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制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为社会主义民主提供法律保障。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后,必须通过国家机关把广大人民在反对地主、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如何把民主法制建设同经济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邓小平同志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强调民主法制化,强调依法治国,把民主和法制结合起来,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又称无产阶级民主或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或国家制度。它是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和其他一切社会事务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  相似文献   

3.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对这个优势如何正确理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理论层面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应该而且只能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第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前提。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体现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问题在于,“多数人原则”对资本主义民主而言是少数人即资产阶级中的多数,而对社会主义民主而言即是多数人即广大劳动人民中的多数。资产阶级民主的内核无疑是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因为资产阶级各派别的利益主要是通过资产阶级政党制度体现的。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核却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因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主要  相似文献   

4.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基本任务。在这里,我仅就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在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侧重点是打击敌人,还是保护人民? 我认为是保护人民。因为现阶段和建国初期不同,剥削阶级已被消灭。敌人还有,但不多了。社会上大量矛盾发生在人民内部。可能  相似文献   

5.
一、两种民主建立与服务的经济基础不同。作为适应私有制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为私有制和资产阶级服务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民主形式制度和法律条文实际上都掩盖着保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维护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统治的实质。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是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和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任务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怎样实现这一任务,是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和研究的一大课题。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政治领域的全面贯彻和体现,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运用国家权力实现其统治的形式。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的时期很长,封建主义影响很深,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而在建国…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  相似文献   

8.
发展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  相似文献   

9.
这一部分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全体人民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教育,并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增强全体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养成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守法遵纪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申立国 《求是》2012,(14):63-64
从实践效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诸多优势。一是有利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能更好地从整体、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摆脱少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开放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政治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开放的政治,这是民主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提经济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1 开放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众所周知、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列宁把民主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指出“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列宁选集》第3卷,第241页)。在我国,这种多数人的统治表现在国体和政体两个基本方面。在国体上,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中的每一个有公民资格的成员,不分职务高低、官民之别,都有按照法定程序参政、议政的平等权利。在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12,(10):F0003-F00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年来,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主要内容,认真研究二者的关系,是深入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需要,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商品生产者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独立性和平等性为前提的。随着商品经济在一个社会中逐步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平等自由思想就必然得到广泛的发展,并逐步扩展到政治思想领域中去,成为普遍的、占支配地位的观念。我国原来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较低,其原因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必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都作了科学系统的论述,这在他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实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43-4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十七大报告关于“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一论断,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是十八大的重大历史贡献。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需要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的论断,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功能。通过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保障人民的权利以及确保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民主的功能,才能把亿万人民更大程度地团结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个重要问题,当前有以下几点认识问题应当引起注意。第一,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阶级性要有全面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空前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一方面体现在民主权利享有者的广泛性,我国广大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享有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另一方面体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凡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都包含其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民主是包含着共产党的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及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专政这些带有鲜明阶级性的内容的,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决定了民主建设的基本原则。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和分配方式作为补充的市场经济,广大人民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民主的最深厚的经济根源。②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