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孙连春 《前沿》2003,(2):14-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 ,因为贫困人口的最大群体是在农村牧区 ,没有农牧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提高贫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全面实现小康 ,根本是要靠加快发展经济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千方百计的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是必然选择。要引导农牧民以市场为导向 ,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 ,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搞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解决千家万户分散…  相似文献   

2.
乔贵平  吕建明 《前沿》2004,3(5):87-90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最关键、最艰巨的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相似文献   

3.
韦胜福 《桂海论丛》2005,(Z1):35-36
三农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进步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团结;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在农村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发达的农业 ,没有繁荣的农村 ,没有殷实的农民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是 ,建设现代农业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5.
实现小康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九十年代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如何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顺利实现小康目标?我们认为,必须抓住四个关键。一、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失键。物质生活的比较丰裕是小康水平的第一标志,加速经济发展是小康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结合实际,立足发展兴各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是切实抓好粮棉油生产。我们钟祥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优质油基地。要围绕提高产出水平,坚持“两高一优”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华坪县委、政府结合实际,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华坪作为一个山区小县,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但全县8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华坪仍然是一个农业县。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华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要实现华坪经济跨越式创新发展,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小康,就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来抓农业农村工作。用“跳出粮食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  相似文献   

7.
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政 《前沿》2003,(7):7-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没有农村的小康 ,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因此 ,在明确农村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及影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因素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途径和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农村。法库县是个农业县,要全面实现小康,首先要实现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大力发展工业,壮大县城经济,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然选择;依托当地资源,加速发展"一木、一瓷、一绿"特色加工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佳选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工业立县和建设小康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林业建设任重道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林业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胡锦涛同志在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我们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也主要在农村。”为此,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全党必须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诚然,农村奔小康的道路很多,但勿庸置疑,林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针对山区残疾人的实际,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残疾人身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扶持残疾人脱贫致富上。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我国要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农村经济就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民收入也必须大幅度提高。为了促使农村经济更快、更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尤其要从战略的高度,采取以下途径: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大力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子女的教育,提高未来农民的素质,是农民奔小康的根本途径。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仍有很多农民子女未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抓好…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实现小康的关键看能否有效地解决发展速度较慢的农民的增收致富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平 《创造》2003,(5):47-4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描绘了光辉灿烂的宏伟蓝图。作为处在中国政权机构最基层的乡镇,怎么和全国一道实现小康,这是乡镇党委、政府应引以深思的一个崭新而负重的历史性课题。笔者认为,全国实现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乡镇要同全国一道实现小康,就必须树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新时代理念,以改革创新的勇气,用发展的眼光,研究解决好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现实问题,坚定信念,果敢拼搏,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乡镇全局。一、正确认识乡镇广大农村建设小康所面临…  相似文献   

14.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又面临突显的二元经济结构,要全面建设包括百分之七十农业人口在内的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村的小康,而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又在于加速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贫困山区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而农村要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又在于摆脱贫困,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的难点和重点。 目前,四川省仍有1041万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以川西北高原、川南石灰岩山区和秦巴山地分布最为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我国农村小康指标体系实现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认为,大部分城市已基本实现了小康,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存在城乡差距过大的“二元结构”,“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实现小康的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实现小康,全国才能全面实现小康。小康目标是动态的发展过程,社科院《农村小康指标课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表一)指标内涵城镇化非农化非农化非农增加值比例农村现代化、机械化农村电气化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农村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但农村相对于城镇仍然比较落后。从内蒙古的区情来看,农村牧区人口仍然占全区总人口的多数,而且发展很  相似文献   

18.
吴建华  王国平 《求索》2005,(1):149-152
中国老百姓的小康情结凝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表现中国人民这种精神情结的小康文学也始终存在于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篇章中。在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的理念是建构新内涵的小康文学的基石。新时期小康文学建构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关系:一是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和谐统一发展;二是文学与经济的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才能“小康”,“小康”才能“和谐”。 一、“和谐”才能“小康” 人类对小康社会理想追求的历史表明,没有和谐就没有小康。尽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已经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上,中国的经济社会资源正朝着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配置,经济发展进入了近几十年来最好的时期,现在叉进入新一轮高速成长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保证。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以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保证。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已经达到1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何锡英 《创造》2004,(10):24-25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那么,农业如何加快发展?农民怎样才能增收致富奔小康?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重大创新,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