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湘波 《中国监察》2009,(12):36-37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再一次证明,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对于一国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健康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当实体经济眇入减速期,经济繁荣时期被掩盖的金融腐败问题更容易浮出水面,值得高度警惕。本期我们特别邀请有关金融专家及实务工作者,共同探讨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腐败。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之经济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日益显现,浙江一些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特别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清偿性危机,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尚未见底,部分企业经营困境仍未根本改观。企业解困是一项涉及政府调控、金融支持、企业治  相似文献   

3.
张巍 《犯罪研究》2011,(3):2-3,9
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金融犯罪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所造成的危害,因此,检察机关在具体应对此类犯罪时采取了多种传统危机应对方式。然而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形势不同,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及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信用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和金融监管松懈导致的金融泡沫的破灭。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衰退和失业加剧,并使世界经济面临严重危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遭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阐述了如何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和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从美洲大陆发展到欧洲平原,又迅速蔓延至全世界.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当下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改革的焦点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出台的金融改革方案都把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改革作为整个金融改革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防控金融风险和危机的需要和必然反映。从目前来看,加强和健全国际监管规则和标准、健全国际监管责任的划分、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等方面,是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改革的焦点。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改革关系着国际间利益的分配,我国对每一项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改革都应视其情况,研究和采取恰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国外金融监管制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法制政策、过度金融产品创新的放松监管、国际金融无序,以及美国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极力推崇,是导致这场危机爆发的主要根源。加强对危机产生制度的分析,检讨美国金融法的疏漏,研究和借鉴国外金融监管制度的经验,可以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法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司法业务文选》2012,(10):32-38
1.2012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法发〔2012〕3号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金融风险隐患也在积聚。  相似文献   

9.
法律机制作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有效工具应当具有组织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预见性等特征。全球金融稳定法律机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缺失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全球金融稳定法律机制应当成为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维护国际公共利益的需要,又是开展早期预警实践、防范系统性危机的需要,也是推行国际金融监管协作、重塑国际金融秩序的需要。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成立为全球金融稳定法律机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平台。一个合理而有效的全球金融稳定法律机制应当至少包括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评估机制、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国际标准实施协调机制和跨境风险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周镔 《中国公证》2010,(9):26-29
2008年,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华尔街“金融海啸”。由此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消除和降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低效和不到位。  相似文献   

11.
王博 《法制与社会》2010,(34):242-242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非常脆弱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警惕希腊债务危机出现蔓延,进而对欧元区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希腊债务危机当中暴露出来的金融市场投机问题,再次证明必须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如果经由希腊债务危机,各国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则有望将危机变成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12.
目次一、应对金融危机之财政参与的必要性二、应对金融危机之财政责任的界定三、应对金融危机之财政法学思考四、结语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宣告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危机像流感病毒一样,在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内传播蔓延,进而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动荡和信贷紧缩。尤其是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20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3.
金融海啸席卷而来,全球经济陷入寒流。当前,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从国内来看,这场金融风暴正从沿海吹向内地。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危害性、严重性、复杂性、广泛性将更加明显:外部需求收缩明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关停、失业增加、房市冷清、股市缩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经济关联度极高的律师业也未能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4.
柯静 《行政与法》2013,(12):44-48
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历史进程,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将危机带至人们面前.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全球经济仍在波动中缓步前行.这场来势汹涌的经济危机告诉人们,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金融结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化的国际金融市场面前显得准备不足.本文旨在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行政规制的新对策,使之在防范泡沫性风险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一国金融体系的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春霞 《刑警与科技》2008,(12):152-153
近来,各国政府的金融大救援行动都在迅速展开,以遏制正在愈演愈烈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最近,美法等国又倡议开了全球金融峰会,加强各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以避免世界金融市场继续动荡,可以预见国际金融秩序即将面临"大洗牌"。  相似文献   

16.
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积极应对,除采取金融、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手段之外,主要发达国家均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提升国家长久竞争力的核心措施。通过对金融危机后主要国家科技战略与政策的调整进行梳理,提出对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如今经济全球化加剧,并突出地表现为金融全球化。一方面,各国经济与金融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金融法律制度有了突破性进展,对全球经济与金融的影响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国际金融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简要论述了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郭春霞 《刑警与科技》2008,(24):152-153
近来,各国政府的金融大救援行动都在迅速展开,以遏制正在愈演愈烈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最近,美法等国又倡议开了全球金融峰会,加强各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以避免世界金融市场继续动荡,可以预见国际金融秩序即将面临“大洗牌”。  相似文献   

19.
张睿 《法制与社会》2011,(10):24-25,28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国际融合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当前的金融犯罪既不同于传统的财产犯罪,更不同于传统的职务性贪污犯罪。它所蕴含的本质表现为在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之中,国内与国际金融经济财产交割与流转过程中,违背国家金融经济监控管理法律法规、危害国内与国际金融经济秩序安全的行为。本文试图做一个桥梁的工作,希望把一些金融犯罪与金融刑法的基本问题拿出来,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宋新强 《刑警与科技》2008,(24):154-156
战争可以让一个国家遭受重创,复杂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同样可以让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化为乌有。石油、黄金、外汇、股市、楼市、期市、危机、资产收益、工湖、通货、赤字、资本市场……这些专业名词越来越贴近老百姓、贴近民生、贴近企业、贴近我们每一个人。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离我们如此之近,面对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我们可以进行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