间里,子女们共同赡养老人.逢年过节前来探望,平日里捎点时令水果。兄弟姊妹做得都不错,可平时还是王煜做得比较多.至少老人大部分的饮食起居都是王煜照顾的。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某市一位多年来育的女子出于做母亲的强烈愿望,在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开价4万元向社会公开征集代孕母亲,欲“借腹生子”,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出现了30O多人应征的场面。目前该女子与其代理人正在对应征者进行面试,以最终确定代孕母亲的人选进行“借腹生子”。读罢这则新闻,在感慨市井百态之余,不免叩问:现代医学的发展,生殖技术的革命,是否又给法律出了难题?凭借现代医学的帮助,人们是否可以对自己的身体随意支配(包括出借或出租)?本文无意就有关的道德问题做评述,仅就本则新闻所涉及到的身体权的有关问题从民法学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