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秋荣 《党史文苑》2005,(11):31-33
今年是夏明翰烈士诞辰105周年.近日,在九江市委老干部科同志的引见下,笔者见到了夏明翰烈士惟一的女儿--78岁的夏芸老人,她跟我谈起了她的家庭.  相似文献   

2.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这首无产阶级正气歌,久久地响彻神州大地,教育与影响了几代人。世纪伟人毛泽东十分钦佩烈士这种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并高度赞扬“夏明翰有一个好母亲”。夏明翰的成长,浸透着他母亲的满腔心血。正是她———夏母陈云凤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把子女一个个引上了革命的道路。她有4个子女———夏明翰、夏明衡、夏明震和夏明霹前仆后继,壮烈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相似文献   

3.
信仰的力量     
刘岳 《北京党史》2014,(5):64-64
正什么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大家熟知的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刑场这样写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为了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夏家一门5烈士。七弟夏明霹是衡阳游击斗争领导人,在夏明翰牺牲前一个月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割掉脚筋、铁丝穿手心,仍没有使他屈服,1928年2月28日英勇牺牲,不到20岁。五弟夏明震牺牲前任中共郴县中心县委书记,1928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7,(7):38-38
共产党人夏明翰烈士在被敌人逮捕时年仅28岁。敌人要他为自己的生命,为孩子、妻子三思而行,但他坚定地说:“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而定了。”临刑前他大义凛然地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展现出共产党人坚信共产主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5.
只要有机会去朝鲜的中国人,都会去瞻仰和凭吊朝鲜平壤市中心的“友谊塔”。因为在这“友谊塔”下的石涵中珍藏着10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录,第一本第一页上的第一名,就是被朝鲜劳动党和政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第六十七军军长李湘。李湘的英名列于烈士簿之首,他牺牲时才3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但他却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朝鲜人民,不愧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戎马生涯百炼成才李湘,原名李湘林,又名李秀里,1914年4月出生于永新县泮中乡(今龙源口镇)泮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病逝。1…  相似文献   

6.
提起夏明翰,人们自然会想到他那首被著名诗人萧三称为“最好的一首革命诗”、后来被编入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是的,诗如其人,这首诗一字千金,字字带血,笔笔是心,完全是夏明翰烈士崇高的思想品格和纯洁党性的写照.透过他的家庭、婚姻与爱情,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胡芳玉烈士是1949年11月27日牺牲的。每逢这悲痛的日子,我都深切悼念那些在黎明前被杀害在重庆渣滓洞的烈士们。我亲爱的战友——芳玉牺牲时才23岁,她是党的好女儿,她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献出了壮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刘凤田:我看书是嗜好,有的杂志看了后乏味无聊,有的传播点趣味乐事,小道消息,边看边打个哈哈,惟独看了《党史纵横》之后,有清新感,我立刻断言:这是地地道道共产党办的刊物,旁的刊物不能与之相比。这刊物没有污七八糟的东西,党性强,一身正气。从党的历史、人物述评、革命传统到今天的开放改革都有精辟的论述。百看不厌,可值得思索回味的太多了。尤其每期都刊出烈士生平事迹,他(她)们的高大形象,与敌人斗争的残酷,和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都深深地撞击我,一闭上眼睛就看到了他(她)们,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闹革命;宁死不投降的冷云八名女战士投江的事迹,以及将敌人牢狱坐穿而保守党的机密的张露萍,朝鲜战场上牺牲的烈士……他(她)们以自己的血肉身躯为新中国奠基,与他(她)们比,我们幸福多了。我50年渡江,全连120人,到50年归国,全连只剩下40人,有80名同志牺牲在异国他乡,可歌可泣、可尊、可敬。我用烈士事迹教育家人。“知足常乐”。如今,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  相似文献   

9.
正值此蔡协民烈士牺牲85周年之际,谨撰此文以纪念这位我虽未谋面,却永远活在我心中的革命前辈。一蔡协民烈士与我的父亲邓子恢在福建从事革命斗争时多有合作,战友之情颇深。其实真正说来他俩共事的时间并不太长,然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荣辱与共,共同的革命志向和相似的革命经历使他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故事人尽皆知,他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和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一起被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监狱秘密杀害。宋振中牺牲时年仅9岁,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而在北京  相似文献   

11.
夏明翰故居     
《新湘评论》2020,(10):F0003-F0003
夏明翰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80余年,故居内陈列着夏明翰烈士的铜像和诗稿等近400件文物,还收集了何叔衡、郭沫若等为夏明翰题写的挽联和诗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烈士就义前所写的这首诗气壮山河,一直广为传颂,他的忠诚、勇敢、坚毅和坚守的"主义"也影响着无数的"后来人"。夏明翰故居先后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  相似文献   

12.
夏明翰站立在春寒料峭、杀气凛凛的刑场上,耳边一直激荡着那首慷慨激昂的国际歌,他感觉周身的热血在沸腾、在奔流。面对全副武装的刽子手们,这位坚贞不屈的战士挥动带着铁铐的手臂,写下了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倒下了,但千千万万个“夏明翰”从血泊中站立了起来,擎过烈士手中真的“主义”的火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染红了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夏明翰的名字连同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永远铭刻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里,永远铭刻在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相似文献   

13.
“我父亲是烈士,父亲牺牲后是党把我抚养大的,我感谢党、热爱党,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在我有生之年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我一生的夙愿,我要更加努力地为‘天拖’的发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余生。”这是在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离休干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一位新入党的老同志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4.
吕芳文 《湘潮》2005,(7):1-1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至今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它充分显示了夏明翰等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大无畏的精神。人们也许还不知道,学生时代的夏明翰,就以他背叛封建家庭、冲出封建牢笼的勇敢行动,向世人昭示了他追求真理的决心。夏明翰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夏时济做过清户部主事,为退休京官。因夏明翰出生于1900年农历八月初一,祖父为图吉祥,特给孙儿取名桂根。夏明翰父亲名绍范,字孝琪,清诰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翎。夏绍范是清末一个阅历广,而又不墨守陈规的地方官员。他希望子女都能学习先进科学…  相似文献   

15.
“三·一八”烈士公墓座落在北京海淀区“圆明园”的风景区“九州请宴”。在公墓的西北角有一座三角形的墓碑,这里安葬着当时工业大学学生江禹烈、陈燮、刘宝彝三位“三·一八”烈士。江禹烈,字甸之,福建省崇安县人,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牺牲时年仅二十八岁;刘宝彝,字序玉,福建省建瓯县人,是中国国民党员,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三·一八”运动发生在国共两党第一  相似文献   

16.
东平  王凡 《党史纵横》2007,(4):32-38
谢绍明,历任八机部局长、国家科委局长、部级领导等。离休后,继任国家科委顾问,全国政协委员。谢绍明的父亲谢子长,是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总指挥和陕北红色根据地的创建人,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谢绍明从小就跟着父兄参加了革命,父亲牺牲时他年仅10岁。春节前夕,我来到80高龄的谢绍明家中拜访。谢绍明说:“虽然父亲离开我们那么多年了。但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丰碑。父亲的人格和理想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父亲石辟澜烈士牺牲的情节,一直传说不一。有说是被肢解的,有说是被叉死的。为此,许多老同志都很关心。1980年5月9日,在京的孙大光、夏衍等老同志举行回忆石辟澜同志座谈会。会上提出,关于烈士牺牲的详细情节,应派人去了解。于是,同年7月28日至8月9日,我和叔叔石泉安到湖北省麻城县进行了调查访问。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见到张文端烈士的儿子张大维,是在2004年11月26日晚8点多钟。当时天下着毛毛细雨,我负责“一一·二七”烈士殉难55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烈士家属夜间的接待工作。张大维不高的个子,穿着褪色的旧军装,背着一个背篼,背篼里装着南瓜,手拿一把长雨伞,穿一双长筒雨靴。他戴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后得知2200度)。由于眼睛高度近视,我几乎是挽着他的手臂才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到重庆发动机厂招待所。他还未吃晚饭,我给他泡好两包方便面,安排好食宿,怕他眼睛看不见摔倒,千叮咛万嘱咐后才离开。第二天,他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写了长达7页的发言稿,准备在下午的烈士家属座谈会上发言,但由于时间关系,他未能发上言,不过,从他的发言稿中,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张文端烈士和他的儿子张大维。张文端,1914年7月27日出生在四川大竹县神合乡方圆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佃农。到了他父亲张仁杰这一代,更加贫困。张仁杰只得在农闲时靠着挑米、挑面、挑糖下苦力挣点钱来糊口。张文端从小热爱劳动,艰苦朴素,有着倔强上进的性格和同情劳苦大众的品德。张家祖宗三代都不识字,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11岁时,父亲节衣缩食,供张文端上学读书。上学那天给他取了个书名叫文端,...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来安县皖东烈士陵园烈士史迹陈列馆里,有一份抗日战争期间县团级以上干部英名录,赫然陈列着牺牲时年仅37岁的英烈陈文的名字——他就是名扬高邮湖畔方圆数百里的“抗日义勇团”团长。  相似文献   

20.
陶兰 《党史文汇》2002,(12):41-42
彭真及夫人张洁清共有四个子女:傅彦、傅锐、傅亮、傅洋,殊不知他们在延安时还收养过一位烈士遗孤。她当时还不足11岁,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刘朝兰。刘朝兰,是革命烈士刘以纯的独生女儿。烈士牺牲前系中共山西洪赵特委敌工部长兼宣传部长,他是1940年“十二月事变”中被阎锡山杀害的,就义时表现得十分英勇。1941年初春,天寒地冻,刘以纯生前的战友桑一伟女士带着刘朝兰,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线来到晋绥边区的兴县,然后又与丈夫龚子荣一道陪小姑娘刘朝兰去见晋绥边区领导人林枫。林枫对刘朝兰说:“你爸爸牺牲得很英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