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印度人民党的思想基础、政治战略和执政政策表明它是一个具有宗教民族主义倾向的现代政党,而"现代政党"的性质则要求它以印度民族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印度人民党这种游走于教派民族主义和世俗主义之间的双重属性,从根本上反映了印度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大幅崛起。极右翼政党具有族裔民族主义的实质属性。欧洲议会选举显示,欧洲选民分野从阶级分野向族群和地区分野转化,极右翼政党是得益于该政治转向的族裔民族主义政党。从供给—需求模型的角度看,极右翼政党崛起的供给因素主要在于极右翼与民族国家共同体构建模式的契合,以及主流政党在移民问题上内化了极右翼的主张,共同(合流)趋向极化;更为重要的是需求因素,即与民族主义紧密相关联的、由其产生危机的民族国家模式、代议制民主、福利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四方面的共同放大作用,急剧增加了欧洲选举市场中对族裔民族主义政党的政治需求,从而导致极右翼政党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西方极右翼政治思潮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 90年代 ,苏联东欧剧变、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乃至全世界的危机 ,激发了反全球化的新民族主义浪潮。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新保守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全面渗透导致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危机、劳动社会危机和欧洲政党制度危机。这些都为西方极右翼政治思潮的复兴提供了适宜的政治气候和社会土壤 ,各国极右翼势力的迅速发展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政党格局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导致整个西方政治文化不断向右倾斜。  相似文献   

4.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文明演进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西方特别是西欧,是世界最早出现政党的地区,是世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西方近代政党制度的产生,以及由此逐步形成的政党政治,使西方国家的上层建筑实现了革命性飞跃,对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演进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中东政党政治提供了实践空间,中东诸国通过颁布宪法、组成议会和开展选举建构现代政治模式,但领导人的奇理斯玛式权威和一党制的政治实践使中东政党政治具有鲜明的威权政治色彩,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过渡体现了民主化进步,但党国合一和军人威权传统、西方政治干预制约中东政党政治的完善。现代伊斯兰主义通过伊斯兰政党参与政党政治,通过整合伊斯兰信条和现代政治理念的实践来化解社会矛盾并推进民主化进程。如今,中东民族主义政党执政空间变小,政党意识形态分歧弱化,新生政治力量冲击政坛,只有建构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政党政治才能真正实现中东民主转型。  相似文献   

6.
印度教民族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印度教复 兴运动中一股保守主义思潮。在这股思潮影响下产生了若干个有影响的教派主义组织和政党。80年代初,以印度人民党(简称印人党)崛起为标志,印度教民族主义又一次兴起高潮,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概念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主要指苏联解体、俄罗斯立国后,在俄社会转型过程中,围绕对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忠诚所形成的政治思潮和实践活动。它既是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摒弃、排斥,对传统俄思想、价值观等文化的再认同;又是为了摆脱西方国家抑制俄的困境,以国家权力为诉求、以重现俄大国地位为目标、以民族国家的构建为己任而进行的政治运动。它与俄国家利益相一致,是为了维护俄国家利益而在国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思想和行为,是试图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世界上曾先后出现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前两次民族主义浪潮与两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独立的民族民主运动相联,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性.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则滥觞于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这一特殊背景下,带有某种历史必然性.一些发展中国家以民族主义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的武器,这种民族主义不无积极意义;但总体上看,此次民族主义浪潮以宣扬民族分立、反对民族统一、抵制先进文明为基本特征,以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种族排外主义为主要形态,思想极端,行为激进.同当今世界要和平、求稳定、谋合作、促发展的时代大潮相悖而行,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反动性.  相似文献   

9.
亚洲国家的政党政治发源于19世纪,其发展历程蜿蜒曲折、复杂多样,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为亚洲政党政治的形成阶段,产生了一批民族主义政党和工人阶级政党.第二阶段,从战后到冷战结束,为其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的阶段,各种类型的政党相继出现,政党政治在多数国家立足并发挥作用.第三阶段,从冷战后至今,为其调整与演变阶段,政党政治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变化,多党民主浪潮在亚洲部分国家兴起,许多国家的政党政治发生深刻变动.  相似文献   

10.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名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以天下观念为核心的王朝时期(1912年以前),中国并没有将"中国"正式、长期和稳定地作为自己国家的名称,而是以王朝的名称代替国家的名称。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民族国家意识兴起后,作为民族主义主观构建过程的最终结果,"中国"才凝结成为中国的正式国家名称,构成了中国人对其身份的认同。然而,用民族主义叙述中国身份认同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中国式的民族主义与源自欧洲的民族主义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欧洲民主意识先于民族主义产生,而中国却走向了其反面,同时,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中国回归了大一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并没有因为国名的确定而实现向一个经典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中国是一个"未完成"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