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行日志     
<正>重视做非洲国家工作、不断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和平外交的突出特点。1988年钱其琛先生任中国外交部长后,中国外长新年伊始以访问非洲开启一年外交工作的传统延续迄今。今年1月10日至20日,中国外长李肇星正式访问佛得角、塞内加尔、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和利比亚。一路走过,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非洲行日志     
<正>重视做非洲国家工作、不断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和平外交的突出特点。1988年钱其琛先生任中国外交部长后,中国外长新年伊始以访问非洲开启一年外交工作的传统延续迄今。今年1月10日至20日,中国外长李肇星正式访问佛得角、塞内加尔、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和利比亚。一路走过,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非洲见闻录     
空中思绪   中国外长新年伊始访问非洲是好传统.钱其琛任外长时开的头,唐家璇任外长期间每年初必访非洲,李肇星外长1月3日即启程对苏丹、科摩罗、吉布提和乌干达进行正式访问.   ……  相似文献   

4.
非洲见闻录     
空中思绪   中国外长新年伊始访问非洲是好传统.钱其琛任外长时开的头,唐家璇任外长期间每年初必访非洲,李肇星外长1月3日即启程对苏丹、科摩罗、吉布提和乌干达进行正式访问.   ……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7月3日至4日,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单独访问一个国家。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展开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他第二次单独访问一个国家。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拉美、欧洲等几十个国家,为什么选择韩国与蒙古国进行单独访问?这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双边关系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性使然  相似文献   

6.
非洲见闻录     
<正> 空中思绪中国外长新年伊始访问非洲是好传统。钱其琛任外长时开的头,唐家璇任外长期间每年初必访非洲,李肇星外长1月3日即启程对苏丹、科摩罗、吉布提和乌干达进行正式访问。清晨7点去首都机场。小孩也许都不愿意家长出远门,尤其赶上过年,女儿昨晚11点完成家庭作业后拼命打听我的出发时间。今早真希望她多睡会,我轻脚轻手出门时,她还是醒了。睁开眼便问有关马达加斯加与小狐猴以及郑和航海去非洲的事,边问还边往我的手提包里塞一把削铅笔的刀。我问,  相似文献   

7.
思寒 《观察与思考》2007,(10):29-30
<正>新中国成立至今,如果算上新任外长杨洁篪,已经有过10位外长,其中不乏周恩来、乔冠华、钱其琛这样影响巨大的外长。那么,李肇星的为人风格,与其他外长相比,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本文历数新中国9位外长的外交风格和主要  相似文献   

8.
<正> 2003年6月24日至7月2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奉命访问英国,葡萄牙和希腊并出席在雅典举行的中国与欧盟“三驾马车”(希腊、意大利和欧盟)外长会晤。这是李肇星任外交部长后不到100天的第4次出访,也是首次访问欧洲并与欧盟领导人接触。访欧背景和目的李肇星以外长身份首次出现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是4月底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顺访哈萨克斯坦,沿途经莫斯科一  相似文献   

9.
贾伶 《友声》2007,(1):16-18
2006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时至秋末冬初。此时太平洋西岸的北京已是寒风凛冽,万物萧瑟;而远在大西洋东岸的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北非国家,依然是艳阳高照,鲜花盛开,一派盛夏的异国景象。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首次访问包括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在内的非洲国家,翻开了新中国外交新篇章。43年后,带着中国人民对非洲和阿拉伯人民的深情厚谊,陈昊苏会长率对外友协代表团应突尼斯中国友好协会、阿尔及利亚中国友好协会和摩洛哥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来到北非三国进行友好访问。此访是对外友协为庆祝中国与非洲国家、中国与阿拉…  相似文献   

10.
理解新中国六十年外交基本经验需要从内政外交相互关系视角予以观察.60年来,新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同时把独立自主与广交朋友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外交,同时把和平外交与捍卫核心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力更生,同时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国内属性、自我认知和国际角色间互构关系变化所产生的不同逻辑结果是导致新中国六十年外交变与不变的根本原因.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是内政决定外交,外交影响内政,内政外交互动与互构的六十年.但传统的内外关系模式可能会限制中国外交转型,因而未来的中国外交有必要建树一种新型内政外交关系,制定以统一国家利益为基点的外交总体战略,以履行中国未来责任大国身份为目标,实施外交转型.  相似文献   

11.
李正越 《今日上海》2010,(10):18-23
39年前,1971年的10月25日,中国政府和人民迎来一个重大的外交胜利:由于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的不懈努力和始终坚持,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天后,新中国第一个赴联合国的外交代表团来到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舞台上终于有了自己的声音。为此,毛泽东主席当年曾风趣地说,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中国人民对于阿尔及利亚这样的挚友,一直怀着深厚的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非洲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际社会对非洲关注有加。然而,某些西方大国在加紧对非渗透的同时,却对中非不断升温的友好关系大吃其醋。一边老调重唱“中国威胁论”,一边炮制所谓“中国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其深层意图在于阻挠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与欧美企业竞争,维护少数西方国家在非洲的既得利益。6月,温家宝总理在出访非洲7国时明确指出——把2006年定位为中国外交的“非洲年”似乎并不为过。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摩洛哥等非洲3国;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加纳等非洲7国;11月还将举行中非合…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07,(3):48-48
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访问,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北京国际问题学者韦弦发表文章认为,胡锦涛的非洲之行是继去年底盛况空前的中非论坛结束不到三个月,中国对非政策的又一大手笔。文章说,这次非洲之行,既是落实承诺,也是趁热打铁,把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中非关系落到实处,并争取再上台阶。不过,和去年底中非论坛前后差不多,西方国家对中非关系的关注很多,却很少把中非关系放到中国外交新政的整体构思中去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何征宇 《传承》2007,(6):37-38
邓小平和谐外交思想的基本思想,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和谐外交思想在非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堪称和谐外交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阮宗泽 《时事报告》2013,(12):56-58
10月24日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明晰了周边外交工作的思路和实施方案,确定了今后10年我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这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的需要,在外交布局上采取的一次重大行动,必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正> 2003年8月10日至15日,李肇星外长分别对日本国和大韩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李肇星作为外交部长首次访问这两个东亚邻国,恰逢《中日友好条约》签署25周年和朝鲜半岛核问题北京六方会谈举行前夕,国际社会对中国新外长的第六次出访格外关注,国际战略家们也透过中国的这次  相似文献   

17.
李敬臣 《半月谈》2003,(11):75-78
5月26日至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建市300周年庆典和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这是胡锦涛作为中国国家元首首次亮相国际舞台,也是我国改革领导人出访礼宾仪式后,国家主席首次在没有欢送仪式的情况下出访,受到世界广泛关注。胡锦涛此行不仅涉及中国的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还涉及中国同邻国、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一次全面贯彻中国外交政策的访问,意义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与思考》2009,(4):10-10
农历己丑年正月,人们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欧洲四国和欧盟总部进行了正式访问。2月8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开始对拉美五国和马耳他进行正式访问。2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又对亚非五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领导人的“正月外交”,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的心愿,传递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对世界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十年,先后担任四年驻苏大使、五年多的外交部第一副部长职务。张闻天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和丰富的留苏经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的外交困境,不断开拓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不仅奠定了我国外交事业的诸多基础,并在坚定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思想,为开创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倪波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122-124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